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2020-11-14 23:34:12


点击“蓝色”关注


盛唐气度

随着陈凯歌导演的新作品《妖猫传》的上映,人们似乎又被勾起了对于盛唐的记忆,在电影里陈凯歌导演暂时了他心目中的盛唐,但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哈姆雷特,在我的想象中那个盛极一时的唐朝不仅是外在的极尽奢华,而是文化上的昌盛,而其中最显著的就是音乐的发展与进步。八方来朝,不仅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他们独特的乐器。

两河之“梨”

世界上所有的梨形乐器都起源自两河流域,琵琶也不例外。大约在公元五、六世纪随着中国与西域民族商业和文化交流的加强, 从中亚地区传入一种曲项琵琶, 当时称作 "胡琵琶"。 其形状为曲颈, 梨形音箱, 有四柱四弦,很像在阿拉伯国家常见的乌特琴(Oud 或 Ud)或古波斯的巴尔巴特琴(Barbat)。横抱琵琶用拨子演奏。现代的琵琶就是由这种曲项琵琶演变发展而来的。

  琵琶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音乐发生碰撞,并迅速成为唐乐中举足轻重的一环,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

 曲颈 弧身

琵琶是由"头"与"身"构成,头部包括弦槽、弦轴、山口等。身部包括相位、品位、音箱、覆手等部分

琵琶的身部,上端又称"颈"部,即"相位"之处,颈的上端叠出部称"枕"中与中下部是"品位", 相与品古代都称作"柱",是一种音位装置。 身部的中下部分呈上狭下阔,底呈半圆,中空,即音箱; 品位粘在用梧桐板制成的"面板"上,四条弦系在下端"覆手"的四个小孔内,,开有一个小孔, 称作"纳音"或"出音孔"。身部背面,称作"琵琶背",背的上端与头相接,背的中下部与面板相粘接, 腹内另有二条横档和几个音柱,安置在一定的部位处。

形制多样

五弦琵琶

由西域乐人经"丝绸之路"由印度传入中国。最早的记载见于《隋书音乐志》。公元五六世纪时盛行于中原。后来又流传到中国的南方。

自南北朝至隋唐的500年间,五弦琵琶盛传不衰,并成为隋唐九、十部乐中西凉、龟兹、天竺、疏勒、安国和高丽诸乐的主要乐器。在唐代张祜、白居易等许多诗人的作品中都有对五弦琵琶的描绘,五弦琵琶的构造和古老的四弦曲项琵琶大致相同,到了宋代教坊已经不见使用,而被四弦琵琶所取代


四弦琵琶

又称之为乐琵琶,现代生活中最常见的琵琶种类

南音琵琶

琵琶经过历代的流传,在外形式样、规格和演奏姿势等方面,都有程度不同的改变。而南音琵琶则是因演奏民间音乐"南音"而得名。琵琶自唐代发展为竖抱,但福建南音一直保持古老的横抱姿势,因而又有"横抱琵琶"之称。

南音琵琶流行于闽南和台湾一带。是演奏南音的主要乐器之一,在乐队中起着指挥作用。常和南音洞箫配在一起,共同演奏乐曲的旋律,使清淡、委婉的福建南音,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风格多样

经过了时间的沉淀今日的琵琶与以往已经大不相同,它不仅可以奏响那些经典的曲目一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同样也能完美演绎各种现代风格的曲目,并赋予其独特的艺术感受。


《琵琶语》

---未闻花前语,琵琶慢慢吟


《牵丝戏》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琵琶行歌》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编辑 闫子豪

审核 孙永会

图文来源 网络

河北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党支部

期待您的关注

微信号:xcxsd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