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古法炮制泉州正青春

古法炮制泉州正青春

2021-06-09 23:12:51




上一次刺桐城的青春期,落在了哪一年?是绸缎、茶酒、禽鸟和乐器经由刺桐港流到全世界的时候?还是开元寺东西塔雕刻上东方婆娑世界的时候?


或者是现在,坐在月光下的闽南深巷里,泡着茶,和泉州传承文化的新青年们插科打诨的时候。他们的那股深情和对时间的敏感,重新将那个壮丽又琐碎的刺桐城,以青春的面目重演了一遍。

    神鬼如伙伴    





泉州多寺庙。待在泉州那几天,我住在涂门街,算是老城区的闹市,白天晚上都要经过关岳庙。白天经过,太阳底下香火袅袅,和市井烟火混在一块,竟一点不觉突兀。夜晚再经过,只见大学生模样的男女牵着自行车在庙前广场聊天,说起中学每逢大考就来这里求签的种种,“特别灵”。





神、佛、鬼,就像水一样浸透入泉州人的生活,与之相关的节日也多。神鬼纪念日最频繁的农历七八月,泉州人大概睡梦里都枕着咿咿呀呀的唱戏声。高甲戏、梨园戏、打城戏、木偶戏,全化作唐传奇、清小说似的片段,化作80后泉州青年大脑里的集体无意识。至今说起当年的普渡还眼睛放光的年轻人,大概都在体内藏了数段古法炮制的人生吧。





王啸波就是其中一个。啸波的主业是电台主持人,却爱戏成痴,因为极力想把舞台搬回家,便开始大量收藏木偶。收藏多了,见解愈深,木偶们也随主人附形——他会和木偶雕刻大师黄清辉讨论偶头换成什么发髻更灵动,会央请梨园剧团的服装师帮他制作理想中的偶衣,会把武老生的蚕丝胡子换成更硬挺的牦牛毛,还会时不时把某些个线条明快、粉工细腻的木偶头随身带着把玩。





王啸波做的是木偶冠帽,自学,他习惯在万籁俱寂的时候干活,一边放着纪录片,一边制帽——像是一点点从老式抽屉深处往外掏东西,又一点点往脑袋里补进新东西。我看他制作帽冠的过程,全是细活,一针一线镶起色彩明亮的珠子。啸波按传统技法做帽子,细节处却不知埋下了多少新功夫。即使是帽翅的振动频率,他也会根据角色的威仪程度来自制铁丝弹簧,“铁丝的粗细、卷的疏密、帽翅的配重都会影响到振动的频率”。此种洞察,非至爱而不可得。





另一位戏痴是万伟龙,1988年生的妆糕人,“不是戏迷做不了妆糕人”。“妆糕人”既是对手艺人的称呼,也指他们制作的面人;它和北方的“捏面人”同源,但在闽南更常以戏曲人物为题材,且与普渡中“一碗一仙”的规矩相连,因而极富地方色彩。





万伟龙半真半假地聊起学艺经历,称三岁时就在菜市场遇见日后的师傅张明铁;妈妈一口气给他买了12个妆糕人,12生肖都齐了。今妆糕人在街头难得一见,万伟龙的摊子硬是往旧岁月里夺来古意。有人找万伟龙商演,他就故意摆谱,“我只喜欢摆摊”。摆摊才好呢,以妆糕人最原始的样子出现在寻常街巷,引来小朋友睁圆了眼睛拍手。





万伟龙爱画戏妆,乡野土戏班子的率性手法,画神画鬼。他在刺桐城里组建了一支妆糕人乐队,驻点在西街美好生活小酒馆,画着大开大合的戏妆唱摇滚,开过张国荣专场、邓丽君专场,竟还有楚留香专场。早年,闽南地区先于国内大部分地区吸收港台文化,也对这一代泉州青年影响颇深。



    时间机器人    





另外两位年轻手艺人,都是在新旧交杂里徜徉。一个以最正统的方式制作南音洞箫,从旧里打磨新意;一个用当代艺术的思考做漆艺,从新里感念旧。把他们对照来看,好像把一本泉州地方志正着看一遍,又倒过来看了一遍。





南箫制作师叫杜志阳,自幼迷恋南音,师承箫笛奇才陈强岑。南音洞箫,是泉州南音四大件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阿杜一年往返德化多趟,寻找竹材——根部要十目九节,一千根竹子里往往只得一根;找回的竹子大都是弯的,要文火烤过,阴干一年后方能制箫。真正开始制箫时,又是一番对手艺人南音功底的考验。南箫最讲究音准,每个孔都要反复调音,“如果制箫人精通演奏,这支箫的音准会远胜一般”。





看阿杜演奏南箫,指节分明,嘴唇里含了春风。这自审了无数遍的乐段,像是特殊火苗,老师陈强岑守着它,阿杜也守着它。要让火苗气势更盛,还得革新。1986年,师傅陈强岑改革了第一把“加键尺八南箫”,30年过去了,师徒两人依然还在为这种拓宽南箫音域的低音弯管箫做事无巨细的研发。





相较而言,漆艺人吴东权的革新就大步流星得多。据说,殷实人家的眠床,床围常有一圈十八幅描金磨漆画,各讲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吴东权是90后,睡没睡过这种床不得而知,反正他现在每日与漆相守。





他是典型的学院派出身,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再回到家乡,急切地想要表达新的观念,越多越好,越纯粹越好。他的漆艺作品细节处打磨得流光溢彩,整幅看起来却像冷酷仙境。这么一个人,宛如泉州新青年的代表,身上看似褪去了泉州老习俗的熏染,手艺师承也不受地域框限。但又不然,越把漆当作精神表达符号,吴东权越认真地开始观察起身处的老城。





东权每周六准时跑去后城古玩市场淘货,找寻老泉州的某份重量。我问他: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泉州。他说就是现在这个自然个体发展的样子啊,该旧的地方依然旧,该出现炸鸡店的地方也出现了炸鸡店。他给我看手机里拍的泉州。有一幅是西街钟楼,老城的代表建筑,八十多年前留洋设计师的作品。照片拍于夜里,底色一片漆黑,唯有半个白色发光的钟楼,方头方脑。东权说,这张叫时间机器人。





还真的是时间机器人,注视着这个城市在漫长岁月里的耐心,宋代的好审美,元代的奇货满地,聚宝街喧嚣了又归于静谧,青龙巷依然是满目红瓦,泉州影剧院上映着新片也排着旧戏,梨园古典剧院门口又排起长队。





单去走一遍贯穿老城南北的中山路就知道,两侧绿荫浓郁,连排骑楼似在时间里表情平和的女人,理发店和基督教堂分明来自百年前,而电动车店和24小时店又各有鲁莽的生机。





要花时间琢磨的事儿,都在刺桐城里被沿袭下来,面线糊如此,南音如此,骑楼上的浮雕如此。而90后的本地青年再去一点点打开这些城市的局部,像仰赖时间机器一样,从它们身上获得通古通今的好奇和灵感。



    到月光下泡茶    





要找齐上面说的这四个手艺人,在泉州大概只有一个地方,就是策展人郑达真在西街古榕巷开的一间名叫“真水闲院”的茶社。茶社是清朝道光年间的老房子,不太好找,反而像赋一样满满荡荡地铺开了闽南式的古代公共生活。屋舍朴素,器物美丽,一吸气连肺腑都是蓝色的,人们在月光下泡茶,个个慷慨善饮。





达真留很长的黑头发,皮肤玫瑰色,笑起来有股利落的妩媚。七年来,她以“美好生活”为名,和团队、合伙人一起,在西街先后运营起七个不同形态的空间,茶社、书店、客栈、酒馆、手工坊、咖啡厅和小吃店;也策划着大大小小的展——空间与展览,全以泉州城的文化底蕴和传承为脉络,表达手法却是美好生活之道,豪迈的,舒展的,有真挚生活气息的。





泉州城里的这些新青年们,不管是性格狂野还是性格沉静,都继承了一份痴纯,汲采众长的同时也愈发敝帚自珍起来,把新旧的交杂演绎得饱满、朴素、自在,哦,有时也过度和矛盾。


    旅行须知    





到达

全国主要城市均有飞往泉州的航班,也可搭乘高铁。


气候

一年四季前往都绿意盎然,但最好避开暴雨、台风多发的七八月份。





去处

观庙 泉州寺庙比比皆是。开元寺为唐代古刹,内有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鲤城区西街);天后宫祭祀泉州海神妈祖(鲤城区南门天后路1号);清净寺为阿拉伯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清真寺(鲤城区涂门街)。


听戏 泉州梨园古典剧院(鲤城区新门街与甲第巷交叉口东南侧)、泉州高甲剧院(丰泽区东湖街)是欣赏闽南传统剧种的好去处。在泉州木偶剧院(丰泽区泉山路),你可以欣赏提线木偶戏,还可当场尝试操作提线木偶。


放空 美好生活小酒馆(鲤城区西街139号)、真水闲院茶社(鲤城区西街古榕巷36号)都位于西街上,在这些泉州青年打理的店铺里,你可以遇见传统手艺和新思维。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鲤城区新门街350号)是新兴的生活方式街区,由旧糖厂改造而成。




撰文 / 五花肉小姐          摄影 / 芦涛

原文编辑 / 夏莲          微信编辑 / 苏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及东方IC





原文刊载于《悦游Condé Nast Traveler》12月刊

悦游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点击图片查看其他文章


27张有趣地图为你揭开世界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