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箫的叙说】且听张维良--古韵今情

【箫的叙说】且听张维良--古韵今情

2020-11-19 23:34:42

来源:中国唱片

箫和箜篌均属于中国最古老的乐器。自古以来,这两种乐器不但在宫廷音乐中得到广泛使用,在民间音乐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点我们从描写箫和箜篌的数百篇古诗词中就可见一斑。唐代诗人王翰在《古峨眉怨》中写道“宫中彩女夜无事,学凤吹箫弄清越”。唐代诗人陈标在《公无渡河》一诗中也有“黛娥芳脸垂珠泪,罗袜香裾赴碧流。馀魄岂能衔木石,独将遗恨付箜篌”的描写。

由中国唱片总公司“优秀音乐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出版的《箫的叙说》专辑中,张维良先生采用了箫与箜篌相结合的二重奏形式,在悠扬、低沉的箫声之下衬托以空灵婉转,又极富流动感的箜篌之声,使二者在音色上形成互补的同时,又在古曲的韵味和传统的创作方式中寻求统一。


、《杏花天影》、《暗香》、《潇湘水云》、《故乡——巴彦淖尔》、《清明上河图》等六首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既有古曲改编作品,也有现代作曲家创作的作品。其中,《胡笳》是根据著名琴歌《胡笳十八拍》改编而成,乐曲将蔡文姬思念故乡,又不舍幼子的矛盾与悲苦之情刻画的淋漓尽致。《潇湘水云》根据宋代琴家郭沔创作的同名琴曲而改编,曲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对国土沦丧的痛心。这些原作流传的时间相隔千年,所表达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无论是哪一类,在张维良先生的演绎之下,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以及现代气息。


《故乡——巴彦淖尔》、《清明上河图》为现代创作作品,张维良先生作曲并演奏的《故乡——巴彦淖尔》是作者好友陈强岑送其一支低音洞箫后,产生创作灵感而做的,作品中的内蒙音乐风格,为洞箫音乐的创作打开了新的思路。《清明上河图》是刘为光先生以宋代音调创作的一首箫与箜篌组曲,共分五个部分。乐曲如同张择端的名画一般,从初春的城郊开始描绘,展现了一幅千年前汴梁世俗生活长卷。该作品曾获日本广播大赛一等奖、澳大利亚音乐节特别奖。

《故乡——巴彦淖尔》

《箫的叙说》专辑在已有的洞箫和箜篌创作和演奏基础上进行了一些突破性尝试,为传统笛箫音乐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煮一壶茶,点一缕清香,与三五好友在这冬日暖阳下且听《箫的叙说》。如果你的城市下雪了,箫声与雪景更配哦!

中国唱片总公司将携手著名笛箫演奏家张维良先生于12月26号上午十点半在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举办“【音乐早茶】且听《箫的叙说》——张维良新专辑分享会”,届时张维良先生将与大家讲述“笛箫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并为大家现场演奏专辑作品!

玉笛飞声艺术中心
微信号:ydfs-2012


声明:本音视频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本平台仅作分享请不要用作商业,否则一切后果与本中心无关。此音视频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