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杨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这篇说的太明白了!(1)

杨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这篇说的太明白了!(1)

2021-11-05 04:19:02

 

   【太极】中国最受欢迎的太极文化类公众号    

文 | 沈行佐 沈行佑

 编辑 | 鹿鸣


我们练习的杨式太极拳,是传统老样式基础上演变出来的108式架子。是我师祖根据自己特点进行改变的。其要求,饱满、深沉、中定、大方。其最大特点就是:


1)鼓荡劲充沛。
2)连接动作更柔化。
3)劲不外露,较含蓄。


下面结合动作给大家做一个解析:

1

起势和收势:


起势和收势好比太阳升起和降落。将升起时是朦胧的,有蕴含的,也是宁静的。收势则是由动转入静,其趋向是一种复归,是平静的。所以是一种状态,二种心情。


我体会由静转动的起势,给人以燥动的力量,有一种期待的感觉在里面。把这种趋于暴发的力量蕴于其中,使起势更具张力。
收势则是酣畅后的一种快感,意兴阑珊后的欢娱,复于平静的尽心。


两种意境,两种心情,在拳上的具体落实应该是不同的。


好的开始是整套拳生动、活泼、饱满、悠杨的基础。


同样尽心的收势、平静的心情给人以完美的感觉。这样我们可以说今天我们打了一套尽善尽美的太极拳。无疑对我们身心进行了一次愉悦的旅行。


由此可见太极拳对提高身心健康是有作用的。


起势要求;沉沉地起,轻轻地放。凝神静气。
收势要求;松松地收起,沉沉地放下,散气松神,凝然自如。

2

野马分鬃和斜飞式:


这样的解说方法对初学者也许有些模糊,对于学会的人就不难了。本人愿以自己的一些拙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拳理对系统,作一梳理,只能说挂一漏万,还望各位斧正。


应该说在拳路里连续四个野马分鬃是有一定攻击性的,而且有主动进攻意识在里面,这在太极拳里是不多见的。


这两个动作中不同之处:


1)野马分鬃上手用棚劲,斜飞式上手用侧分劲。
2)野马分鬃的下手用採劲,斜飞式下手用分棚劲。
3)斜飞式可用一些侧靠的劲复合在其中,野马分鬃的劲比较单纯。
4)脚下也有正应和侧应的区别。
5)从动作幅度上讲,斜飞式可放一些,野马分鬃则敛一些。各位在练习上可细心体会。我个人认为:应该注意的是斜飞式的侧靠不要太明显,不要分成两个劲,应该是顺势而为的。亦可把靠看成虚招,侧击是实招。


3

单鞭和下势:


把这两个动作摆在一起,是这两个动作都有一个勾手出招的原因。


我想两个勾手的拳理是不同的:


1)单鞭的勾手是棚勾或叫化手勾,而下势的勾手是勾手挒。所以一个是防守型的柔手勾,一个则是进攻型的强手勾。其方向劲道亦不同。


2)单鞭的进攻前手是微微由上而下的劲,而下势的发劲是由下而上的


3)单鞭的攻手有一个座腕的动作,配合鼓荡劲击人中路,而下势是袭击下路的,要紧密联结下面的动作一气呵成,要贴身钻提,中间不能断。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对太极拳里多次使用的单鞭不要千遍一律,可分别用劲。勾手有正旋勾和反旋勾的区别。攻击前手有压劲、推劲和座劲的些微差别。分别应用这些劲和练这些劲会在各种场合用得上的。


我遵循的打拳过程一定要心中有敌,手中有物。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精神集中,进入忘我状态。

4

提手上势和手挥琵琶:


有初学者会把它们理解成左右手的正反式,其实不然。从拳理上讲,它的差别很大


1)提手上势从上式中顺对方劲有一个履,然后双手分别托住对方手腕和肘部,反关节一个提劲,把对方送出去。手挥琵琶则在对方一个中路攻击时双手合力,利用拔背劲反关节给对方腕、肘一合击。


2)提手上势是一个提劲,送击对方,手挥琵琶则一个合劲即剪切劲,伤其肘部。


3)同样是虚步其动作方法亦不同,在实践练习中能体会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在虚步中不厥臀、不挺胸、收胯、虚怀若谷、一致劲。

5

搂膝拗步和云手:


至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分析:


1)在于它们动作的连贯性,即连续几个相同动作
2)都属中路化后攻击。
3)楼膝拗步是防对方提腿后的掌击,云手是上下相随的防守动作。
4)搂膝拗步应在对方抬腿间近身格斗,云手则可在隔开后加採的动作属顺势而为的动作。加採可限制对方起脚。
值得提出的是太极拳的隔挡不是单纯的隔挡是运化的隔挡,即顺
势而为。单纯隔挡不符太极拳理。


这里的马步要松腰胯,有虚实、灵动,不呆滞,底部沉稳,上身轻灵、运化得当。否则被拔根失势,制敌不成反受累。这是一个需要反复演练的基本动作,手腕的抓握都要得机得势,劲中的虚实转换需要灵动,而不能呆板。


(待续)


往期精彩

 ☞坚持练太极,会给你带来的改变,超乎想象!

 ☞只喜欢站桩,那你要注意了!

 ☞还没化掉僵劲的拳友们看过来!四点就解决!

 ☞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为何那么需要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