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浅谈箫文化

浅谈箫文化

2021-06-04 21:10:32

浅谈箫文化

说来惭愧,一生乾哥就是个标题党,在箫这方面还真就没什么太大的造诣,只能说了解一点。但是写文章么,总要在标题上吸引人,这样才有人看。或许就是这个标题,感兴趣的也不会太多,到时候看下阅读量吧。之前写了一篇《浅谈宋词格律》就是没人看,文化这方面,感兴趣的真是不多。但是一生乾哥希望为文化的传承发展做点贡献,一个民族要有自己的根基根本,要了解自己的文化。要知道我们有什么,我们的祖先做了什么,留下了什么遗产要我们去继承去发扬。文章不好,一生乾哥负责,但没人光顾不是我的问题。

说到箫文化,涉及的面很广了,包括箫的发展史、箫的种类、箫的流派、箫界名家、以及箫乐名曲等。可能有些知识大家阅读起来比较枯燥,更重要的一点是一生乾哥文化底蕴有限,在这里仅从箫的种类这个方面入手,浅谈一下箫的知识。要一生乾哥谈箫的文化那是扯淡,前边说了,标题为了吸引人,一生乾哥不敢妄谈箫文化,没有那个斤两。

说点题外的,我们民族乐器有八音之说,哪八音呢,分别是:金、石、土、革、丝、竹、匏(pao阳平,也就是汉语拼音里的二声)、木。这是按照乐器材料划分的,箫属于竹类乐器,一般的竹类乐器都是有个竹字头。比方说笛子,埙篪相和里边的“篪(chi,阳平,其实也是笛子别名)”。

回到正题,介绍箫的种类。



1洞箫

洞箫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箫了,洞箫之所以常用,就是因为各个方面都是中规中矩,包括管径粗细、音量大小,音色方面。洞箫特点就是没特点,去民乐商店,琴行,摆出来的最多的就是洞箫,一看就知道了。

从头到脚描述下洞箫(其它的箫也是如此描述):

洞箫的吹口:

大多数洞箫是竹制的,几乎所有种类的箫都以竹制居多。洞箫的吹口端一般来讲是有个顶盖的,竹制的洞箫一般利用天然的竹节分隔做顶盖,也有洞箫不具备顶盖,而且一些演奏家越来越热衷于不带顶盖的洞箫。顶盖上位于吹口的部位有方形开口,为了和吹口区分,暂且称之为进气口,为什么强调这一点,为了和玉屏箫区分。洞箫的吹口是个“U”型开口,也可以说是半圆形。



洞箫顶盖、进气口及吹口(方形进气口,U型吹口,吹口外展型)

洞箫的按孔:

从按孔数量上分又可以分八孔箫、六孔箫。实际上以前还有五孔箫,按孔也是随着音乐发展而发展的,随着需求而变化的。一生乾哥接触箫的时候,还是以六孔箫居多,八孔箫少见。如今六孔箫几乎绝迹,都是一些老人家特殊要求才有得定制的。现代箫都是采用十二平均律,以前的箫采用宫尺调,这就是音乐的发展。六孔箫按孔是五个孔在管身前方,一个孔在后方,八孔箫则是前七后一。

八孔箫与六孔箫在音程上毫无分别,只是在67,23(筒音做5)之间加了个半音,是方便转调。一些音乐造诣高的,这种半音都可以通过指法去找。像一生乾哥这样没啥造化的,给我个半音我也用不到,平时都用手指堵起来。洞箫的按孔一般是椭圆形居多。



洞箫按孔椭圆形,八孔洞箫前边七个孔的大致分布。

洞箫的出音孔:

洞箫的出音孔,在按孔下方,洞箫管身后方,一般二到六个。有人把这些孔称作穿绳孔,安装箫穗子以作装饰用。实际上这些孔不只是装饰用那么简单,出音孔的位置决定筒音的高低,而出音孔的分布则对箫的高泛音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孔分布不合理泛音出不来,或者不准确,不信就试下。



洞箫出音孔,有人喜欢挂箫穗子,一般演奏家不挂穗子的,就包括笛子也是如此。实际上这个洞箫六个出音孔,还有两个没照到。边上那个是南箫出音孔,没图了,不对称不好看,南箫后边是制箫师傅印章,玩箫的应该认识“郭大强”。

洞箫的管径:

洞箫管径粗细适中,当然这都是相对而言的,比南箫细、比琴箫、玉屏箫等粗。至于标准很混乱,有人说18mm,有人说16mm,一生乾哥几支洞箫都20mm左右,有“FG”调的,都是文苑作品,难道不叫洞箫么?说18mm16mm的回家自己量一下,达不到标准的全送一生乾哥罢了。其实一些所谓的标准没什么卵用,要音准好才最重要,买箫的时候可以找个懂行的人,用校音器校一下,琴行可以借到校音器的,实在不借给你,那就挑个贵点的箫你说“我准备入手这一支,但我要试音准”为了卖箫他们会借的。当然了一生乾哥去的乐器店都很和善,咱借校音器没费劲儿。网购的话找个不错的品牌,有口碑的,听天由命吧,买了就是缘分。

洞箫的长度:

洞箫长度一般在一米以内,一生乾哥一支洞箫长度850mm,当然只是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什么东西是教条的。

在演奏方面,难度适中,比如说气息控制方面。音色也是中规中矩,所谓的中规中矩,那就是大众化,是和南箫、琴箫作比较。

2 南箫

南箫是最近才逐渐兴起来的一个品种,一生乾哥不是说最近才有,而是最近才开始热起来。而且这些话不是我说的,是一些制箫师傅说的。谁说的我忘了,不是郭大强,就是戴兴然,一生乾哥就接触过这两个人。

南箫又叫大头萧,多数南箫都是以竹子根节制作的,带了一段竹根,材料以苦竹黄竹居多。去乐器店、琴行,看到那种黄呼呼的,带根子的,你叫它南箫,基本就八九不离十了,不会出太大洋相。

南箫和洞箫型制差不多,主要区别以下几点:

顶盖方面:

大多数南箫是没有顶盖的,当然有例外,余杭地区有鲍氏家族制箫的,他们的南箫就有顶盖,价格便宜很多,其用意可能是方便一些洞箫爱好者转学南箫,一生乾哥买了一支,自己去了顶盖。至于质量怎么样,不做过多评价。这么说吧,顶盖南箫不算太地道,玩箫的应该清楚这一点。

吹口方面:

南箫没有顶盖,也就不存在方形进气口一说,整个南箫顶端都是进气口,进气口的大小由吹箫者下巴和嘴唇控制。南箫的吹口一般是外“U”内“V”口。也有直接做成“V”型口的,比方说“戈建明”戈式家族的红木南箫。据说定制箫的时候可以和制箫师傅提出吹口型制。鲍氏家族南箫则是“U”型吹口。一生乾哥认为内“V”口应该作为南箫的一个特征性标志的,不然和洞箫没什么区别了。玩箫的该懂得,一支箫有没有根节对于音色音质没啥影响,吹口、进气方式则是决定音色,音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南箫音色粗犷浑厚,这个“V”型口应该是起到一定作用的,甚至对于音量的调节也有帮助。“U”型口则太过于圆润。





南箫无顶盖,外“U”内“V”吹口。也有人制作的南箫有顶盖“U”型吹口,还有人只作“V”型吹口,标准比较混乱。

按孔方面:

一生乾哥接触南箫比较晚,在我印象里,南箫都是八孔的。但一生乾哥认为八孔箫也是最近发展出来的产物。因为要适应十二平均律么,最起码也是十二平均律引入我们国家以后才有这种型制。按孔方面和洞箫没什么太大区别,一生乾哥特意比较了一下,似乎比洞箫大了那么一点点,0.5mm?也是椭圆形按孔。



椭圆形按孔。

出音孔方面:

南箫比洞箫短,出音孔相对而言也是少了一些,一生乾哥买的文苑“解兵”作品,几乎全是两个出音孔,郭大强、戴兴然四个出音孔的我见过。



郭大强四个出音孔,解兵作品两个出音孔

管径方面:

南箫管径相对而言粗一些,以“F”调为例,一生乾哥的是22mm吹口端,有更粗的,那要看你的下巴够不够大,呵呵,不然堵不严实。

南箫的长度:

南箫比洞箫要短,一般的600mm左右,一生乾哥四支南箫,都这个长度。这个也不是绝对的,看具体的要求,低调南箫就会粗一些,长一些,试过“D”调南箫,接近洞箫长度,很帅气,价格咬手.......

南箫的根节:

大多数南箫是有根节的,取竹根作节,一些木制南箫也有根节样结构,当然这些不是绝对的。判断一些箫是不是南箫,要综合考虑,前边谈的那些条件有多少是符合的,比方说顶盖、吹口、长度,管径。这个没办法,标准不统一,人家就要那样做你咬他两口啊?




这个根节就占了五节。南箫又叫做大头萧,根节是特征之一,即便是木制南箫,也弄出来个疙瘩,当然也有南箫不具备这个根节。

演奏方面较难,在所有的箫里,南箫是最耗费气力的。没有四五千肺活量,等着哭去吧。南箫适合男士演奏,气息足。南箫音色饱满雄浑苍劲,或者说粗犷,这个与琴箫是个鲜明的对比。南箫适合男士演奏,南箫南箫,男人箫么,女士很少有那种气息和肺活量,当然不排除女汉子哈。

3 琴箫:

琴箫是和古琴合奏的一种箫,满足以下特点,管径细,音量小,这是迁就古琴了。其实一直以为琴箫这种说法不确切,也有人提到雅箫的说法。至于琴箫、雅箫是不是同样的东西,一生乾哥也没找到确切答案。一生乾哥认为,琴箫实际上是一个角色名称,任何箫能够满足琴箫合奏要求,都可以叫做琴箫。琴箫合奏,是不是搭配,乐器方面固然重要,但演奏者更重要。气息的配合、音量的控制,可以充分发掘乐器的潜力。不知道大家相不相信,“戴兴然”师傅可以用南箫演奏出琴箫的音色和感觉来,这话不是我说的,戴兴然师傅说的。

而雅箫,就是细长优雅的箫,音色柔美,恬静。当然了,气息控制很重要,实际上只要喜欢,也可以有不错的音量,也可以有不错的表现力,这个东西主要在于人而非乐器。

琴箫应该和洞箫,玉屏箫型制差不多,既有洞箫的特点,又有玉屏箫的特点。

琴箫吹口:

我的琴箫没有顶盖的,至于是不是所有的琴箫都没有顶盖,难讲,毕竟琴箫我只有手头一支。如果有顶盖的,相信应该是方形进气口。理论上讲,琴箫应该是能够琴箫合奏的洞箫,如果有顶盖,应该具备洞箫特征,琴箫的吹口是“U”型吹口,至少我手头的这一支是“U”型吹口。当然这都是理论上的推断。



这款琴箫没有顶盖,按孔细小,椭圆形,箫身细长。

按孔、出音孔:

按孔、出音孔方面和洞箫一致,但是按孔大小与洞箫差异显著,各径线小了1/5左右,面积差很多,因为面积计算是乘方关系,4/5的乘方是多少?琴箫要比同调性洞箫要长一点。

演奏方面:

琴箫按孔小,气息把握得当的话,应该是最省气力的箫之一,适合女士演奏。当然了,男士演奏更具绅士风度

4 玉屏箫:

为了研究这个东西,特地从网上购了一款玉屏箫,一生乾哥也只是着重谈下手中这款玉屏箫。至于正不正宗,没办法考证,假如不正宗,那是玉屏箫厂家的问题,不希望有人过来指责侵权抹黑什么的。当然,有相关的知识一生乾哥非常欢迎,我希望这个玉屏箫的技艺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抛砖引玉,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玉屏箫相当有名气,曾经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友人,。

玉屏箫笛用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出产的竹子制成,遂因此而得名。玉屏箫笛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竹管乐器,以音色清越优美、雕刻精致而著称,它是玉屏当地侗、汉、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晶,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工艺价值。2006520日,玉屏箫笛制作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摘自网上文献)。

制作玉屏箫笛的材料要求非常严格,须采用一种特有的长在阴山溪旁少见阳光的水竹为材料。这种竹子竹节长、肉厚,通根粗细基本一致,拇指般大小。砍竹时间也很讲究,须在立冬后两月内为好。这时的竹子含水和糖份糖分少,做出的箫笛不易开裂和霉变。



玉屏箫型制:

玉屏箫吹口:
玉屏箫是有顶盖的,这个和洞箫类似,与洞箫的区别是,玉屏箫进气口并非方形那样棱角分明,而是存在一个弧度,是个半椭圆形。玉屏箫吹口则是和洞箫相同,是个“U”型口。



玉屏箫进气口是半个椭圆形,弧形进气口,吹口是“U”型。从顶盖不难看出,箫身是略扁的,由特殊的制作工艺人为制作出来的效果。

玉屏箫按孔:

玉屏箫按孔与洞箫不同,是正圆形的,按孔较同调的洞箫小,比琴箫略大。




接近正圆形按孔,后边四个出音孔,挂了箫穗子。

管径:

玉屏箫管径与琴箫相当,一生乾哥倒是认为玉屏箫当属琴箫的一个种类。

管身形状:

玉屏箫管身略成椭圆形,这个是制作过程中有特殊工艺,人为制造出来的椭圆形效果。在制坯的过程中有夹制工序,把圆筒状的竹子夹制成椭圆形,略扁。

玉屏箫的雕工:

玉屏箫一般制作精良,细节处理细致入微,每一个竹节都是经过打磨的,很光滑。而玉屏箫最令人称道的,恐怕是雕工美工方面,至少一条龙的图案。



雕工和刻字,实际上有的箫还有字画在上边,应该非常精美。对了,忘记说一句,大多数名家制箫都会有相应的印章在上边的,一般也都在箫的低端。

演奏方面:

音量、音色应该和琴箫更加接近,由于进气口等诸多原因,玉屏箫音色更加柔美,恬淡,温婉圆润,当然了还是看演奏者的水平。说到这里我要再废点话,玉屏箫有雌雄之分,雄箫粗一些,音量大一些,雌箫相反。但再如何分出个雌雄,特点都在那里,还是更适合女士演奏。

玉屏箫长度和琴箫应该是半斤八两。

5 尺八:

尺八是日本箫,确切点是唐朝时从我们国家流传到日本的,我们的尺八失传了,日本方面继承发扬了。

尺八吹口:

尺八无顶盖,是内收型斜坡状吹口,与前边提到的各种箫都是不同。





内收型斜坡状吹口,正圆形大按孔。

按孔:

五个按孔,尺八按孔正圆形,在一生乾哥的箫里边按孔是最大的。尺八的作为日本民族乐器,更适合日本音乐的演奏。一开始的尺八,是我们中国的民族乐器,应该是宫尺调,据说到了日本,又经过一系列的改良,而原本传到日本的尺八放在博物馆里。尺八与十二平均律有冲突,有些音只能从指法上找,可能尺八按孔大和这个有关系,当然这都是一生乾哥的推测。

出音孔:

尺八不具备出音孔。

管径:

管径方面与南箫差不多。

长度:

顾名思义,“一尺八寸管”,不然也不叫尺八了。一生乾哥测量了一下,实际的长度大约500mm左右。

演奏方面:

尺八难练得很,主要问题在于吹口及指法上。吹口与传统箫格格不入,特立独行,用一般箫的演奏方法吹不响,很难适应传统箫和尺八演奏的快速切换。指法方面,尺八与十二平均律格格不入,一些半音全靠演奏者从指法上找音准音高,这对演奏者音乐素养要求极高。在日本有三年一摇头的说法,就是三年都未必摸到门,也就日本那种变态民族玩得转。

6 唐口箫:

实际上就是尺八与其他箫取长补短的产物,利用尺八内收型吹口,在型制上采用十二平均律。更确切点说,就是个内收型吹口的南箫罢了。具体怎么样,一生乾哥手头没这东西,不敢乱讲。

有关箫的种类,暂时就了解这么多。

箫的节目问题:

竹制箫有些讲究的,要学会数节目。何为节何为目?每一个竹节算作一节,对于南箫而言,根节都算进去,往往一个根就可以包括五六节在内。节与节之间称作目,记得不错,吹口端那一部分,就那一小段也算是一目。当然了一生乾哥以为这些都是臭讲究,只要是音色好,音准好,你喜欢,没什么贵贱之分。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有更多人看到,弘扬民族文化么。就是不喜欢,也可以适当转一下,或许圈子里就有朋友很需要呢。日后或许会更新些曲谱、以及笛箫保养方面的东西,以供同道朋友参考。本来想写的,太累了,熬出黑眼圈了。

还给爱箫的朋友们提个醒,别老说我们什么琴箫失传了,一生乾哥很不爱听。所谓的失传,不过是发展了。那么多制箫名家孜孜不倦,把心血倾注在这方面,怎么到了某些人嘴里就一文不值了?还有这么多爱箫的人士,怎么能够失传呢?失传的后果是什么?尺八失传了,成了日本的民族乐器了,感觉很舒服么?那是民族之痛!言尽于此,好自为之。

一生乾哥原创,转载分享清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