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识曲05:二胡这样乐器,喜庆起来能让你开心一整年

识曲05:二胡这样乐器,喜庆起来能让你开心一整年

2021-10-17 21:27:52

二胡

识曲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绝大多数的门派都是专业武术学校,老师傅们收学徒,一代代教授诸如太极拳啊、拈花指啊一类的精妙武艺。

可是我们都知道,社会上专才太多,不利于人才市场流动,于是一些综合性技术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在江湖大地上生根发芽。

比如《天龙八部》的逍遥派苏教授十项全能综合学院。

这种院校出来的学生,除了武功好以外,还会根据学生喜好另行挑选一门技能传授,如李傀儡的传统戏剧专业、薛慕华的医疗专业等等,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说转行就转行,一上岗就是精英。

我们今天要讲的,是《笑傲江湖》中新北方衡山音乐学院。

这个门派虽然出场机会不大多,但整个剧情的两大转折,都是衡山派的人推动的。

衡山派的好汉们,每人都热爱音乐,主修一门乐器。

掌门是莫大先生,江湖人称“潇湘夜雨”,据说二胡拉得出神入化,一曲奏完,满座尽皆掩泣,不哭不是江湖人。

的确,说起二胡来,大家的脑海中就会响起阿炳那首《二泉映月》,凄凉哀怨,催人泪下,简直成为了影视剧煽情的标配。

然而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二胡曲,都是相当喜庆的。

除夕快到了,大家可以仔细听下身边的传统过年音乐,在茫茫多的乐器中,你总能找到二胡的音色。

为什么二胡会受到民间喜庆音乐的偏爱呢?

二胡属于拉弦乐器,通过弓弦的摩擦震动琴筒共鸣,与人声十分接近,能够演绎曲中丰富的情感,而作为能够奏出延续长音的乐器,二胡的声音,也可以弥补拨弦乐器(如琵琶、琴等等)或击弦乐器(如扬琴)的声音间隙,让整个乐曲的声音更加连贯丰满。

二胡的音色变化极其丰富,从鸟语到人声、从马鸣到号角,甚至连人的笑声都能模仿得惟妙惟肖。

比如这首《赛马》,不仅有马蹄得得声、马鸣萧萧声,到了中段时,演奏者甚至不再拉弦,直接拨弦弹奏。

这一点,是古琴、古筝、琵琶等乐器,都无法做到的(当然,其他乐器的特技,二胡也做不到)。

如此变化多端的乐器,没有点历史和前身,可真对不起观众了。


“那时还没有我”时期:弦鼗与轧筝


上一期“识曲”小跑为大家介绍了琵琶,曾经聊起过在秦代琵琶的名字。

这个弦鼗不仅是早期的琵琶,同时也是二胡的祖宗之一。

是的,二胡有两个祖宗,我们先讲第一个——弦鼗。

如今的二胡,继承了弦鼗的长相(虽然还不是非常像),长颈、圆肚,有几根弦。

具体什么样呢?我们可以从与弦鼗极其相似的三弦来联想。

第二个祖宗,是在唐代出现的轧筝。

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

——《旧唐书·音乐志》

轧筝的长相和古筝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它并非弹拨发声,而是利用一根好长的琴弓,摩擦弦而发出声音。

不知为什么,演奏轧筝时总有一种莫名的喜感。

这么大一个乐器,身板小的估计都搬不动。

在唐朝时,弦鼗已经在一个叫做“库莫奚”(奚部)的少数民族流行起来了,可当奚部的音乐家们听见了轧筝的声音,心里就涌起了一阵莫名的亲切:

中啊!这个声音简直是为我们民族打造的!

于是奚部的音乐家们对常弹的弦鼗进行了改造,参考轧筝的发声原理,在唐代发明了一种长得像三弦,但既能拉弦又能弹拨演奏的乐器。

我们叫它“奚琴”。

不要往《PPAP》上联想,你会唱出来……


“我也不知道是弹是拉”时期:

奚琴、胡琴与嵇琴


奚琴比原来的弦鼗少了一根弦(二弦),但不知是因为人们不习惯,还是因为地域差异,出现了两个版本的奚琴:

一种拨弦弹奏,一种用琴弓拉弦。

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至今民间用焉。

——《乐书》宋·陈旸

奚琴本出胡人乐,奚奴弹之双泪落。

——《试院闻奚琴作》宋·欧阳修

由于奚琴是少数民族创造的,因此大家也管它叫“胡琴”。

那么问题来了,虽然这个名字说清楚了本乐器的产地,但风雅的古人们总喜欢让乐器的名字带上些文化名人的故事。

于是奚琴又有了一个名字——“嵇琴”。   

嵇康的嵇,没错,古人们又在想念竹林七贤了。

上一期我们讲到,如今的乐器“阮”本来叫“阮咸”,是因为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弹得特别好得名的。

古人们一拍脑门:“照啊!那奚琴就用嵇康的名字吧!”

等等!嵇康不是弹古琴的吗?他的《广陵散》不是弹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吗?怎么又有空去发明二胡了?

没关系,反正都已经是宋代了,嵇康又不会跳出来否认。

但是就算改名叫“嵇琴”了,是弹是拉仍然没有定论,直到南宋的时候,这种乐器的拉弦弹奏方法才算是真正确定了。


“所以我叫啥”时期:二胡与各种胡


既然确定了要拉弦演奏,那么琴弓用什么材质,就又要讲究了。

首先声音要好,其次需要能够经得起摩擦,但是又不能太名贵(毕竟很多人都想弹,特别是游牧民族的兄弟们)。

于是,马尾制作的琴弓诞生了。

在元代的时候,胡琴的整个工艺和形状都已基本确定下来。

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

——《元史·礼乐志》

我们如今见到的二胡,大体就是这样的。


由于胡琴的声音极富变化,适合多种曲风,因此在宋元时期的勾栏瓦舍间十分流行,各地戏曲都对胡琴情有独钟,还配合着唱腔的不同,演变出了京胡、京二胡(京剧)、高胡(粤剧)、四胡(蒙古说唱)、大筒(湖南花鼓)等等等等不同的品种。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各地的人看着一个胡琴,北京的说:“哎哟喂,这不是我们家那京胡吗?”山西的孩子立刻回答:“这是不是二股弦了哇?”广东这边儿的摇摇头:“边个都知道係高胡啦!”

所以在近代的时候,统一将这一类乐器都叫“二胡”。

谁也别争了,咱们是同行。


近期有个叫《久保与二弦琴》的日本武侠风动画片即将上映,据说很拉风很好看。

看过全片的小跑觉得:西方人的脑洞果然无法完全理解东方文化(我是说剧情,不是说服装和乐器)。

里面主人公久保弹的那个“二弦琴”其实是日本一种乐器——三味线,是从三弦演变出来的。

之所以明明三弦非要叫“二弦琴”,据说是因为“父亲一根弦,母亲一根弦”。

小跑在上一期“识曲”中,已经介绍过:琵琶类乐器一开始是要拿个拨子拨动琴弦的,你们看我没有骗人吧,小日本还留着这个特点呢,看他抬起的那只手里拿着的东东。

不过,说实话,“父母各一根弦所以是二弦琴,虽然明明是三弦但是我就叫它二弦琴”这种说法,小跑是觉得有点扯的。

毕竟,“二弦琴”,也是二胡用过的一个名字。

贯酒坐阁子上,彦取二弦轧之,俞取箫管合奏。

——南宋《绿窗新语》

所以久保也是衡山派的,是我们莫大先生的关门弟子。

鉴定完毕。




金庸FM

金庸,以及关于武侠的一切


精彩回顾:

陈圆圆和王昭君,弹的不是一样乐器

任盈盈弹的琴,到底有多讲究?

“以琴聚鸟”这件事,在现代能否实现?

一箫一剑走天涯…大侠,你手里拿的是笛

郭姑娘,我的心意,都在琴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