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中国经典民乐44首

中国经典民乐44首

2020-06-09 02:18:13

经典文章荐读

------------ 老 酒 ------------

 

中国经典民乐44首

 

一、《春江花月夜》 民乐合奏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是中国古典民乐之代表。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二、《十面埋伏》 琵琶独奏

著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可以说是把古代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创造了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直到今天《十面埋伏》依然是琵琶演奏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名作。

三、《渔舟唱晚》 古筝曲 

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又一说系金灼南根据山东传统筝曲《双板》等改编而成。表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悠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

四、《高山流水》 古琴曲

传说春秋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五、《夜深沉》 京胡独奏 

  乐曲以昆曲《思凡下山》折中《风吹荷叶煞》一曲中的四句歌夜深沉角色形象腔为基础,经过历代京剧琴师们的加工改编发展而成,曲名出自首句唱词的头上三字。运用民间音乐创作中常用的加花、删简、紧缩、句末填充和变新等手法,将原来悲哀怨恨的曲调改成一支刚劲有力的新型乐曲,刚劲有力,充满激情。

六、《春节序曲》 民乐合奏

  作于1955年—1956年,乐曲以陕北民间秧歌的音调和节奏为素材,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目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

七、《彩云追月》 民乐合奏

一幅夜空的画面,“彩”代表颜色,能看得见颜色的夜晚,一定不会很黑,有一些月的光辉,月光如水,清澈透明。“追”字赋予画面以动感,朦胧中带有一些生气。幽淡的夜幕背景下,云月相逐,相映成趣。《彩云追月》的旋律,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

八、《二泉映月》 二胡独奏

  杰出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原名华彦钧)的作品。开始有一个像是感怀叹息般的引子,几小节后出现的主题具有叙术、倾和感慨万千的情绪。这个主题在全曲出现多次,随着后央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时而悲恻,时而傲然,深刻的展示了作者的辛酸、苦痛、不平与怨愤,后来在乐曲高潮处,二胡的强有力演奏更是表现了阿炳内心积愤的尽情迸发。


九、《金蛇狂舞》 民乐合奏

民族管弦乐曲,取材于民间器乐曲《倒八板》,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易名《金蛇狂舞》。乐曲采用循环体结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

十、《梁祝》 小提琴协奏曲

  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十一、《霓裳羽衣曲》 古曲

  即《霓裳羽衣舞》,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描写唐玄宗向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的神话,其舞、其乐、其服饰都著力描绘虚无霓裳羽衣曲缥缈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全曲36段,表现了中国道教的神仙故事

十二、《夕阳萧鼓》 古筝曲

  中国古代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又名《夕阳箫歌》以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暮鼓送走夕阳,箫声迎来圆月的傍晚;人们泛着轻舟,荡漾春江之上;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

十三、《平湖秋月》 高胡曲

  广东抒情乐曲中的佳品。以清新明快、悠扬华美的旋律,描写了杭州西湖的胜景之一“平湖秋月”乐曲奏出诗般的意境,寄托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渴望太平的愿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十四、《海青拿天鹅》 琵琶曲

现今所知流传年代最早的琵琶曲。海青亦名海东青,是雕的一种,猎人用它来捕猎天鹅等鸟类。此曲描绘勇猛的海青在天空与天鹅交锋,经过激烈的搏斗,将天鹅击落的情景,反映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狩猎生活。

十五、《出水莲》 古筝曲

  客家筝曲代表之一,音调古朴,风格淡雅,表现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

十六、《梅花三弄》 古琴曲

  由笛曲改编而来,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桓伊所奏的笛曲。

十七、《月儿高》 琵琶曲

著名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是器乐艺术中描写月亮的极品之作。现存最早谱本是明代嘉靖年间的手抄本《高和江东》中的一曲。主要描述月升到西沉的过程,全曲华丽缠绵,极具舞蹈性。

十八、《广陵散》 琴曲

“广陵”是扬州的古称,“散”是操、引乐曲的意思。中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旋律激昂、慷慨,是中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

十九、《长门怨》 古琴曲

  古琴名曲,初出清代民间,以司马相如名篇《长门赋》之意为曲意,作得流传至今的琴曲《长门怨》。是古琴曲中为爱失意的怨曲,是古琴流派里非常著名的“梅庵琴派”代表曲目之一。

  二十、《阳春白雪》 琵琶曲

传说中的古代歌曲。乐曲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冬去春来、冰雪融化、大地复苏、万物向荣,到处充满无限生机的初春景象。

二十一、《百鸟朝凤》 唢呐独奏曲

  著名的山东民间乐曲,是一首能够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劳动生活回忆的优秀的民间管乐曲仿佛可以听到布谷鸟、鹁鸪鸟、小燕子、山喳喳、黄雀、画眉、百灵鸟、黄腊嘴等禽鸟的叫声,还能听到公鸡啼鸣,象征着黑夜的消逝和朝阳初升的生动意境。

二十二、《采茶灯》 

龙岩民间艺术瑰宝,又称《采茶扑蝶》,起源于福建龙岩苏坂美山村,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歌舞源于劳动人民采茶活动的生活,表现人们上山采茶过程中欢乐的心境以及人与茶园、花蝶等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二十三、《胡笳十八拍》 古琴曲

  古乐府琴曲歌辞,一章为一拍,共十八章,故有此名,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首杰出的古典名曲。它以十分感人的乐调诉说了蔡琰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写了主人公对祖国、对故士的深深思念及骨肉离别的痛苦感情。

二十四、《彝族舞曲》 琵琶独奏曲

王惠然1965年创作的琵琵独奏曲,取材于云南彝族《海菜腔》《烟盒舞》。以抒情优美的旋律,粗犷强烈的节奏,描绘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人们欢乐舞蹈的场面,音乐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深受众多音乐家喜爱。

二十五、《牧笛》 笛子独奏

《牧笛》作于1985年是刘森根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写的舞蹈音乐改编的表现了五十年代农村年轻人的美好生活,可称之为《新小放牛》清新、明快的引子将人们带到新的农村生活。

二十六、《紫竹调》 民间小调

  江南民歌小调,旋律优美、婉转而亲切,极富乡土气息。轻柔婉转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起伏爽朗,既有江南水乡的吴侬软语,又有海派文化的奔放而不失内敛、含蓄,不仅悦耳动听,并且歌唱性很强,民间流传广泛,上海的地方戏沪剧和滑稽也都将“紫竹调”作为基本调。

二十七、《怀乡行》 二胡曲

二胡教授陆修棠作于1936年秋。当时正是国家面临沦亡的时刻,作者有感而发,在怀念美丽故乡的同时,倾注了悲愤的感情,反映了忧国忧民之心。

二十八、《江河水》 古筝曲

  王石路、朱广庆、朱长庆和谷新善等根据“辽南鼓乐”同名笙管曲牌整理加工改编而成。全曲激越悲愤,缠绵悱恻,如泣如诉,感染力极强,音乐形象深刻动人,扣人心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一曲催人泪下的悲歌。

二十九、《战马奔腾》 二胡独奏

  著名二胡演奏家陈耀星创作运用独特的高难演奏技巧,表现骑兵战士守卫边疆的动人场面,开创了用二胡表现军事题材的先河 它的主题是富有蒙古民歌音调特色的旋律,表现边防战士骑着战马奔驰的威武形象。

三十、《赛马》 二胡独奏

  黄海怀先生根据内蒙民歌《红旗歌》改编而成表现了在蒙古族人民传统的赛马盛会上紧张激烈的场面。描绘了蒙古族牧民欢庆赛马盛况的情形以其磅礴的气势、热烈的气息、奔放的旋律而深受人们喜爱。

三十一、《快乐的啰嗦》 弹拨乐合奏

  作曲家张式业根据彝族民间舞蹈改编而成的弹拨乐合奏曲。乐曲用彝族乐器月琴奏出主题表现了曾经是苦难深重的凉山彝族人民像展翅高飞的雄鹰一样,翱翔在自由的天空。通过对一群彝族男女青年互换定情礼物的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彝族人民翻身解放后欢欣鼓舞的心情。

三十二、《丰收锣鼓》 民乐合奏

  彭修文、蔡惠泉于1972年创作的一首具有鲜明山东音乐特点的民族管弦乐曲,乐曲借鉴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鼓点和旋法加以变化发展,推陈出新,充分发挥丰富多彩的打击乐器的表现能力,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

三十三、《步步高》 民乐合奏

  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是一首颇有特色的广东民乐。乐谱出自1938年沈允升著的《琴弦乐谱》,在当时已很流行。曲如其名,旋律轻快激昂,层层递增,节奏明快,音浪叠起叠落,一张一弛,音乐富有动力,给人以奋发上进的积极意义。

三十四、《喜洋洋》民乐合奏

该曲40年来风靡全国,在国内外常作为节日、庆典场合的伴奏乐曲,深受听众的普遍欢迎,被认为是刘明源创作的曲目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三十五、《战台风》 古筝独奏

  曲调气势磅礴,音乐形象鲜明,快速段落紧张激烈,慢速段落优美抒情成功地塑造了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三十六、《草原英雄小姐妹》 古筝曲

1973年,刘德海、王燕樵、吴祖强创作,以蒙古族孩子玉荣和龙梅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动人事迹为依据写成的。采用中西乐器结合的方式编配,在西洋乐器的烘托下,充分表现琵琶乐器的独特魅力,为民族乐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三十七、《采茶舞曲》 民乐合奏

浙江民歌。采茶原是中国一种民间歌舞体裁,流行于南方产茶区,用于表现种茶、采茶的欢乐情绪。曲保持了民间采茶歌舞的基本风格,采用民族的五声徵调式,又有调式交替的素材,曲调欢快、跳跃,再现了采茶姑娘青春焕发的风貌。

三十八、《平沙落雁》 古琴曲

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古琴曲,所表现的“逸士心胸”中的逸士,虽身处隐逸之地,犹胸怀“鸿鹄之志”,应属于儒之隐和仕前隐。 真正做到彻底的隐逸,谈何容易。自古以来,象陶渊明、谢灵运一样纯正的逸士少之又少。

三十九、《阳关三叠》

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也是中国古代音乐作品中难得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曲产生于唐代,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

四十、《花好月圆》

1935年初,在苏州做小学音乐教员的黄贻钧经人介绍,考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音乐部下属的国乐队任演奏员。有一次,百代公司在制作一张民乐唱片时,缺一段5分钟左右的乐曲。于是,音乐部主任任光就约请黄贻钧担纲这“补白”的任务。虽然黄贻钧没学过作曲技法,但发自内心的激情,使这个作品一气呵成。因写作时没有标题,国乐队的陈中根据乐曲欢快热烈的气氛,就给它起了个《花好月圆》的名字。

四十一、《瑶族舞曲》 民乐合奏

刘铁山茅沅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首非常值得仔细聆听,反复回味的单乐章管弦乐曲。以民间舞曲《长鼓歌舞》为素材用管弦乐的手法,丰富、生动的展现了瑶族民众欢歌热舞的喜庆场面。乐曲用优美的旋律,表现了能歌善舞的瑶族人民的生活情貌。

四十二、《苗岭的早晨》 口笛

笛子演奏家俞逊发创作的一首口笛独奏曲,乐曲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又以明快、热烈的劳动节奏,表现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四十三、《阿细跳月》 葫芦丝

阿细跳月也称“阿西跳月”“跳月”。自称“阿西”“撒尼”的彝族民间传统舞蹈青年男女社交娱乐形式。男舞者弹大三弦或吹笛子,女子合着节拍与男对舞或者牵手围圈,左右摆动,拍掌踹脚,旋转而舞节奏鲜明,情绪欢快。主要动作有三步一蹦跳、拍掌、跳转等。

四十四、《老虎磨牙》 西安鼓乐

准确的说是首打击乐曲-锣鼓乐,安志顺作曲,取自陕西渭北民间锣鼓,运用钹以及敲刮鼓边的多种演奏方法。节奏的灵活多变和力度的细微变化,生动刻画了在深山老林中,老虎捕食中的狂奔、虎威中的狂、捕裂后的磨牙的森氛和威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