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梓朝——纯读经造就的神话

梓朝——纯读经造就的神话

2022-01-24 03:42:34

《子正文化》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 | 经典教育 | 书法 | 古琴 | 洞箫茶道花道


梓朝——纯读经造就的神话


最近,听到一种质疑纯读经的声音,不解经、不学才艺、不写字、不阅读的纯读经,会令孩子厌学,产生浮躁之气。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曾经写过系列文章,详细介绍过明明读经的经历,三年老实大量读经,我收获了一个乐学、勤奋、背书飞快的孩子。但又有人说,明明是特殊的,他本身各种素质具足,不具普遍性。殊不知,读经教育——进一步讲是老实大量读经——更准确地说是纯读经——正是这样的一种教育方式,可以把一个原本普通的孩子造就成特例;也只有纯读经,可以制造一个个这样的“特例”。


下面就讲一讲在明德堂,我眼睛里所见到的另一个特例——梓朝。



梓朝17岁,不用人介绍,每一个到明德堂的人,都会一眼认出他。每天早晨四点钟起床,在晨曦中读书的,就是他;每节“易筋经”课,动作最标准的,就是他;任何课间、休息日,独自坐在教室里大声读书的,就是他;见过他的人,都会喜欢他,他有一种浩然之气,脸上总是挂着一副招牌式的微笑,不急不燥,宁静祥和。不用听他说,就能看出,他喜欢、享受明德堂的读书生活。


你知道吗?他创造了多少奇迹!他打破了王教授所说的每天读经8-10小时的记录,每天读书12个小时;他打破了王教授3-5年完成三十万字的预言,从开始读经算起,仅仅历时1年10个月就完成了三十万字、12本中英文经典的背诵;他用实际行动验证了王教授的话,只要读经,任何时候都不晚,他15岁开始读经,17岁进书院。


如果不是纯读经,难以想象能有如今的梓朝。


梓朝是2014年春节后来到明德堂的。那时候,他在体制内已经读高一,学习成绩尚可。初中三年,他和其他处于青春期的男孩一样,偶尔有那么一点“坏”,比如他会和同学打架,他会“赶时髦”到跟同学偷偷学吸烟。刚来第一周的时候,他找到老师,请求老师送他回家,他说读不下去,他不喜欢读经。老师没有理会他,反而更加严格要求他。就这样硬着头皮留在了明德堂。渡过了最初的适应期之后,他开始慢慢地体会到读书带来的快乐,开始发奋。

每天早晨4点钟,不用老师叫醒,他就起床晨读了,明明还是在他的带动下才能起得来的。而他日复一日,无论冬夏,风雨无阻。同学们下课去打球、散步,他还在读书。除了吃饭、睡觉、洗澡,他把全部的时间用来读书。每节上课,他双手捧书,旁若无人的专注大声,几乎保持一个动作,从头到尾不变。他背书质量是最高的,每个老师都说听他背书是享受,流畅又准确,不会卡,零错误!在明德堂,有好几本书最短的背诵记录,都是梓朝保持的,《学庸论语》两个月,《孟子》三个月,《老子庄子选》一个半月,《古文选》两个月……


来到明德堂还不到两年,梓朝改变很大,整个一个人,从内心到外表,脱胎换骨。到今年11月底,他就完成三十万字了,他计划到明年春天文礼书院招收新生再去报到,而在这期间,他可以继续发奋几个月,多背几本书。


我知道,一定会有人说,梓朝也是特殊的,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如此。或许是因为您还没有体会到经典的力量,梓朝和明明如果不读经典,还是那个在体制里没有目标、被动学习、甚至厌学的孩子。是经典里面包含的人性开发了孩子的心性,使孩子的生命得到最大限度的成长,他在自己的成长中体会到悦乐和幸福,才会产生源源不断地发奋刻苦的动力。而只有用志不分,纯读经才能够让孩子们尽可能浸润在经典里,才会尽可能地使经典在孩子的头脑中开发酝酿,以期产生经典与孩子的心性遥相呼应的效果。只要对经典有信心,对孩子有信心,这个开发的过程或早或迟,终归会有到来的一天。我们要做的,只是把读经的方向选对,并坚定地走下去。


王教授说:“聪明的家长和老师,赶快让您的孩子读经吧!更聪明的家长和老师,就让您的孩子大量读经吧!至于只是整天读经,其他一概不管,则只提供给有高智能的家长和老师。”期待聪明的你,对待纯读经,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明明妈

2015年10月20日




子正书院设有

全日制国学班 | 周末国学班 | 周末古琴班 | 周末书法班 

茫茫人海,

不喧哗,自有声。

我在这里,等风也等你。


电话 | 微信:15218891886

                  

▲ 长按二维码,“识别”添加



【我们注重分享,图片文字素材来自网络,我们注重分享。如有版权异议,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