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月玲
口述: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那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
本文主人公:丁一1984年参加平遥文史座谈会
歌声飘飘渺渺,被风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刮了过来,徐光依稀看见穿着大红褂子的母亲挑着一担干柴,唱着山歌,越走越远。他使劲喊啊,叫啊,好几条大狼狗在他身上撕咬着,鲜红的血流了一地,其中一条狗龇着雪白的牙齿朝他扑来,脖子被狼狗咬住,他感觉呼吸困难,全身都在被狗抽筋扒皮,红红的血光溅了起来,把夕阳染得通红,把城墙染得通红,只看见母亲红红的袄,越走越远,直到被一团白雾笼罩。
“妈,等等我,等等我呀......,妈......
徐光想睁开眼睛,脸上好像涂了一层干了的浆糊,眼皮被糊住了,睫毛粘到了一起,他想翻身,可是四肢不听使唤,试着动了一下手,周围黏糊糊的一片,是血,半凝固的血!凉飕飕的秋风刮来,徐光恢复了知觉,月光下,是满地的脑袋和无头尸体。
天哪,他们是曾经和自己并肩作战的八路军战士!
,死里逃生的老共产党员黄廷廉
三天前,徐光和战友一行十九人,奉命从临汾来到平遥,准备潜伏下来打探敌情,没想到在一个叫偏城的村庄,被日本人发现了,抓住以后严刑拷打,十九个勇士宁死不屈,敌人从他们嘴里问不出一句有用的情报,恼羞成怒,把他们用绳子绑住,拖到北门外。敌人叫嚣着狂笑着,把浑身是伤的战友们,一刀一个,一刀一个,十八个铮铮铁汉的头,像球一样滚在了地上,杀红了眼的日本人挥着滴血的大刀,走向徐光。那小鬼子朝徐光两腿窝踹了一脚,居然想让这个坚强的战士跪着受死,狗日的东洋鬼子,占我国土,杀我同胞,恶贯满盈,徐光我跪天跪地跪父母,怎能跪这些东洋强盗,就是死,也要站着!他挺起了脊梁,怒目而视,日本人龇牙咧嘴,用尽力气举起了屠刀。
徐光倒下了,这个身经百战的勇士,终于还是倒在了血泊之中,倒在了十八个烈士的遗体旁。
不知是鬼子砍了前十八个战士筋疲力尽,还是徐光坚持站立着的缘故,日本人也没把个头矮小的徐光放在眼里,一刀下去,看见徐光倒地,那畜生们就扬长而去......
或许,母亲的在天之灵护佑,求阎王放过这个苦命的娃
或许,身负十八位英魂重托,国仇家恨未报,徐光命不该绝。徐光居然醒了,他发现自己的头就在肩上耷拉着,抬不起。是啊,被敌人砍了一刀,没砍断气管,能留一口气,再看一眼这个世界已经是不幸中之万幸了。
他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活下去,我要报仇,把鬼子赶出平遥,赶出中国,为死去的十八个战友,!
徐光忍着剧痛,艰难的抽出压在自己身下的左手,托住下巴,使快要掉下来的脑袋尽量的和脖子上的刀口对齐,拼接起来,右胳膊肘撑地向前匍匐前进。
就这样,一手托住下巴,一手用力,向前爬行,身后拖着长长的血印....
月光下的古城墙凄凄惨惨千疮百孔,看起来是那么的孤独,不远处的北门如张开的大口。
夜风,残月,和命悬一线的徐光,这世间的一切,仿佛被一个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仇恨所驱使,他艰难的向前移动,左手扶着快要掉下来的头.....
徐光一边忍痛前进,脑海里回忆起了他的过去.....
城墙内,有他的家,徐光出生的地方,他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出生没几天,父亲就丢下徐光娘俩走西口,母亲一个人把他拉扯大。
童年最温馨的记忆就是梳着两条乌黑油亮长辫子的母亲,一边纳鞋底一边哼着:“哥哥你走西口......
他十岁那年,母亲大病一场撒手人寰。
孤苦伶仃的徐光饥一顿饱一顿的过了很多天,终于无米下锅,只好投奔城南沟西村的姑姑家。
在姑姑家住了两个月,他们家也是上有老下有下,食不果腹,日本人还要隔三差五的来捣乱。眼看着光景过不下去了,有一天,姑姑含着眼泪给徐光口袋里塞了半块窝窝头,打发他下山自找生路。
徐光又回到了城里,在街上流浪,后来经人介绍,为了有口饭吃,他到了平遥火车站给日本人烧茶水。
他看见一辆闷罐车在平遥靠站,就悄悄地钻到车上,满满的一车皮军用物资,出于好奇,他偷了一把藏在身上。从火车上下来,怕被日本人发现,徐光悄悄地钻到火车站附近的玉米地里,挖了个坑把埋了,正要起身,有人拍了一下肩膀,把徐光吓了一跳。
来人和蔼的说:“小孩,把你藏的东西给我吧”
徐光想都没想,就把挖了出来,来人又嘱托他说以后有多少要多少。就这样一来二去,,子弹,药品.......,只要是日本人的火车在平遥靠站,徐光就把的东西偷出来,给这人。
有一天,来人急匆匆的把徐光带到了客车上,徐光也不敢开口打问,糊里糊涂的就被带到了临汾,下车后,这人才说明原因,原来他是八路军地下党,从徐光手里的买到的军用物资,都是用来打鬼子的,这次悄悄地把徐光带出来,是因为他们的事情被日本人发现了。
从此,徐光走上了革命道路,那年他十五岁。
夜深人静,徐光一边匍匐前进,一边回忆他悲苦的童年和革命历程,用遥远的思绪驱赶撕心裂肺的疼痛,求生的欲望和革命信念促使他一寸一寸向前爬行。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徐光爬到了西郭村,被村里暗藏的八路军发现,眼前的一幕让这些身经百战的共产党员都觉得不可思议,一定要救活这个坚强的战士,那位指导员蹲下心疼的看了看奄奄一息的徐光“得马上转移,天亮以前必须离开西郭村,明天敌人就会顺着血印找来,可是没有担架,怎么办.....”
“有了......”,指导员看见了背面墙上挂的二斗笸箩,看了看身材瘦小的徐光,他把笸箩平放在地上,让人把徐光抬到柳笸箩里。这是老百姓用来晒面的家伙,将就装一个人还没问题,他们用这个柳笸箩把徐光连夜抬到了平遥水磨头的山洞里隐藏好。
当天夜里,村里的抗日积极分子组织了几名妇女轮流照看徐光。没有食物,嫂子们把给孩子留的一把玉米面拿来,熬好了,嘴对嘴的喂,没有药品,大娘把棉被拆开掏出一把棉絮点燃,用棉灰糊住伤口。就这样,水磨头村里的婶子大娘们,像养婴儿一样照顾着徐光,那些善良的女人们,她们坚信,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让他活下来,不管用什么办法。
七天以后,徐光醒了,奇迹般的活了下来。淳朴善良的平遥人啊,可亲可敬的婶子大娘们,是她们不顾自身安危,日日夜夜精心照料,才有了徐光的第二次生命。
几个月以后,在村民的精心照料下,徐光身体完全康复,化名“丁一”继续投身革命队伍中,英勇杀敌屡立战功,成了一名优秀的指挥员。
三年后,经过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迎来了东方第一缕曙光,日本鬼子滚出了中国,全国解放了!新中国成立了。
解放后丁老英雄先后任哈尔滨铁路局局长,呼和浩特铁路局局长。
1987年夏,老英雄重返故土,回到平遥,只为了却一段心事,就是寻找当年救过他的恩人们。
可是天不随人愿,当这位老人眼含热泪站在平遥水磨头村口,面前景象早已经物是人非,当年的恩人们,那些没来得及记住大名的婶子大娘们,早已不在人世,水磨头的村民,也从来没有人提起,曾经救过一位叫徐光的八路军战士,尽管丁一老人苦苦打听,平遥老干局也派人查找,还是找不到那些救命恩人和他们的后人。
这次寻恩之旅,负责接待丁一老英雄的是当时任平遥推光漆器厂的厂长,。
在招待所,丁一老先生脱下外套,让王厂长看脖子上的伤疤。
那条横向的大疤痕触目惊心,像一条麻绳,缠在这位老英雄的脖子上。夜色茫茫,清茶初沏,两位忘年之交促膝长谈,丁老英雄讲起了他这段九死一生的故事,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老英雄未能找到恩人,带着遗憾离开了他的故乡平遥。这个故事却让唯一的聆听者,,每每想起讲述往事老泪纵横的丁一先生,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王老先生经过精心的整理,写下了歌剧《青山作证》,剧中主要人物原型就是本名徐光的丁一老人。
又是很多年过去了,只可惜包含王老先生热泪与心血的剧本一直尘封,也未曾搬上舞台。
时光的年轮滚滚前行,三十年后的今天,2017年8月11日,与王老先生同行,在彭坡头革命烈士博物馆,瞻仰为平遥解放事业流血牺牲的英雄事迹,中途休息,,回家后连夜奋笔疾书,将英雄事迹再做整理记录!
如今文中主人公丁一老英雄早已驾鹤西去,我仅把文字留存,让后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讲述人简介: 原平遥推光漆器厂厂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晋中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晋中诗歌协会理事,平遥文学协会名誉主席,晋中文学奖获得者,著有《汇通天下》《大同银号》等多部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张月玲 山西平遥人 ,农民作家,影视编剧。
山西省女子诗社杏花诗社会员、 晋中市作家协会会员 、晋中市诗词协会会员 、平遥作家协会会员 、平遥翰正女子诗社会员。
文学作品散见于:中国文学 、山西日报 、廊坊日报 上海打工诗人报 、 渤海诗报 、 香港沈祖棻诗词研究会会刊,九州诗文 、杏花诗卉 、华夏诗人 、乡土文学 、太行词刊、 平遥文学等。七绝《修桥济世》一首,永久雕刻于平遥九眼桥长廊,名字和作品入编《当代中华诗词库》,诗词三首获得市级优秀奖。剧本《下辈子我是你的新娘》《我的媳妇是四川人》分别获得2014年、2016年获得追梦平遥全国微电影大赛剧本类银奖。
欢迎投稿,但本平台纯属个人爱好,既不收费,也没有稿酬,谢谢理解!
投稿处:加微信zjpy728 或发邮箱1239201761@qq.com
讲述你不知道的平遥历史
讲述你不知道的平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