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蜀风印记】痴人琴语!访古琴、琵琶演奏家——成红雨、唐华

【蜀风印记】痴人琴语!访古琴、琵琶演奏家——成红雨、唐华

2021-01-31 23:05:13

烹一壶香茶,静坐窗前,

任由思绪飘远。

古乐器中,最爱弦乐,

古琴与琵琶最得我心。

眼前仿佛出现一幅图画:

朗月下,清风微拂,

一素衣女子,袅袅婷婷,

踏月而来。


▲(琵琶演奏家唐华、古琴演奏家成红雨访谈)

裙裾飘飘,香风阵阵,

或挽袖抚案,或抱琴掩面。

轻捋罗袖露出十指纤纤,

颤、按、滑、揉,

顿时曲韵悠扬妙曼。 

【红尘素心】


       繁忙奔波的都市,难寻一隅心灵净地,异乡思故土,更何况远渡重洋。琵琶演奏家唐华,自九岁开始学琴,,1991年移居日本,先后在日本多地举办音乐会。旅德古琴家成红雨,自幼受父亲——广陵派古琴大师成公亮的影响,从小学习古琴,曾参与5个国家的音乐家举行的“音的世界”音乐会巡回演出40场。常年异国他乡的学习与演奏,唯琴相伴,回望漫漫人生路,琴已占据他们几乎全部的时光。大概这就是对“此心安处是吾家”的最好诠释。

【初见倾心】


        这样的季节,很适合配着琴音念一首苏东坡的小词《减字木兰花.琴》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一夜余音在耳边,简直是对从“琵琶空间”回来的最好写实。非常荣幸能到唐华老师所办的“琵琶与古琴音乐沙龙”上,听到两位演奏家的现场弹奏。


▲准备演奏前的古琴演奏家成红雨

            人生若只如初见,

            所有的惊鸿一瞥皆定格在念念不忘的美丽画面。

            素衣青纱露出娟秀白净的手腕,成老师低头拨琴,

            眉眼间流露出无尽的含蓄与温婉。

            一直不解,为何“琴棋书画”是以“琴”排在首位,

            听她弹一曲《流水》仿佛入定一般。

            时而中正平和、谦虚静婉, 

             时而方正含蓄、清微淡远。

            激越处松脆如铃,低婉处纤细如吟。

            我不懂得何谓抹、挑、勾、剔,吟、揉、绰、注,

            只觉所有的感官都被吸走一般。

            思绪化为流水,时而从山间石缝倾斜而下,

            撞击山岩铃铃作响;

            时而如沉石入湖,激起层层涟漪,水纹由近及远,

            正如琴声玄音中的回旋婉转。

            在与老师的交流中,

            她也提到“《流水》是对水的形态最好的表达”。

            随后弹奏的《归去来辞》,

            琴音滑出好似可以看见陶公采菊东篱下的闲适淡然,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大概便是如此。


▲弹奏中的琵琶演奏家唐华

            如果说古琴是灵秀隐逸的仙子,

            那琵琶就是清丽明艳的精灵。

            最著名的应是这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唐老师,一身淡雅的旗袍,屈膝斜坐木椅上,

            未拨琴弦,

            已是一幅古典美人琵琶掩面的美感。

            琵琶是来自西域的古老乐器,

            从造型到音色都带有浓郁的异域风情,

            银铃细碎撩人心弦。

            唐老师一首《送我一只玫瑰花》

            将整个空间瞬移到了舞裙翻转、纤腰媚眼的狂放疆土。

            铿锵有力,指尖翻转,

            一连贯倾斜直下的音符,

            带动悦耳轻快的旋律,

            穿透力十足。

            她笑称“古琴是弹给自己听的,

            琵琶是弹给别人听的”足见琵琶的气势如虹。

            可琵琶不但是多情妩媚的,也可是哀婉轻幽。

            《虚籁》就这样淡淡将人心绪收拢,

            有种烟花三月、杨柳扶风的清爽感,

            又带着缥缈古朴。

            听唐老师讲解说到“琵琶虽是舶来品,

            可融入了许多古琴的技法与古人内敛高洁的生活情趣。

            对于她自己也将古琴的专注宁静,

            作为自己对音乐的追求。

【风雅情趣】

        演奏家唐华、成红雨自幼长在音乐世家,两人的父亲更是多年老友,从孩童到少女都在古典文化与琴音的浸润滋养下。她们笑着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儿时入夜,月色朦胧,父亲在里屋弹琴,昏黄的光晕和素雅的琴声伴我入眠,迷迷糊糊中琴声低婉。清晨大院里有琴声、有练曲的歌者,还夹杂着院里虫鸣鸟叫,这就是她们的童年,多美的画卷。


琵琶演奏家唐华与古琴演奏家成红雨

        那个年代,学琴不仅仅是技艺手法,更读诗词歌赋体味古人心境。博文广志的学者闲聚家中,品茶讲学、共话南北,这些都是父亲给予她们童年最好的礼物。随着时光的积淀,唐老师已为人妻、为人母,对琵琶的感悟又是另一种境界。世间阅历的累积,嫁到国外,旅居德国的成老师,吸收中西音乐文化的精髓,对琴曲的把控更是细腻融洽。

        说到情趣,成红雨老师与先生作曲家、钢琴家海纳.格兰钦的爱情,浪漫而质朴。两人因琴结缘,先生时常手绘情书、坚持手写信笺、镜头永远捕捉爱人的画面,每每想起倍感暖心。


唐华、海纳.格兰钦、成红雨三人合影留念

【学者寄语】

传统文化是流淌在华夏儿女中的涓涓血脉,

千年的曲艺积淀是学者、大家的手手相传。

两位老师都提到民乐的发展一定是多元的,

传统乐器与更多的音乐形态融合是发展的必要。

而传承并不单指去学习专研,

乐于欣赏懂得去体味传统乐器的美,

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变相保护。

学习琴曲,更需丰厚的文化底蕴做基础。    


▲“琵琶空间”音乐沙龙集体合影 

 前往唐华老师的“琵琶空间”将会有更多机会,

近距离感受千年古典民乐的魅力。

关注微信公众号“琵琶空间”

会有更多音乐沙龙的举办信息。

       文字单薄,

不能描摹两位演奏家

所弹琵琶与古琴带来的震撼与曲境悠长,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啦啦啦~

说了这么多

想听二位老师的演奏吗?

音频奉上

赶快竖起你的耳朵啦~

↓↓↓

音频: 古琴曲《酒狂》成红雨 、琵琶曲《平湖秋月》唐华

《酒狂》(古琴)

明代《神奇秘谱》姚丙炎打谱。相传为晋代文人音乐家阮籍所作。以醉人醉态的律动节奏,塑造出十分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

《平湖秋月》(琵琶)

20世纪30年代,吕文成于中秋时节畅游杭州西湖,西湖美丽的景色,使他感慨万分,触景生情,遂创作了这首描写月夜西湖景色,赞美大自然好风光,曲调轻柔秀美的作品,表达他对西湖美景的感受。90年代,琵琶演奏家康锦添把它改编为琵琶曲。

唐华艺术简历

唐华,生于四川成都一个音乐之家,七岁开始随著名教授张季时先生学习小提琴,九岁开始随母亲学习琵琶。1979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属中专,1982入川音民乐系,师从韩淑德教授主攻琵琶,1986年毕业,,担任琵琶独奏演员。在团5年,随团参加各种类型演出和音乐会。同时师从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王范地教授深研琵琶。

1991年移居日本,作为专业琵琶演奏家开展广泛的演奏活动。良好的专业素养,与日本同行的切磋交流,琵琶演奏技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得到日本听众的高度的认可和欢迎。先后在东京、大阪、神户、静冈、京都、北海道,四国、旧金山等地举办音乐会,也应邀参加各种国际音乐节和日本的艺术节,近年来两次作为特邀嘉宾参加eurofestivol zupfmusik艺术节。

多次赴德国旅行演出,共举办11次音乐会,演奏得到德国听众很高的评价。2004年回国,现居成都。

成红雨艺术简介

旅德中国古琴家,凯尔特竖琴家,中欧文化交流工作者,"Paranojazz–Recoad"Studio的音编统筹者 。自幼生长于艺术之家,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师从父亲古琴家成公亮教授,并成为成公亮先生毕生正式亲授培养的唯一一位专业类古琴家与传承者。 

作为古琴家,她的弹奏延续了成氏古琴细腻精深的艺术风格,并在多年的西方音乐生活中形成了独立的音乐观与音乐生成方式,在与多国著名音乐家一起的音乐交流中,收采世界音乐范畴的音乐素材进行探索、汇流与融合。

1997年出版古琴个人专辑《洞庭秋思》。

2000年留学德国研习音乐学和文化媒体专业,并开始投入欧洲传统器乐凯尔特竖琴器乐制作、弹奏及文化研究等工作

多年以来,成红雨与德国的音乐家们互动进行多种音乐探索,2007年在德国出版古琴独奏唱片《洞庭秋思》,同年11月应德国竖琴协会主席、著名凯尔特竖琴大师Ruediger Oppermann先生特别邀请,参与5个国家的音乐家们汇聚举行的“音的世界”音乐会巡回演出40场,进行古琴与世界音乐的联合创作,出版《Far East – Far West》世界音乐合辑唱片,探索新的音色以及演奏艺术形式。也与来自诸多世界各地的音乐乐种同台合作,例如2014年卡尔斯鲁厄200年诞辰世界音乐会成功演出。

她目前也是唯一一位来自中国的古琴专业旅德华裔音乐家。 

2008年成红雨把德国的传统古老器乐“凯尔特竖琴”植入中国本土,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开设凯尔特竖琴课程,并成立“红• 凯尔特竖琴”中心,建立小型凯尔特竖琴合奏乐团,成功展开多项音乐沙龙公益活动。 

2008年起邀请多位德国音乐家赴中成功举办音乐会和大师班课程;中国音乐家与音乐相关专业类高校学生赴德进行音乐交流与实习。 

2012年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受聘担任古琴专业任课老师。同年受邀德国中国文化年活动,在柏林举行多场古琴独奏音乐会。 

自2000年至今,在德国,法国,卢森堡,香港等地举行过百余场古琴独奏音乐会,讲座,Workshop,以及世界音乐乐队演出等多元音乐活动。 

多年以来,成红雨作为音乐家,音乐教育工作者和文化交流工作者的多重角色,为中德两国的音乐,文化艺术领域付出大量工作。

——  END  ——

来源:记忆四川  整理编辑:小川川

视频剪辑:东东

守护遗产 留住乡愁

  欢迎加入非遗大家庭!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联系我们

电话:028-85255699(转)2140  
QQ:2750509551
微信:jyscnews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世纪城南路599号
官网:http://www.scview.cn/>
邮箱:2750509551@qq.com
定期推送文化信息非遗信息活动资讯好玩的好看的等诸多优质内容.关注我们妥妥没错!欢迎投稿,但凡经我们采纳,将会送出精美礼品哦!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