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过四年研制,扬中长鸣乐器厂又一力作面市:首创的最大低音弯管笛,可吹奏比正常低音笛再低一个八度的最大低音G,填补了目前国内低音笛的市场和声部空白。
低音笛是一种很美的乐器,它将笛子的婉转清脆与箫的悠远低沉融合在一起,完美诠释了曲子所蕴含的深沉情感。顾名思义,音很低是它的主要特点,它还有个特点,就是大。为了给低音做准备,低音笛比一般笛子都要粗很多、长很多、厚很多,这导致了低音笛制作工序的异常复杂。而长鸣乐器厂的这款低音笛,设计为奇特的弯管造型,低音大而浑厚,弯管笛吹孔所在的一头成“U”型。创作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作品,想法来自于长鸣乐器厂创始人、中国民族乐器高级工艺师常敦明,常大师介绍说,这样的造型设计,最大程度地缩短了笛子的长度,经过弯折,笛管总长由102厘米缩至87厘米,一个人就可以轻松吹奏频率为196HZ的最大低音G。
在这次研发的弯管笛中,有一组产品可以吹奏倍大低音D、C、bB、A、G,这批产品已经被中国音乐学院使用,一批成品也被送往上海,参加了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陆春龄笛子艺术节。
2015年,长鸣乐器厂的萧笛制作技艺被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现年已80岁的“中国笛王”常敦明大师,一生都在为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而努力奋斗。15岁入行学习萧笛制作,60岁在家乡创业,以传承和发扬萧笛技艺为目标,一手办起了长鸣乐器厂,其制作的 “巨笛”、“巨箫”刷新了世界吉尼斯纪录, “双韵笛”、“双套铜笛、箫”获得国家专利,紫檀笛箫、倍大低音弯管笛等数十种新产品广受业内人士喜爱。不仅如此,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萧笛文化,常老还创办了中国民间民族乐器陈列馆,免费对外开放。该馆拥有展品200余件,除“巨笛”外,还收藏和仿制了春秋时代的“埙”、战国时代的“古琴”、唐代的“箎”、宋代的“青铜箫”、清代的“银笛” 等等,可谓是民族乐器的宝库。陈列馆在弘扬非遗文化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前往参观,尤其是近几年,接待了数批来自各中小学校的学生,孩子们在这里近距离接触了优秀传统文化,深刻感受到非遗的魅力,较好地提高了对非遗保护的认知度与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