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业动态 >襄阳再现光绪年间姓氏宗族碑!还有这些古文物带你一秒穿越......

襄阳再现光绪年间姓氏宗族碑!还有这些古文物带你一秒穿越......

2022-01-15 19:20:09


4月10日,襄州区龙王镇文化志愿者在龙王镇符庄村一堰塘边,发现一座大清光绪年间的苻姓宗族碑。这是继2016年在龙王镇发现大清咸丰年间杨姓宗族碑之后的又一次发现。



这座碑高168厘米,宽61.5厘米,厚17厘米,底座14厘米。碑的两侧刻满花纹,顶部刻有“永傳後世”四个10厘米高的大字,中间刻有“始祖符廼宝  姜氏   刘氏    高祖可恂  秦氏”、“曾祖一丹  怯氏  王氏  董氏”,下面是各符姓支派姓名。


碑文左边刻有“大清光绪三年荷月吉日”,右边刻有符姓宗族新修编的族派“安居从信义 乐道具忠良  普天同化广  万国喜平康”。



据符庄村符从胜等人介绍,这座碑原在符家庙,在第二次文物普查时被列入《襄阳文物普查热点扫描》一书中,书中仅仅几十字介绍符姓“永世传承碑”。1989年将该碑转至新打的井边,2015年又从井边转至符庄路口的堰塘边。


专家介绍说,从碑文中可以看出,符姓始祖迁徙符庄的时间,与当地姜、刘、秦、王、董、彭、孙、魏、黄、张等30多个姓氏通婚状况,以及修编符姓宗族谱的族派等信息,对于研究襄阳地区符姓的历史变迁、发展状况有一定的价值。



从襄阳出土的古文物还有很多,

接下来汉水君带你一秒穿越!

☟☟☟

襄阳出芈字青铜器


芈姓作为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是楚国公族(王族)之姓,后来分为诸多其他姓氏。《芈月传》主角芈月的历史原型芈八子,就是楚、秦联姻嫁到秦国的楚国女子,后来成为著名的秦宣太后。可惜,这位名叫芈汤的女子的事迹却湮没在了历史中。


在枣阳郭家庙出土的另外一件青铜器——匜(yí,是先秦时代用于沃盥之礼的器物)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件春秋早期曾国的青铜器铭文显示,这是与曾国同属姬姓的小诸侯国夨(zè,仄字的异体字)国的陪嫁器。其上铭文经专家识别后大概意思为:夨国人嫁姬姓长女,为其制作媵(yìng)器匜盘。


最早的世界珍稀古化石


湖北鳄是以南漳命名的古生物化石。


1965年12月,南漳县巡检区白鹤川(今巡检镇白鹤船村)发现中世纪动物化石一件,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鉴定,为爬行动物中一个新科,该化石标本长764厘米,高130厘米,1972年由杨钟健、董枝明以发现地定名为“南漳湖北鳄”(据说湖北鳄比恐龙还早200万年)。


南漳湖北鳄属湖北鳄目(从三叠纪晚期一直延续至今的半水生性凶猛爬行动物)南漳龙科的一种(另一种为孙氏南漳龙),发现于湖北三叠纪早期奥伦尼克阶(距今大约2.512亿年前到2.472亿年前)的嘉陵江组,生活于距今约2.4亿年至2.3亿年的中三叠世,分布于湖北南漳、远安一带,是一种已灭绝海生爬行动物。湖北鳄身长约1米,外形类似其近亲南漳龙。其身体结构极为特殊,有着侧扁的纺锤状体形,非常长而无牙的颌部,脊柱上方有着复杂的膜质骨板,四肢呈鳍足状。湖北鳄脚趾数量相当多(前脚七趾,后脚六趾),向有“驼背”的“鳄鱼”之称。


雕龙碑遗址 


雕龙碑遗址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枣阳市鹿头镇的武庄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氏族公社聚落遗址,年代为距今6000年左右。


雕龙碑遗址发现于1957年,由于遗址内涵丰富,面貌独特,1990~1992年期间,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发掘。遗址中发现有房址、窖穴、墓葬等遗迹,并出土有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动物骨骼数千件。其中不少器物是同时代其它遗址中所没有的,尤其是一幢类似现代单元房并配有拉门的房屋基址,在中国尚属首次发现,在世界古遗址中也属罕见。


雕龙碑遗址地处中国古代南北文化的接壤地带,其文化特色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受到周边文化的影响,因而带有很强的独特性。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新石器时代南北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流域年代最久远的有字卜甲




●【文物介绍】


西周晚期“弓矢”卜骨:长11.8厘米,上宽11.4厘米,1988年在襄阳市襄城区真武山北遗址出土。卜骨系采用动物肩胛骨制作而成,一端残缺。体略呈扇形,上有钻孔,一侧竖刻有甲骨文“弓矢”二字。卜骨文字字体工整清晰、纤细秀丽,虽然只是简单的两个字,但却是襄阳城最早的语言符号和书法艺术作品之一,表明了此地的文明已达到很高的程度。


●【发掘经过】


1988年12月,,发现了一处古文化遗址,现场暴露出红烧土、草木灰、砖瓦碎片、动物骨骼等遗物。


得知这一消息后,襄樊(阳)市博物馆迅速组织业务人员对该工地遗址进行勘探和清理,并在取土场堆土中发现了两片西周卜骨。结合现场其他遗留物比对分析,文物专家认为该遗址是一处周代文化遗址。这是襄阳地区首次发现的西周时期遗址。鉴于真武山遗址的重要性,。1989年初,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襄樊(阳)市博物馆组成的联合工作队对该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发掘总面积共计550平方米。


真武山遗址位于襄阳古城西南约1.3公里处,地处荆山山系余脉——岘山支脉的真武山北麓,北距汉江1000米,南距真武山300米,遗址因此山而命名。真武山遗址内发掘清理出房屋基址、灰坑、水沟等遗迹多处,出土文物以陶器为主,另有石器、铜器、骨器等。陶器有鬲、甗、豆、盆、罐、钵、盘、纺轮、网坠、球等;石器有斧、锛、刀、玦、纺轮等;铜器有镞、削刀;骨器有凿、锥、镞和卜骨等文物。其中1件刻有“弓矢”文字的西周卜骨,是长江流域首次发现西周有字卜骨,迅速引起了相关学术界专家和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有字卜骨和同出的其他文物标本,为研究古襄阳城的历史演变,探索本地区文明的起源及楚文化的源流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全国最完整的弩机


1992年10月,老河口市安岗砖厂一号战国楚墓开始发掘。


墓坑为长方形土坑坚穴。南北向,南有墓道已残。墓底置木棺一具,木椁两具。椁为长方形盒,外椁内放随葬品的头、边箱。悬底弧棺置于内椁里,棺内有成年男性人骨一具。头,边箱随葬器物200余件,分青铜礼器、漆木竹器、乐器、车马器、兵器等五大类。弩机出于头箱,总长65.4厘米。由木臂及铜件组成,木臂前端为兽头形承弓器,上面有置箭镞的凹槽,后端空槽内置铜铸的机件,后端铜盖箍上饰有云纹、兽纹。木臂黑漆上用朱红绘方块纹。机件下做有木握手及竹护指条。1993年始对弩机整件进行了脱水、定型保护。1997年奉调进京参加“全国近年来重大考古发现汇报展“。该弩机是国内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保存最完整的弩机。


全国最早的箫


1978年,随县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两件排箫,是我国目前所见的最早的排箫实物。


箫,即指排箫。由若干长短不同的竹管编排而成,封底的叫“底箫”,没有底的叫“”洞箫“”。据《通典》解释,大的有23管,小的有16管。曾侯乙墓出土的两排箫都是13根长短依次递减的细竹管排列的。其声音据《诗经·周颂·有》中载:“箫管备举,厥声“。由于它的音质美,所以箫直到现在仍成为我国民族乐器世家的一员。


全国最早的笙



笙是一种簧乐器,殷周时已流行。一般有17种长短簧管(其中3根不发音)插于铜斗中,奏时手按指孔,利用吸吹气震动发音。


我国最早的笙的实物是1978年随县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5件土笙。这5件土笙,笙管为长短不一的细竹,有12管、14管、18管三种,并使用了竹簧。现在的笙经过改革,有24簧笙、36簧笙、键钮笙等。它转调敏捷,表现力丰富,除用于伴奏、合奏外,也用于独奏。


中华第一青铜马


青铜马,随葬用的冥器,常现于商周之后的贵族墓中。襄阳青铜马于2008年出土,被誉为“中华第一青铜马”,是三国时期罕见的文物珍品,也是襄阳标志性的文物重器之一,堪称“镇馆之宝”。

  
襄阳青铜马之所以珍贵,被誉为“中华第一青铜马”,是因为就体型和质量而言,迄今出土者无出其右。

  
国内出土的青铜马中,前有广西贵港马,身高116厘米、体长109厘米,后有四川绵阳马身高134厘米、体长115厘米。襄阳青铜马身高、体长均163厘米,完全按照真实马匹形体1:1浇铸而成,重两吨多。

  
这匹青铜马珍贵的另一个原因,是其形神兼备、身材矫健,经考证是蒙古马与汗血宝马杂交品种。形体上,马呈站立状、双耳上翘,头颅微昂咧嘴似嘶鸣。同时,前腿绷直、后腿抓地,动感十足。

  
2008年10月,襄阳青铜马在樊城区一处工地被发现。它站在墓室前堂后端,左侧放置较多的铜、铁生活用器和大串铜钱,似乎在护卫着主人的财富。后经考证,墓主人身份相当于二千石以上大将军、州刺史一级的官吏。


襄阳明墓“安乐窝”首次发现五彩舍利子


2015年1月12日,市考古所所长陈千万介绍,他们在清理岘山脚下的安乐窝墓葬时,在墓顶上意外发现了一个绘有图案的八角形盒。盒中,装有5颗大小不一且形状各异的晶体颗粒和一枚刻有“金玉满堂”字样的钱币(如图)。去年12月25日,“第二届襄阳道安论坛”迎来百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高僧大德,经过他们的鉴定,初步确定5枚颗粒物为珍贵的五彩舍利子,而存放舍利子的盒称为佛龛。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发现舍利子不是在寺院而是在墓顶,并且墓主的身份不是佛徒而是明王府门官。考古专家表示,这很可能是跟墓主人生前有信仰有关。


历经2800年人世沧桑的襄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这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襄阳人民世代耕耘,开拓声息,创造了璀璨的物质文明和丰富的精神财富,群雄逐鹿的古战场和文人墨客寻古探幽之地为这座古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沃土,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慢慢历史长河汇入了朵朵浪花。


媒体支持:襄阳日报、襄阳晚报、楚天快报、襄阳广播电视台、汉江网、襄阳市政府网

来源:汉水襄阳综合

部分文字 / 图片:通讯员彭汉武 全媒体记者周建春 见习记者王世翠

编辑:小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