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民文活动】品笛箫之美  悟艺术之道

【民文活动】品笛箫之美  悟艺术之道

2020-06-13 03:38:35



“吹管乐器入门较难,但因为我喜欢这个乐器,所以学习时如饥似渴,就像海绵吸水一样……”日前在上海图书馆多功能厅,著名青年笛箫演奏家王俊侃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我的笛箫艺术之路”的讲座,吸引了众多观众。


王俊侃是中国权威专业赛事的四连冠获得者,他的笛箫艺术之路是从1998年开始的。他回忆说,当时3年级的他最先接触的是一种竖吹白色笛子——牧童笛,由于母亲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教他,就让他自己琢磨。“弄懂指法以后,我用了一个下午就把音乐书上的曲子都吹会了,但我还不满足于此,就想能不能横过来吹……”王俊侃说,学习首先要感兴趣,这样才能有效率。



此外,王俊侃还介绍了笛和箫的历史。笛、箫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管乐器,在河南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出土的骨笛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笛在汉代前多指竖吹笛,汉代张骞通西域后传入横笛,竖吹笛就被称为箫。中国笛子一般分为南方曲笛和北方梆笛,南方曲笛较粗,音色宽广柔和,代表曲目有《欢乐歌》《行街》等,演奏技法主要有颤音、叠音、赠音、打音等;北方梆笛较细短,音色高亢嘹亮,代表曲目有《喜相逢》《五梆子》等,演奏技法主要有吐音、滑音、剁音、花舌等。箫的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


王俊侃的学生现场表演


《跑旱船》《顶嘴》《傍妆台》……王俊侃和他的朋友及学生为现场观众演绎了多首笛、箫名曲,让人沉浸在悠扬的曲声中,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些观众在接受采访时说,通过王老师的介绍和现场演绎,对这个中国音乐的代表乐器有了更深的了解。


台下的听众忍不住拍手叫好


此次讲座由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之民族音乐传承教育基地——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推出。


(摄影:孙 悦)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

《成才与就业》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