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舞笛 经典拍案

舞笛 经典拍案

2022-06-14 02:25:59

    人性中最大的弱点莫过于喜欢阿谀奉承了,当然,这里所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赞美,而是别有用心的拍马术。古往今来,不知道因此而造成过多少大大小小的祸患,可悲的是人们总也克服不了,而且世世代代都不能杜绝。即使到了文化、科技甚至政治文明都高度发达的当今,不少拍马屁者仍能大行其道。因此,悲催的事情乃至恶果也就依旧出现着、出现着,继续发生着、发生着……

  本人胆小,不敢拿现代人说事,只好拿古人开涮了。

  阴曹中掌握人间生死大权的闫王该非常可怕吧,可善拍者照样能过马屁关。明朝有个自号“浮白主人”的人,曾辑录过一部名为《笑林》的笑话集,其中有篇《颂屁》的短文,颇能说明这个问题——

  有个人因极擅长拍马屁,为世人所愤恨,闫王接到许多冤魂的指控,便派小鬼黑无常将其索拿了来。正在审判之际,闫王没把持住“后门”,放了个大屁,那厮闻声,忙奉承道:“我的大王,你高抬尊臀,放一个宝屁,听上去好像音乐一般动听,闻起来仿佛如兰花般香气扑鼻,您终究就是不同寻常啊!

  本来很尴尬的闫王,听了这话,非常高兴。立即停止审案,决定放他一码,命牛头卒引他到别的殿里去,用贵宾的规格设宴款待他。

  走到半路上,善于阿谀奉承的死鬼又“习惯性”地称赞了牛头卒一句:“我看长官您这两道弯角,长得像天边的月亮一般好看;你的双目炯炯有神,简直就像银河里的两颗明星。

  牛头卒听了这话,情不自禁的乐而开怀,拉住他的胳膊亲热地说:“闫王爷的宴会还早着呢,你先来我家里喝两盅再去吧!”

  看看咋样,只要会说奉承话,即使到了阴曹地府,哪怕死到临头,照样遇难逞祥,而且吃得开,道路宽

  这则笑话无疑入木三分,虽夸张至极,但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却非常深刻。不过,方法太简单直白了,听上去非常肉麻,有点欠档次,城府较深的人未必肯吃这一套。

  高明的拍马者却能做到不露痕迹,纵然是有识之士也会不知不觉的接受,您服也不服?

  清朝有位自号“独逸窝退士”——相当于现在的网名的文人,编辑了一本《笑笑录》,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

  有这么两个中榜的士子被放到京外做官,上任前一起去向他们的老师告别。老师问他们打算怎样当好这个官儿,其中一个学生说:“官不难当,我准备了一百‘高帽子’,遇着有用的人就送上一顶,必会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也就不负您老厚望,定然给您争光。

  人们都知道,“高帽子”就是奉承人,常为正直人所不屑,为疾恶如仇者所不齿。刚正的老师一听学生这话非常生气,怒声训斥道:“我平时是怎样教导你们的?要堂堂正正做人,襟怀坦白当官!为官一任,不去爱民如子,反倒耍这种阴谋手段,成何体统?太不象话了!”

  那学生无奈地叹口气道:“老师啊,您批评得很对呀!可如今这世道上,像您老这样人格高尚,从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能有几个啊?已经实在难找了呀

  老师收敛了怒容,认真地点点头:“你说得倒也是

  两人出了老师的门,他转身对同学说:“我的高帽子已经剩下九十九顶了。

  同学这才悟出神来,打心底佩服这位高手同窗。

  这是封建社会马屁政道的经典案例,不由得你不服这种暮落社会为官之道。

  讲完虚的了,再说点实的,当然是讲点有根有据、有名有姓的。这种真实的案例较之前两则虚构事例更为经典。

  南明时期有个相当有名的人物,名叫马吉翔。此人既无甚文韬,更不具武略,但拍马屁的技巧往往胜人一筹,令同类者难以望其项背,世上高人皆不能及,他竟凭此术在朝中执掌军政大权多年。

  他原是北京市面上一个小混混,后来因巴结大太监高起潜,到锦衣卫谋了个都司小官差。李自成攻入京城,崇祯皇帝吊死煤山,福王朱由崧又在南京即位称帝。他便跑到南京,说自己在锦衣卫担任过指挥使,竟蒙混过关,又被封了个与锦衣卫同等级别的官儿。马吉祥心里清楚,老京城都沦陷了,根本没法核实他身份的真假,跟着败退队伍撤到南京,就是忠心不二的表现了。他奉旨到湖南典军时,又把在前线作战的将领们都拍得晕晕乎乎。将军们觉得他这个挺不错,每次向朝廷报功时,都愿意把他的名子捎带附上。时间一长,他竟因军功积累得相对较多而被擢升为总兵。总兵,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方面军或者集团军的总指挥吧。

  后来有一次,马吉翔被李定国军抓住。刚正的李定国从众人口里知道了马吉翔的德性,对这号人他可是深恶痛绝,发誓一旦落到自己手下一定将其凌迟处死。

  知道“凌迟处死”是怎么个死法吧?这是封建社会处置死刑犯的一种极刑,即通常说的“千刀万剐”。行刑方法就是拿刀从罪犯身上一块块往下割筋剜肉,直至碎尸万段,让你疼到最后一刀方可断气。看来这个马吉翔在劫难逃,不得好死是注定了。

  但马老兄高超的拍马术又一次胜利了。

  他先用奉承话软化了李定国的心腹龚铭,而后“诚恳”至极地对龚铭说:“下官平生有一憾事,就是从没有见过西府将军”(也就是李定国,到死我都难以瞑目,可否令吾一见? ”

 如果李定国不见他的话,故事到此就该嘎然而止了,一个祸国殃民的马屁大咖就会迅速完蛋。可李定国为他的“诚恳”所感染,便同意见见。况且,我屠刀已经举起,决心已定,即使见我罗索几句,也休想多活一天。

然而李定国错了,因为就这么一见,又给拍马术的无往而不胜留下了一个最最经典的实例。

  犯人带到李定国跟前后,颈戴枷锁的马吉翔,跪下给李定国认真地叩了头,然后就直直地跪着,非常非常专注地盯了李定国良久,脸上才渐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李定国呢?顿时懵逼,感到大惑不解,傲慢的斥责道“你有啥话想说,就讲出来吧,我听着呢!”

  马吉翔一番话不说则已,这一说,又实实在在的证明了英雄不但难过“美人关”,而且照样可以过“拍马关

  马吉翔注视了李定国许久后,终吐“肺腑之言”:“下官听人家说,西府将军英武绝伦,威风八面,凡见过将军的人,没有不受到感动和激励的,下官未敢深信。今日一见,果然果然!将军身上难道有神力吗?为何使人看了还想再看?啊,再造国家,千古无双,神州幸甚,黎庶幸甚!下官能在死前看到将军,一切都放心了,大明有救了,国家有救了,下官死亦瞑目了!将军保重,下官这就告辞了!”言罢,又给李定国重重的叩个头,爬起身,连声笑着,就欲转身出去。

  一番忠君忧国“肺腑之言”,终于使铁骨铮铮的李定国动情了,杀心顿迭。情不自禁地犹豫道:“难道你有冤情吗?允许你诉来。”马吉翔摇摇头,从容地走了。

  被马吉翔赞颂得早已失去愤怒和警惕性的李定国越发吃不准了:一个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只关心江山社稷、黎庶苍生的人难道会是奸臣吗?何况,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对国家的重要作用,只有他看的这么透彻,在别人那里虽然有过赞颂,但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至诚至恳的“高度评价”。于是,李定国改变了初衷。先指示龚铭暂缓对马吉翔行刑,重新复查他的案件,过了不久,马吉翔获释。后来又被重用,重新授予官职,再度执掌军政大权。

  故事到此告一段落,不再多述,在下只想补赘两点:

  一是马吉翔这样的人居然不被诛杀,即将覆灭的南明王朝能会“有救了”?见鬼去吧。只要这种人活得潇洒,春风得意,官运亨通,“再造国家”哼,休想!即使李自成不能灭其国,,后来的大清亡明的事实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二是使我想起了唐太宗评价魏征时说过的一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现实中的执政干部较之旧时代的官吏,应当更具洞察力才是。否则,前人吃过的亏,上过的当,受过的害,发生过的悲剧,必然还会反复重演。

,整治,从严治党,依法治国,取得了空前的成效,,假若受到惩罚的不是污吏,而是忠心为民的,,,我们的人民只怕就要遭殃了,必然会再吃二遍苦,再受二茬罪。,吾党幸甚,国家幸甚,人民幸甚,中华幸甚!



作 者 简 介

舞笛,本名蔡全胜,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祖籍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长期工作于中原大型国有煤矿企业,高级企业培训师,系河南省作家协会和中国煤矿作协会员,。曾在报刊上用多个笔名发表文学、新闻及理论作品,出版有《人在旅途》、《借题发挥》等三部文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