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作者授权】《汉沽盐渔文化》之九: 渔村歇后语

【作者授权】《汉沽盐渔文化》之九: 渔村歇后语

2021-12-04 19:37:05

编者按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渤海之滨,天津的兴起离不开盐渔文化,而塘沽、汉沽恰为天津盐渔文化之滥觞,始建于925年的“芦台场”即今汉沽盐场,所产盐称为“芦台玉砂”,更是作为明清两代贡盐而名闻遐迩。恰逢《天津日报》周末文丛正在连载汉沽作协副主席、《蓟运河》杂志副主编王雅鸣先生的作品《汉沽盐渔文化》,在征得王雅鸣先生同意后,本号特转载于此,供对天津历史文化尤其是对天津盐渔文化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津沽记忆博物馆素以“追寻先辈的生活足迹,守护远去的津沽记忆”为愿景。王雅鸣先生惠赐“一种精神与民俗的怀想和追忆”的大作《大神堂往事》,正在本号连载,敬请关注。


——馆长  齐惠敏


作者寄语津沽记忆博物馆,以钩沉历史为己任,传承传统文化,展望美好未来,功德无量,是洞见津沽民俗传统文化的一个平台和窗口。

汉沽作协副主席、《蓟运河》副主编

王雅鸣




汉沽渔村古朴、传统、文明,孕育了上千年厚重的历史文化,沿袭至今,留下了许多别具特色的歇后语,这与整个渔村的文化背景、历史发展、人文环境密不可分,是渔村传统文化和精髓的集中体现。

李铁利先生授权作品

细细品味这些歇后语,大致可分为三部分;一是特定语境下的歇后语。这一部分有其局限性,必须在了解当事人或渔村背景下,才可会意,否则如坠五里雾里,不知所云。滩窝子折跟头——闲(咸)得难受、卤汤子沏茶——变味了、死螃蟹——没沫了、螃蟹的眼——广朝上看、蔡家堡傻子当警察——管得宽、老海打号——闷回去了等。滩窝子折跟头——闲(咸)得难受。说的是滩窝子身处盐碱地里,到处卤气,看哪都是咸的;蔡家堡傻子当警察——管得宽,说的是过去此村有个傻子,成天没事站在村口,对过往的汽车胡乱指挥,也不管人家要去哪;老海打号——闷回去了。说的是有个爱打渔家号子的老人,有次拉船上坞负责打号,一口气没上来硬是被憋回去了。因为打号是一项既有艺术性,又有技术含量的活计。打号分长号和坐号,如《撂网号子》、《打网号子》《拉网号子》、《捯网号子》、《拉包号子》、《打橛号子》、《出鱼号子》、《起锚号子》、《打篷号子》、《摇橹号子》、《拉船号子》、《吊船号子》、《打绳号子》等。

此外还有像四分梁子改秤杆子——浑身都是病。说的是船上有一道方梁子,上面被打了许多眼。而秤杆本身要求必须光溜,上面都是眼儿后,料本身就不行,根本难当大任。
    第二部分, 具有广义性的歇后语。这类歇后语通俗易懂,一目了然,揭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如没事玩水蝎子——找谈(弹)、虾酱熬窝瓜——胡来、棺材板上跳舞——找死、船上打孩子——跑不了多远、熬咸菜缨搁盐——多此一举、卤汤子当水喝——找死、渔村捣虾酱——臭半条街、开春跑冰——玩悬、下雨天打孩子——闲也是闲着等。这里,没事玩水蝎子——找谈(弹)有些费解。水蝎子又叫皮皮虾、虾爬子、琵琶虾,是渤海湾盛产的海鲜之一,它的一对前足发达且有力,在水下,它的一次弹动,足以致一条等身的鱼昏厥。卤汤子当水喝——找死,说的是作为化工原料的卤水,浓度高,具有多种有害物质,一旦喝下就会使人毙命,切不可当儿戏。开春跑冰——玩悬,这又涉及渔村的特定环境。渔村港汊众多,纵横交错,野生及养殖水面一到冬季就会结冰,但由于咸水汪子含盐度高,开春后冰面易化不结实,再踩上面危险性大,告诫人们切不可贪玩,以免造成不测。

李铁利先生授权作品

第三部分,出于历史典故。渤海一带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乱不断,留下了许多传说与故事流传至今。亮甲坨看人——都是病(兵)、洒金坨人养宠物——就是刁(雕)、唐王东征——都是坑。以上三则歇后语都与唐王李世民有关。传说唐王东征高丽,来到一处四面环水、中间高的地方,当地人称“坨”。官兵连年征战,人困马乏,伤兵无数,于是在坨上晾晒甲胄进行休整,后人管这个地方叫亮甲坨。放眼四望,满目伤员,惨不忍睹;洒金坨人养宠物——就是刁(雕)。洒金坨的人们擅长打雕(一种鸟,个头大小与鹰相似)。旧时雕的羽毛要上贡给朝廷做顶戴花翎之用,解放后用于出口赚外汇。数量众多的雕每年秋季都要迁徙,在飞越渤海前要在洒金坨村外捕捉食物栖息数日,以补充体力。而村外的大片湿地,是村民们下网捕捉雕绝好的场所。唐王东征——都是坑。说的是洒金坨村外是唐王东征必经之地,将士们曾在这里埋锅做饭,留下了许多大小不一的灶坑,烧焦的红土至今可见。于是,人们常常以此来警惕人们要小心行事,警惕掉进陷阱里。


作者简介

王雅鸣先生,汉沽作家协会副主席、《蓟运河》杂志副主编,主任记者。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见于全国、省、市级报刊杂志,已发表小说、散文、诗歌、随笔等各类文学作品百余万字,60余次获全国及省、市级各类奖项,多篇作品被收入各类文集。2016年享受滨海新区文艺人才成长政策支持,举办王雅鸣作品研讨会。出版作品集《黑海滩》(1998年)、《蝉蜕人生》(2007年)、《拯救爱情》(2008年)、《归去来兮》(2012年)、《荒海》(2017年)等。《汉沽盐渔文化》系列散文正在天津日报满庭芳“周末文丛”连载。



王雅鸣先生汉沽盐渔文化》系列文章连载

【作者授权】《汉沽盐渔文化》之一:渤海边的“棚”与“堡”

【作者授权】《汉沽盐渔文化》之二:滩型各异话盐田

【作者授权】《汉沽盐渔文化》之三:汉沽的滩名

【作者授权】《汉沽盐渔文化》之四:坨地变迁

【作者授权】《汉沽盐渔文化》之五:大坨之上是故乡

【作者授权】《汉沽盐渔文化》之六:歇后语中的盐分

【作者授权】《汉沽盐渔文化》之七:盐滩上的“大将军”

【作者授权】《汉沽盐渔文化》之八:渔村土语在说理

王雅鸣先生汉沽盐渔文化》系列文章连载

【作者授权】《大神堂往事》之一:跃上顺篷筋

【作者授权】《大神堂往事》之二:远海打秋虾

【作者授权】《大神堂往事》之三:勇砸安全帮

【作者授权】《大神堂往事》之四:北塘河口钐大桅

【作者授权】《大神堂往事》之五:舟山寻船

【作者授权】《大神堂往事》之六:莱州湾收腰泥



『津沽记忆博物馆』设有八大板块,分为民生天下先、租界风云淡、沽上民风浓、铁肩担国运、粉墨人生苦、百年树英才、少年不识愁、津沽记忆长馆内藏品千余件,散发着天津特有的“市民风味”,其交会古今、华洋相杂、庄谐相济,并带有浓郁老天津卫色彩,却又夹杂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辛酸苦辣。

行走在博物馆内,犹如穿行于天津卫开埠至今浓郁的市民小生活气息中,却又品味着经百余年历史升华过后伟岸的“津味文化”。

来到『津沽记忆博物馆』,带您再次走进津门故里。让老物件儿告诉我们这座大都市丰富的繁荣历史文化和曾经蕴含着的浓浓乡土气息。『津沽记忆博物馆』焕发您对脚下这方故土——“东方大埠”天津——深沉的爱。


优惠活动:关注即享6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