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学术】“价值与谱系”新世纪中国竹笛演奏与教学研讨会在上海音乐学院成功举办 部分专家现场发言实录

【学术】“价值与谱系”新世纪中国竹笛演奏与教学研讨会在上海音乐学院成功举办 部分专家现场发言实录

2022-02-25 21:39:39



“价值与谱系”新世纪中国竹笛演奏与教学研讨会,2016年12月17日上午于上海音乐学院教学楼贵宾室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笛届专家和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音乐理论及作曲家们纷纷发言,就二十一世纪竹笛演奏、教学、创作与发展等几个主题,展开热烈的学术讨论。




部分专家的现场发言实录:


【荣政(中国竹笛学会副会长,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副主任,笛子教授)主持】:昨天的音乐会看了之后,大家一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咱们今天呢就在此做个交流。


首先,来定一下题目:一、演奏;二、创作;三、教学。我们从这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感想,那在座的各位名家同行,本身平常的工作中间接触的就是这样一些事情,相信都有一些自己的感悟,结合昨天的音乐会,咱们可以把平时的一些想法感受和昨天的音乐会我们所看到的,拿出来相互的交流,通过我们的研讨会把自己所想的说出来,知无不言。




【易加义(中国竹笛学会副会长,四川音乐学院原民乐系主任,笛子教授)】:

今天都是自家人,也是老中青共聚一堂,我们暂时算老的一辈,那么我就开个头。非常有幸,收到了上海音乐学院唐俊乔竹笛乐团的邀请,昨天晚上也聆听了笛子乐团专场的音乐大餐,下来一直处于兴奋激动之中,有很多的感悟,在这里谈一下我自己的感想。中国的笛子走到今天的确不容易,唐俊乔老师她通过在上音的辛勤付出能带领出这样一个团队,昨天通过音乐会给了大家一个展示。


我的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从音乐会上看出她这几十年对笛子的教学以及演奏上的理念,这当然也是对她个人的方方面面的一个检验。从她的乐团的整场音乐会来说,从教学方面我感觉有这么几点,一个是她的教学理念非常清楚,非常严谨。从她的最小的学生一直到研究生,包括俊侃这些现在已经是老师了,她的这个传承脉络非常的清楚,她已经不是常规概念中传统教学的那一套,她是打破了笛子的局限性,我觉得她已经把六孔笛玩儿到极致了,无论是气息控制还是技术表现,教学上非常的严谨和成功,从昨天晚上整场音乐会不管是传统的曲目还是现代曲目,从乐团学生们的演奏上我觉得是无可挑剔的,技术,基本功,音乐的表达,都非常不错,这是我的第一个感受。


第二个感受,上音在抓作品方面也是有目共睹的,因为作为一个高校,它又没仅仅只是停留在了昨天那一场音乐会给我的感觉上。我看到竹笛艺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是这些年唐老师始终围绕着这个命题在做的事,从昨天晚上上半场很多曲目可以看到是传统,又不是完全传统的再现,在配器上、组合上都做了一些简单的调整,使传统的东西又有了新意,这也是昨晚音乐会的一个亮点。


而令我最兴奋的就是,我看到了李博禅的作品,昨天王键老师、蒋国基老师啊我们都是有这个共同认知,这个作品我是之前就听过,一年前吧,在玉屏比赛上听过,当时就感觉到新意,首先我从那个标题我就感觉它既不是一般传统曲目的标题也不是一看就很清楚的文学的东西,博禅不只知识很渊博还很有禅意。他的音乐旋律非常的美,昨天更令我振奋的是他的管弦乐队配器,他的动机刚一出来,就不一样的,马上吸引我。这就让我想到我们竹笛要发展光靠演奏不行,演奏的再棒没有好的作品不行。


从建国过后几十年真的我们好的作品很少,其实马老师的作品还是很规范的,他说他没有学过作曲,其实没有学过,琢磨过,研究过是写不出来的,当然我们是没有学过,也必须懂一些东西,但是还是不像他们专业作曲啊,博禅那个作品可以看出他是有功底的、有功力的!对四大件和管弦乐配器的拿捏,昨天出来的响动,特别是笛子还没出来的时候,那种手笔,那种感觉,非常舒服。所以笛子要发展光靠演奏不够,还要作品,作品非常重要。博禅非常的年轻,他让我看到了未来!我们当年就是一些传统的东西什么教材都没有,现在条件确实好啊。我就希望在唐老师的带领下后继有人,为我们笛子做贡献,就像我过去在学校当系主任的时候我也呼吁民乐发展首先要有作品,没有作品演奏就出不来,像你们民乐系的王建民老师写的《中国随想》,那多棒,所以说还是要有作品,只要有作品,就给我们演奏找到了很多空间。


昨天这场音乐会,无论是形式啊、内容啊、艺术啊、音乐啊我觉得都是无可挑剔的,我希望今后王俊侃他们要经常和年轻作曲家在一起合作、沟通,我相信作品会越来越多的,这是我的第二个感受就是作品,要出人才必须要有作品。


第三呢,就是我们在坐的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作曲家、还有演奏家、制笛家,几代人在一起,我想中国从古到今几千年的文化也是东南西北的,这种活动也只有北京或者上海带领着搞,地方院校搞这个活动比较困难,所以我想今后这种学术的活动还要经常组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的,每一次不一样,新作品啊,地方性的啊,大家在一起研讨沟通,有利于竹笛发展。我前些年在中国笛子年会上我也呼吁过:求同存异,百花齐放。就是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地域特色,每年大家碰头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我这次相当激动,会把这个信息带回川音。




【马迪(中国音协竹笛学会副会长,笛子演奏家)】:昨天看完演出跟易老师一样很激动,我们早上吃完饭还在聊,很有亮点,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人很低调,但是我内心是很傲的,我很少说谁好,但我一但说都是有根有据的,从不乱说,实事求是。看完演出第一个感觉就是:就教学上来讲,我看了这么多地方的专业学生,唐老师的学生,像黄哲、范临风、陈泓璇、吴非……这些学生我可以说都是从小看到大的,我认为唐老师的教学值得很多老师去借鉴和学习。


中国的乐器,不只笛子包括其他乐器,从解放以来到现在,都是师傅带徒弟,一个学校一个老师,从附中一直到大学,每个老师教法都不一样,很不统一很不规范,就是教学不系统化、不科学化、不规范化,那么听听唐老师带出来的学生,昨天音乐会大家也都听到了,虽然齐奏、重奏居多,但是能听出来,无论从节奏、音准和音乐的表现,都很规范,不是过去江湖中师傅带徒弟那个状态。而且有一年,在西安音乐学院举办的文华奖比赛,我去听了一次,听完以后很沮丧,很多人在吹规定曲目《绿洲》的时候,筒音做do,那个mi几乎没有,有人说是笛子的问题,但是听众才不管你笛子怎么的,你必须要把这个音高吹准。昨天音乐会的音准方面,我感觉很完美,这个就是在教学方面,培养出真正的演奏家,老师首先是要打好基础,音准、节奏、声音都能做好,才能决定你最终能不能出的来,也看你自己能不能悟出来,而成为演奏家。可是恰恰现在音乐学院一些老师,一进去就教曲子,一年教一个两个曲子,很少打基础。我曾经在西安音乐学院教过十年课,最后不带了,当时跟我学的学生第一年打基础,打一年,一个一个音抠,到大三大四根本不管,自己一听录音很快就出来了,基本功打得越好,后面老师越轻松,恰恰是那些老师不打基本功就在教曲子,教完后,等两天学生又不会了。所以昨天我仔细听了下,包括很多学生,这个昨天啊,吴非进步大,比之前独奏音乐会时候进步大多了,很自信,有点像王俊侃,让人很放心,成熟了,我认为就是基本功打得好,他才有今天。


我记得我的老师很多年前曾经到浙江参加过调研,当时回来跟我说,我听了那么多学生,很有名学校的,很多人气都不对,当时觉得说的有点过分,现在看确实是这样,所以唐老师对学生的教学很有责任和办法,让人很放心。在专业院校里,唐老师的教学成果就能反映出她的教学理念,是严谨的、负责任的、科学的、系统化的。而且我听过很多笛子乐团了,昨天的我认为比较高大上,尤其范临风那个作品,多年不见,一鸣惊人,很有想法很有内涵思想,技巧都能表现到,但是她的理念依然是老师灌输的。


第二个谈谈作品,《热情与冷漠的邂逅》确实很感人,它好在这么大一个管弦乐队前面只有两只笛子,打破了我对往常大乐队的恐惧,人们常说“成也乐队,败也乐队”,乐队配的好可以锦上添花,配的不好会拖后腿把你淹没了,他配的没有把笛子盖住,分寸掌握的很好,高潮布局也很好,最后最强的时候才高潮再现,前面一直铺垫,给人感觉一直有个包袱没抖出呢,像说相声一样,抖一抖大家一笑,要是一开始观众还没笑,你自己在那笑了,那很失败,现在说相声很多是这样,音乐也是,一开始很响很响,到了最后却没什么了,而李博禅的拿捏很成熟老练,心里很清楚,没有把主奏乐器盖住,到最后一层一层,层次感很强,而且他把乐器的管乐弦乐最佳共鸣写的很好,听的很振奋,很美,人才!我认为昨天这个作品很好,既有中国元素,又有现代的创作手法,这两个度要拿捏好,跟吹笛子一样,气太猛了暴躁,气太少了就虚,要刚好,做人也一样不要自卑也不要太嚣张。我希望唐老师将来活动越办越好,好学生越来越多,希望少壮派能承上启下把笛子事业做大。




【谢继群(南京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笛子演奏家)】:首先我祝贺昨天音乐会取得巨大的成功,我也谈谈创作和教学,那么,谈到创作我觉得一定要和教学结合。从现在看,一个专业想要发展,一定要有大量的作品出现,来促成这个专业往前推进。昨天我非常高兴博禅作为中央音乐学院郭大师的学生他为我们笛子专业,写了这么优秀得作品,我更希望吸引更多的作曲家加入到我们笛子作品的创作中。


那么昨天我看的感觉:

第一个,这场音乐会,所有台上的这批学生已经形成了一个梯队,人才的梯队就是一种良性的发展。我觉得教学首先是要到位,同时要和作曲家的创作相结合,也就是说,作曲家写出来的东西,写出来的优秀作品,我们如何能够体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我们不能再像过去传统那样的口传心授,既然希望更多的作曲家来为我们创作,那么我们就要为作曲家的创作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技术准备,第二,是素质准备。


昨天有个亮点,我很高兴,就是范临风,作为优秀的一名青年笛子演奏者,我昨天问她了,她说她是第一次写作品,我说一鸣惊人,非常优秀。我觉得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提高,范临风是一个方向,就是要鼓励更多学生往这个方向去发展,不仅仅是掌握专业演奏,专业院校,一定要体现高水平的综合素质,我觉得今后要鼓励更多的同学要往这个方向发展。我刚才还讲了技术准备,比如说,下半场笛子和乐队的合作我们笛子最大的瓶颈就是音准问题,但是昨天的音准非常漂亮,听起来很融,当然作曲家曲子也很好,配器呢我认为跟旋律融为一体了。昨天台上那么多笛子,很整齐,我看了很振奋,我也听过一些别的学校的,参差不齐啊,那个真是比较麻烦。昨天还有那个小孩叫李昊洋的,原来我们南艺附中的,提高也很大啊,包括吴非,当时独奏音乐会的时候基本功也还可以,但这次更加脱胎换骨,有模有样,我觉得他就是下一个王俊侃,另外范临风和其他那些同学,台上气质都非常好,所有学生表现力十足,充满激情的演奏。我觉的教学和创作是紧密结合的,这点让我觉得这是一个方向,范临风全方位发展也是一个方向和一个亮点。




【袁非凡(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笛子演奏家)】:昨天我是很仔细认真的看了唐老师这场音乐会,演奏的没得说,包括音准、台风、整齐、合作都没问题,真是学习了。


我就说从作曲上面来看,昨天整个音乐会涵盖面还挺广的,有民间的,有现代的,还有一点经典旋律的东西,作品都挺好,有一个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范临风那个作品,确实很不错,选得片段也很好,很聪明,第三乐章有慢板有快板,要火火的起来,要慢也深沉的下去,而且我看了这作品好像很难排,都是那些自由的东西,一个个穿插着吹,这个很难,因为不是一个人的左右手,有好多个人。


从创作上来说,我做个呼吁,像李博禅这样的专业的作曲当然是要多为我们民乐的发展多做贡献,多写作品,但是这个群体还不够,还有一个群体,刚才有老师也说到,演奏家群体要写东西,因为他太了解这个乐器,笛子演奏家来写笛子作品,更直接,就像声带打动人一样,钢琴、小提琴毕竟都是间接的,所以唱歌容易打动人。所以演奏家这个群体真的很重要,刚才听到唐老师说有些学生除了专业,还去学习一些作曲创作和作曲技术理论,特别好,但是演奏家的感觉,在写东西时还是放在第一位的,作曲技术理论是必须有的,范临风昨天的这个作品还是她的感觉在第一位,因为笛乐团是一个纯音色的组合,说好写也不好写,因为很容易单一,都是一种声音,都是笛膜都是竹子的味道,关键就是创作素材有几个方面:世界性的经典旋律,我们拿过来洋为中用,完全没有问题,像昨天那个《流浪者之歌》啊,就类似这样的很多旋律,我们把它可以改编,非常好的旋律,这个我们老百姓也爱听;还有一个老百姓爱听的,就是我们民间的音乐,比如昨天那个《喜相逢》,我们也可以把江南丝竹啊,给重奏起来,发挥笛群的特色,让它有和声;再一个就是很多好听的歌曲,把这些旋律把它改成重奏也是老百姓爱听的,这就是接地气的东西,经典的旋律都是人家创造出来的好东西,都可以用,因为国外的什么弦乐四重奏、木管五重奏他们太丰富了,已经形成非常丰富的体系了,我们民乐说实话才刚才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不要紧,有了建立再完善,不瞒各位专家说,我也写了几首重奏,八重奏的笛子,我昨天听了音乐会以后,我觉的很好,我觉得以后有机会我也拿出来。总之来说,已经看到了星星之火,祝贺演出成功。




【刘强(南京艺术学院笛子副教授)】:昨天我看了音乐会有很大的震撼,通过笛子作为群体,演出这样重奏、合奏的一个音乐会,首先从每首作品的表现力来看,都是非常震撼的。


震撼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节目,十重奏,从同学们上台的脚步声,特别是女生的这种精气神,我就特别有感触了,因为唐老师的教学这么多年我们都了解,演奏教学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昨天从学生上台的台步,包括每一个学生持笛的姿态以及鞠躬行礼,我觉得都是很震撼啊,这个精气神的震撼来自于什么?自信,我认为作为一个演奏家在舞台上,第一个是要表现出他的自信。我们也有很多学生的音乐会,一上了台感觉就不对头,他对自己即将要演奏很不自信,很虚,如果没有自信,那他就只能是心虚,如果心虚,那他的气是沉不下来的,还想把曲目演奏好,那就是天方夜谭,所以第一个我觉得演奏家这种神态步调,精气神,昨天都有很好的体现。


应该说唐老师对学生的培养,确实是优秀,从王俊侃到屠化冰,到后面附中的学生,整个音乐会演奏中,特别是重奏、合奏,其实是很难啊,音准、节奏、都做到整齐划一的程度。有和声出现的时候,从低音到高音,从听觉上,确实体现出了笛子音乐的美感,笛子的音色从低沉到高亢,声部叠加的和声感觉,通过音色统一的同一种乐器,震动频率不同的这种重合,散发出的重奏魅力。


我认为是我这么多年来听过的最好的一次演出。因为我也是教育者,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教学中,像这样优秀的演出表现,肯定来源于很好的演奏能力,有严谨和独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达到这样高水平的表现,所以我们所有教学老师应该想,为什么上海音乐学院这么些年来,涌现出这么多优秀的青年演奏家,这点我真的非常佩服唐俊乔老师,对学生的教学,通过科学严谨的方法和严厉的要求,能把普普通通的不同生活背景、不同学习基础以至于不同的思维方式,培养到这样都具有良好艺术水准的一个统一状态。而且确实昨天音乐会整个的演奏,呈现出笛子不光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它应该是上升到了是我们中国传统乐器中的佼佼者,通过我们年轻作曲家的编配和创意,又完全可以走向世界与西方音乐进行融合。感谢唐老师。



【乔海波(上海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笛子演奏家)】:我呢,从乐团的角度来谈一谈吧,我想从以前说起,在坐的我们大都是搞民乐的,以前在各高校中,搞民乐的待遇是非常低的,什么时候开始转好呢,是从她老公开始的(大家笑),80年代的时候,他就写民乐交响化作品,我是比较崇尚交响化的东西,可能在乐团待多了,那种的立体声的共鸣非常舒服,这些作品素材虽然都是民间素材,可是郭老师,他把山里东西的气质都提高了,尤其是他的配器,他把民乐交响化。唐老师做了一个很大的贡献,就是把我们笛子的面给打宽了,以前我们老想着自己是吹笛子的,其实我们是搞音乐的,所以要走出去,把能打开的通道全都打开,是用笛子来提高我们民乐的整体影响力,这点唐俊乔她做到了。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个人气质也很重要,往往个人气质会代表你的作品或者你从事的职业,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我们自己从事的职业去加分,而唐俊乔她就是在这么做,她在改变着整个笛子的气质和品质,从她这个人,从她的作品,从她的演奏,都是在把民乐做成一个很高端的东西,我希望我们大家未来都要不断的努力。




【王晓俊(南京艺术学院笛子副教授、硕导,音乐学博士后)】:我主要说这几个方面:这些年自己做编辑,读博士,接触到一些理论家的思想,我反过来观察中国竹笛这100年,萧友梅回国以后,蔡元培在北京大学设置了音乐研究会开始到民国20年代开始编一些不系统的乐谱教材,然后到肖建清的第一本笛子教材,50年代建国后第一本笛子教材,这中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几次笛子的文化身份的转型:


第一次是民族乐器进了大雅之堂,从北京大学起到国立音专,这是以前没有的。


第二次转型就是建国以后,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民间的笛子演奏家被请到专业院校去教学,他们是专业院校的第一代老师,这种从民间到学校,民间的笛子演奏家面临着一种身份的转型,他们的转型也给笛子的身份带来了转型,开始建设教材、教学系统,得到很多提炼和很多技法上的进展。


第三个转型就是80年代开始,受西方文化中心论的批判开始,西方的民族音乐学就是非欧洲的这些民族音乐,西方的学者开始反思,我们欧洲也有民族音乐,音乐文化没有先进和后进之分,开始对这种思想进行批判,中国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大概就是80年代,包括作品、教学都有一些变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线索就是我们民族器乐演奏家开始演奏西方移植作品,还有专业的作曲家,非常现代创作手法的作品,开始越来越多,而以前经典作品都是笛子演奏家写的。


第四个转型是我觉得是在新世纪以后,唐俊乔老师提升了整个笛子在我们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她的艺术好,又很现代很时尚。但是从深层次来讲,,,召开过很多次大型的文艺座谈会,,要讲好中国故事,暗示着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现在大家很重视。也就是说中国民族乐器现在的身份不一样了,笛子演奏家将来是大有作为的。


通过这四个转型,我也思考一个问题,包括我在研究中国笛子历史、研究上古礼乐关系的时候,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演奏家有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孔子曾经讲过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在传统文献里面,包括乐记里面都讲:说音乐可以改变人,音乐可以成为一种教,为什么会改变人,从欣赏的角度来提高人是其次的,实际上是音乐的母系文化对人的影响,这非常重要,老百姓为什么听当地的音调会喜欢,这实际上是母系的文化,音乐对人发生作用是因为他熟悉这个音调,让人产生一种文化的认同、身份的认同,人认识到自己在什么位置以后他的灵魂他的心会安定,礼乐来教化人是让一个熟悉的音调让人不焦虑,我们现代社会有很多人很焦虑,它实际上是不认可自己的位置,现在笛子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也存在这种状况,最后我要讲的是,笛子演奏家、民乐家有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要去影响人、去教化人,让有传统风格的素材,让这些作品对人产生作用,影响这个社会,让社会更加和谐,,,这是我想讲的。




【荣政】:俊乔让我做个总结性发言,那我也说两句。看完音乐会后啊,平时的一些想法,有些思维就更清晰一些了。我今天讲的尽量简短,但是有些话我得说清楚。


平常我也在考虑,因为我们作为一个专业的建设,中国的笛子真正的现代化的专业建设一共60年,相对于国外的一些成熟的4、500年历史,我们的历史是比较短的,也正因为我们的历史比较短的这种情况,所以我们有些现象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觉得我们中国的笛子建设,从高度到宽度都是急待去发展的,那么昨天呢,从这个音乐会上来看呢,首先我讲第一个:演奏形式上的高度、宽度的问题,所谓高度,指演奏技巧、演奏水平。那宽度呢,是指除了作品的数量以外,还有一个演奏形式的问题,昨天整场音乐会大家发现没?他有一个亮点,就是除了三首歌曲联奏是唐老师吹的以外,所有节目都是两个人以上去演奏,都是重奏、齐奏,这是什么?这是一个必须要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国笛子从现在看,我刚刚讲的开玩笑的一句话,我说:“唐俊乔老师,下个月再拿一场重奏音乐会出来,没有问题可以,过一个月,再给我拿一台,三个月来三台,要拿,肯定拿得出来。”但是,难死你,为什么?因为作品没有那么多了,作品在哪儿呢?作为一个乐器从专业建设来讲,这实际上是急待去丰富它的一个地方,我们看看那个西洋乐,哪怕最冷门的最小众化的乐器,你比方说大管(巴松)嘛,一台重奏音乐会,分分钟给你拿出来,明天再来一台重奏的,行,再给你来一台,连续一个月重奏,没问题,就大管啊,我还没说小提琴、钢琴呢。所以,从我们昨天音乐会看,就是这种演奏的形式啊应该大力去提倡,并且多请人写作品,这是我的一个想法。


我要讲的下一个问题,就是有关于咱们中国笛子作品的高度与宽度的问题,我们中国笛子的高度,也不说它就高到哪儿去吧,至少不是太差,但是宽度是严重不足,我们现在掰着手指头来随便数啊,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十首好的重奏,来,数,我看你不太好数,这反应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我们的作品的宽度是不够的,而且呢,我觉得因为我平常老在考虑这个问题,有一句话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话从哪里来的,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不是我们现在讲出来的,两千多年以前的中国古人就可以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两千多年以后,咱们的现代人还不能做到这一点吗?比如说刚才我们讲的一个词,民族音乐交响化,在当今好像有很多人在反对,大家记住,交响乐没有不好,交响乐是咱们音乐之中的一个最高形式之一,只有不好的交响乐的作品和演奏的不好的交响乐,没有交响乐好不好的问题,民族音乐交响化是咱们中国音乐的一个巨大的进步,可以说成功的道路,走交响乐这一条路,咱们才能发现一些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加以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咱们不断进步的过程,比方说从我们因为要搞民族音乐交响化,所以我们的乐器改革才跟得上去。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中国笛子的演奏和创作依然有要急待加强建设的问题,这一点我想大家首先这个心态啊,我觉得咱们首先要把这个心态要摆正一点,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容忍,多一点鼓励,咱们把这个作品做的更加丰富一些,这是我所讲的。


那么刚才我讲了百花齐放,有最最通俗易懂的,有最最传统的,有交响性的,有特别特别前卫的,还有无调性的等等等等等等等等,咱们什么都应该有,而不是说只有片面,你像昨天这场音乐会,我感动的一个亮点之一,就是唐俊乔老师居然在台上吹了三首歌,艺术为大众,这有什么?演的很精彩,但是你这一台音乐会,你让上海音乐学院唐俊乔竹笛乐团,全都吹歌,行吗?你还是得有《云南回忆》、《喜相逢》这样的东西。音乐发展已经到什么程度了,在一个地方发展到什么程度了,我们一定要打开眼界去看,各种层次的作品,咱们都要用,各种层次的演奏形式,咱们也要用,这样咱们专业才能够有真正的的高度和宽度,这是我昨天看音乐会后我所想到的一些问题,咱们尽可能的把这个在平常的工作中间去做好。


同时呢,我还要讲一个什么呢,就是教学的高度与宽度的问题,教学的高度,我们讲的是学生的技巧,首先第一条,她这个学生的技巧如何去培养,刚才马老师说,做老师的就是把学生的基础打好,说到我心坎上去了,老师教学生,特别是本科以下的,本科和附中的,第一要务是什么,就是基础打好,怎么打好基础,这又是一个问题,就是马老师讲的第二条,我非常非常赞成,以曲代功,好不了;以曲代功是高不了的,千万不要。我想在座的,音乐学院培养的,都学过钢琴,钢琴第一年,老师会让你弹奏鸣曲吗?顶多小奏鸣曲,几十个小节,一百小节都不一定到得了的,严格的练习曲,啪啪啪啪啪往上走,非常严格的,我甚至在笛子学会网上我也举过这个例子,我今天再举一次,比方说,有人问你,钢琴你现在弹得怎么样,哎呀,不行不行,我现在还在拜厄呢,过一段时间,问他,你钢琴现在怎么样,哎哟,进步了,599了,你再过段时间问他,哎,不错,299了。这说明一个什么,人家一部练习曲的曲集可以代表你的这个水平的程度,也就是它的进阶式的训练,它的严格性,鉴定性的训练,有多么强。


咱们毕竟从60年前,中国的笛子踏入了高等学院开始,实际上我们用的整个的教育体系就是西方的那一些东西,先别说西方好不好,你现在用的还是它的呢,学好了没?先问这个问题,你学好了没?我们现在学的是什么东西啊,我们现在从最基本的乐理开始学起,到和声曲式,等等,包括我们的职称评定,包括我们的上课的方式,你全部都是西方的那一套体系,你这个东西你学好了没,先谈学好了没,完了之后,再说咱们自己东西要不要,我这不是说要崇洋媚外,是不要去盲目的去反对那个外来的,或者说我们还不太清楚的那些东西,你比方说有些人反对那个民族音乐交响化,那是什么呢,你从头到尾都是三度,都是属和弦,怎么怎么大小调式的搞法,那是不对嘛,咱们中国的音乐那个旋律,咱们中国的和声体系式的东西,那当然就不一样了,所以呢,我觉得咱们在教学中间对学生的基础性的培养,练习曲的这个环节,一定不能够放松,一定不能放松。


今年我在音乐学院我做的最大的一个课题,我就编了一本40首的,我们几个老师一起,明确鉴定大学笛子专业高级练习曲40首,这个练习曲就是大学的,本科的笛子专业练习,而且是这个笛子专业的高级练习曲。下一波我要干什么事情呢?做附中的,就是艺术院校附中,附属中学笛子专业的高级练习曲,我就准备干这样的事情,这说明什么呢?高度,这样才能提得起来。盲目的以曲代功,那一定是不行的,你吹传统曲子,传统曲子要吧,传统曲子学的是什么,学的音乐风格与音乐表现,像《云南回忆》不算难啊,《云南回忆》算什么难,不算难,这对我们现在的演奏来讲,真不算难,但你碰到类似于像那个《愁空山》之类的,那个快板的东西,你没有那个练习曲的基础,那就根本上不去,所以,这是我所讲的,大家呢,在工作中间要把咱们中国笛子的这个专业的高度、宽度做好,当然还有一个厚度的问题,所谓厚度就是我们所讲的对于传统音乐的挖掘、整理、继承、学习,这些工作,咱们都要把它做好。这是我的发言,因为时间关系,我简短的讲一点。



将开通网络国乐独家代理平台—华夏国乐商城

中国笛子网公众号: dizi 欢迎添加关注并指导

常年投稿、合作、邀约邮箱:36954413@qq.com 微信号:diziwenwen

接受中国竹笛名家名曲音乐会系列DVD邮件预订

中国笛子网网址 www.BambooFlut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