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转]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数学对于我弹好琵琶起了不小的作用!”

[转]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数学对于我弹好琵琶起了不小的作用!”

2021-06-13 20:31:04

    

    刘德海是我国首屈一指的琵琶演奏家,他的演奏艺术闻名中外,蜚声五洲,曾被国际上著名的乐队指挥小泽征尔赞誉为“中国的帕格尼尼”。对此,人们只知道刘德海的成功在于勤学苦练、锲而不舍;但是,谁能想到他迷人的演奏也还有赖于数学。

    刘德海和数学确实有着不解之缘。他年轻时曾经考上浙江师范学院数学系,而且考分颇高,显得造诣不浅;只是在他最终选择了弹琵琶而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以后,才不得不将数学“忍痛割爱”。然而,厚实的数学基础却使刘德海在日后的艺术生涯中获益非浅。当他成名后,他想:弹琵琶,弹琵琶,“琵”就是弹,“琶”就是挑,弹挑,弹挑,这一弹一挑就有着千变万化,就有着几十种乃至上百种技巧,只有把握住其中的规律,琵琶演奏才能够有所创新,不断提高。那么,该如何科学地总结一下,使现有的琵琶演奏艺术升华到更完美的高度上来呢?过去弹琵琶的传艺都是口传心授,各流派各说各的方法,各说各的理。这怎么成?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把演奏琵琶的艺术总结出来。于是,刘德海开始了潜心钻研。1970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数学成果—优选法,使颇有数学头脑的刘德海不由得从中受到启发:既然“优选法”可以运用到工农业生产、军事和日常生活中,我们搞艺术、弹琵琶的是不是也能应用一下呢?他深知“弦上的奥妙是在弦外”,光是死抱着琵琶,学到的也只能是一般的水平。要想弹好琵琶,必须学会在弦外下功夫,并把弦外的功夫运用到弦上去。


    说来有趣,华罗庚教授有一个十几岁的孙女,恰好是个琵琶爱好者,自然对琵琶大师刘德海格外敬重。1976年,她托爷爷拜了刘德海为师勤学琵琶。一心要提高琵琶演奏艺术,使之更上一层楼的刘德海,便抓住这个与华老先生接触的机会,虚心向他求教数学知识,重点就是要把优选法应用到弹琵琶上去。

刘德海琵琶档案


    何谓“优选法”?即是为解决某一问题,利用一定的数学原理,合理地安排试验点,以求迅速找到有关因素的最佳点的试验方法。这用在弹琵琶上就是“在一根弦上是否存在着一个‘点’,在这个点上弹出的声音最好听?”这个问题,已经埋藏在刘德海心中好几年了。华罗庚肯定了刘德海的大胆联想—数学上的优选法同样适用于弹琵琶,并且说明了在一根弦上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点。为了寻找这个点,华罗庚还列出了数学公式进行计算。

    果然,华罗庚算出的“最佳点”,与刘德海经过长期摸索而确定的弦上的位置不谋而合。这就终于证实了,在一根弦上发出的最佳音是一个“点”而不是一条“线”。这个“最佳点”就是在琵琶上弦长十二分之一处。在这个点上,音色格外好听。

《霸王卸甲》

    从此,刘德海就把数学上的“优选法”应用到了琵琶曲的演奏上。科学和艺术融为一体的效果,使他的琵琶演奏技巧推陈出新,动人心弦。在《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琵琶曲的演奏技巧上,他利用弦上的“最佳点”,把丰富的感情表达得情真意切,引人共鸣。同是这首曲子,其他的演奏者和他相比,就不免相形见绌。这不能不归功于数学对他的启发和帮助。由于刘德海运用数学原理提高了技艺,1980年5月,在全国琵琶演奏艺术比赛大会期间,他提出了“一根弦上的琵琶演奏‘最佳点’”的观点,大胆地向与会者挑战,摆下了擂台,要与大家“较量”。刘德海表示:如果谁在一根弦上能够弹出最好听的声音,他就甘愿拜谁为师,向其学习。当时,有人认为刘德海“口出狂言”,很不相信他的观点。可是,经过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精心指点的刘德海,坚信自己有科学的依据做后盾,不怕较量。结果,几十人经过“打擂”,不得不对刘德海所提出的“最佳点”折服了。琵琶与数学,这本来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却被有心人刘德海将它们内在地联系到了一起。刘德海在谈到数学对他艺术上的帮助时,深有感触地说:“年轻时学好任何一门文化知识,对于将来的事业都是有帮助的。要想有所创新,必须兼收并蓄,不能单打一。数学对于我弹好琵琶起了不小的作用。”





扫二维码了解更多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