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随地
收听由最好的在线微课堂
【每天一堂公开课】
开设的线上直播课程
1
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
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1个吹孔、1个膜孔、6个音孔(低音大笛,如大G、大A有7个按音孔。)、2个基音孔和2个助音孔。
笛身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回。古人谓“荡涤之声”, 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还保留有“涤笛”,后演变为如今的笛。笛子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
竹笛的历史
据悉,在黄帝时期,即距今大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生长着大量竹子,开始选竹为材料制笛,《史记》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以竹为材料是笛制的一大进步,一者竹比骨振动性好,发音清脆;二者竹便于加工。秦汉时期已有了七孔竹笛,并发明了两头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制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
竹笛的种类
中国竹笛的种类及名称极为丰富多彩,如以形制为名,饰龙:“龙头笛”;乐师在皇帝面前将双手交叉作拱手之意来演奏谓:叉手笛;以尺寸为名的如截竹一尺八寸的洞箫谓:“尺八”。
唐代传入到日本仍谓尺八,中国福建南中常用的洞箫即为“尺八”;以典故为名如:汉代音乐家蔡邕,拆“柯亭”第十六根竹制笛,其音色优美,后人赞好笛子谓:“柯亭笛”。《史记》记载伍子胥曾吹箫乞食于吴市中,后人谓“子胥箫”;
以材料为名,如:“铜笛”、“铁笛”、“玉笛”、“鹰笛”、 “猿臂笛”等顾思义,以取材而得名;以地域为名如:四川姜笛的“姜笛”、广西侗族的“侗笛”;以剧种为名的如:昆曲的“曲”、梆子戏的“梆笛”、雅乐中的“雅笛”、能乐的“能笛”等等。
应广大传统文化艺术爱好者要求,每天一堂公开课12月2日(周五)19:30 将开讲《风华国韵——领略中国竹笛之美》免费课程,欢迎喜欢传统文化艺术的朋友参与。
主要内容为:
1.竹笛的起源和种类划分
2.笛子的基本结构和演奏姿势
3.笛子的发音原理和如何吹响
4.发音练习方法和简单的徒手操按孔练习
主讲老师是谁?
▼
张涛,湖南浏阳人,酷爱笛箫,师从上海民族乐团演奏家赵琦,现就职于湖南省湘剧院,个人先后担任多部大戏主奏,随团赴香港,台湾等地演出。擅长竹笛、箫、埙、陶笛、葫芦丝等乐器的教学与演奏。
如何报名听课?
▼
点击底部菜单直播课堂。
二、长按此二维码识别进入直播
(20元/人,现特价免费,一次报名,免费重复收听)
备注:
备注:每天一堂公开课所有课程(正在直播和已结束的课程),可随时随地报名学习,报名后当次课程均可免费重复收听,再也不用担心错过上课时间或一次上课没听懂等问题了!
我们是谁
▼
每天一堂公开课
微信上最好的在线微课堂
由楚世家传媒出品
百万粉丝大号“诗词世界”联合打造
每天推出
诗词、国学、易经、艺术
书法、语言、养生、教育
等传统文化领域在线课程
同学,等你噢!
本平台长期开设传统文化课程
点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大家可以加入每天一堂公开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