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乐器的故事”
团长篇
♪
张艺帆
四岁时,爷爷在一所艺术学校当校长,那里有很多小朋友学着各种各样的乐器或舞蹈,奶奶问我学什么,我说什么都不学,被打了一顿之后,哭着说跟爷爷学拉二胡,这一学就是十几年,这十几年,这个故事也一直伴随着我,和我一起长大。
十四岁之前从未感受到出生在音乐世家的自己有多么幸福,直到那年来了深圳,没有自己家开的琴行和免费的老师,“逼迫”我学琴的爷爷奶奶也不在身边,这一切好像按下了暂停键,那把带来深圳的二胡再也没打开过。
十八岁的暑假回湖南老家,时隔三年再次拉二胡,爷爷一脸惊喜地感叹我的童子功,并劝我不要放弃它,说这对我以后一定会有帮助,这句话我也从小听到大,但在那一刻再次听到,感觉有什么东西触碰我的心,我也下定决心把它当作我一辈子的事。
上了大学,对自己的认识更深刻,也知道什么是应该坚持的,我爱我的民乐团,我想在这里的日子一定是这大学四年最美好的时光。
♪
田思涵
14年来,它一直都在,就像亲人一样,我的快乐与忧伤,欣喜与愤路,它都能通过竹尖感受到。小时候只懂得把曲子弹出来,没有情感的带入,所以弹琴十分僵硬。但我会去模仿老师的动作,这个过程在我学琴的这段时间非常有帮助。慢慢地,我学会了去理解曲子所表达的情感,了解曲子背后的故事,真正的融入情感去演奏。我喜欢听琴竹敲击弦的声音,喜欢用琴声表达自己的感情,喜欢和它在一起的每一段时光。(虽然是民乐小钢琴。但是!!它也有我超级嫌弃的地方!!比如说调音和搬琴······这是只有学扬琴的人才能理解的痛,但是在学习扬琴的十几年中,带给我的快乐远远大于不方便~)
用心去感受民乐,用心去珍惜每一次的排练,用心去爱你们每一个人,对你们负责,对民乐团负责,对自己负责
古筝篇
声部长:肖韬
陈思雅
自幼与你相识,便被你美妙的音色所吸引。这一学,就是十年。虽然分分合合,却是我十九年来坚持的最久的一件事。有时真的无法相信那一首首优美动听的曲子是从我指尖下响起。庆幸这一路有你陪我参加比赛,陪我排练表演,走遍各地,发现你才是我最好的伴侣。
冯丽燃
你说你可以抚慰我的心,我信了,所以我爱你。
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我还是个稚嫩的小姑娘,听到从你身上流淌出的轻柔婉转,我的心就化了。于是,我坐上了那张不合我身高的椅子上,开始一下一下,一深一浅的弹拨着你。
你是这世间我所遇见的最美,时而安安静静,时而轻快明亮,你仿佛是一个在悬崖边上,却仍淡定歌唱的歌者。
也许你我相识就只是因为那一眼,一眼,我就爱上了你,爱上了你的声音。
十几年过去了,你依旧在我身边。你能读懂我所有的情绪,开心的不开心的,你都明白,你不说,只是安静的陪我,度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而我却时常冷落你,把你放置一旁去玩别的东西,你从不抱怨,只是偶尔断一根弦,向我宣告你的存在,不卑不亢而我拿你没有办法。
终于,我开始懂得珍惜,珍惜你陪着我的时光,爱惜你的身体,和你温柔的灵魂。
你说,你永远都不会离开,我信了,所以我也不离开你。
也许我还会遇见很多很多让我着迷的东西,但我坚信,你是唯一。
所以未来的日子,你会依旧在我身边,陪我做着,温暖干燥的梦。
贾越童
最开始学古筝的时候,既不是自身兴趣也没有家长的逼迫。当时刚刚上小学,看见班上一个小朋友放学以后总是去学校旁边的琴行练古筝,上课的时候,最喜欢我的语文老师还总表扬她 因为她会弹琴。当时年龄小 吃醋了很久,一心要超过她。后来就跟妈妈说我想学古筝。这就是我幼稚的开始。学习的过程中有逃避也有懒惰。夏天的房间里即便开着16度的空调也能弹的大汗淋漓。到了冬天,手指经常冷的动都动不了。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自此放弃不再弹古筝。在这几年里面有风雨无阻送我去上课的老爸,有我那不知疲惫的古筝老师。时光犹如白驹过隙,从前一心想要超越的那个女孩学了几年古筝就不再学了,最喜欢我的语文老师连我的名字和模样都不记得了。而我也终于可以用10年这样的时间跨度,向别人讲述我的开始。
梁可融
受外公的影响,从小就很喜欢中国传统的东西。特别羡慕电视里那些可以留着长发美美地弹古筝的姑娘。我的老家是在福建沿海的一个海滨小镇,三年级转到县城读书的时候才有机会开始学古筝,跟其他人比起来应该算比较晚了。没有自夸的说,我是一个要学什么东西就一定会付出全力去学好的人。老师觉得我比较有悟性,对我的要求会比别人高,有演出或者交流都会让我去。我很谢谢老师的格外关照,让我有可以有比别人多的锻炼机会。在初二考完九级之后我就没有再继续系统地上古筝培训课。但是寒暑假或者是在学校有演出机会的时候会自己练琴。高考后的暑假在贴吧里看到学校有民乐团,就很想要加入,那个时候已经八月份,可是八月初我一直都没有在家里没办法练琴,每天在新生群里看到大家说练了什么曲子到什么程度的时候,心里是很着急的。八月中旬回家后就拼命练琴。因为在来学校前还有其他事我九月2号就出发来广东,在面试前也没有机会练琴。面试的时候心里很没底,觉得可能没希望加入民乐团了很难过。意外的是,有一天很晚的时候突然接到帆姐的电话说我被录取了,很意外,当然也很开心,很感恩。谢谢民乐团的前辈们让我有机会加入民乐团,与艺术团的各位成为“艺家人”,让我能在大学里可以继续我的梦想,奏响属于我自己的木铎金声~我会在民乐团好好努力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哒!
李坤婕
我的关键词就是“2”吧。一方面是有点呆呆的,有时做什么事都有点找不着脑子,另一方面是我的执着,有责任感,因为我喜欢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尽力做到最好。爱好一切跟音乐,旋律有关的东西,特长是古筝哟~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对古典的乐器有一种莫名的热爱,妈妈那时候问我要不要学一样东西,我直接脱口而出的就是古筝。现在回想起来缘分这个东西真的很奇妙,可能从那时起就注定我和古筝要相伴一辈子了呢。于是,我在古筝里拾得的酸的甜的记忆便成了我们永远不会放弃彼此的理由:即使稚嫩的手指上磨起血泡,小学的我也没有叫过一声疼;即使天天被繁重的学业弄得团团转,中学的我也仍会毫不犹豫的抽出时间来弹一首自己喜欢的曲子;即使在生活更加精彩丰富的大学,我依然会和我的古筝相依相伴,因为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拥有了任何人都不能进入的小小天地。
李星莹
我的性格嘛,疯疯癫癫的,你们随时都可以听到我豪爽的大笑!爱好很多,尤其喜欢唱歌,还有我的篮球、双节棍也不可以忘!至于特长,当然是弹古筝啦!~说到古筝,学习古筝也是一次偶然,在那之前我一直都在学民族舞,后来学不下去就放弃了,就在这时,古筝进入了我的生活。学习古筝8年,中途也累过,想放弃过,但是每次当我坐在琴面前时,我又舍不得它了,所以就一直坚持了下来。而今后,我仍然不会放弃它,以后的日子里始终有它相伴,我感到非常幸福。
汤锦筠
谈颖诗
四岁多的时候跟哥哥去琴行玩,哥哥学小提琴,我就在旁边玩,就在隔壁琴房看到了教现代筝的老师,觉得喜欢就开始跟着老师上课,学了这么久不舍得中断就一直学到了现在。
王珂莹
小时候没怎么接触过乐器,家里亲人也没有学过什么乐器的,接触最多的就是幼儿园里的钢琴。有一次去朋友家玩,碰巧遇上她在弹古筝,而且还要参赛,突然觉得好好大上,对那个从没见过的乐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家就跟爸妈提出要学古筝,我妈妈很支持我,后来就一直学到了现在。
琵琶篇
声部长:陈美成
从我六岁那年第一次抱起了儿童琵琶,到现在加入了学校的乐团,弹琴已有十好几个年头了,这十多年里,我和亲爱的琵琶君相爱相杀。
从小我就一直有一个大大疑问横在我的心头,为什么我要一次又一次的牺牲自己玩耍的时间去练琴,每天两个小时的练习让我觉得我的童年都是灰色的。记得有一次,我坐在椅子上练琴,因为感到无聊又有些疲倦,整个人慢慢的睡着了,慢慢的手臂就放松了,于是我的琴就重重的栽在了地上,断裂两半...(我可怜的第二把小琴琴)...我手指因为练琴不断的磨出厚厚的茧。稍微长大一些后,我会代表班级代表学校去参加各种演出,有了好多难忘的回忆,慢慢觉得哎呦弹琴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弹琴的时候会感觉心很静,不同的曲子又让我有不同的感受。唯有抱起琵琶君的时候我才觉得自己是个淑女。。。就这样和琵琶君度过漫长岁月,我从小变大,我的琵琶君也从刚开始小小的儿童琵琶更新换代四次到现在已经弹奏了三年的这把琴~大学里加入了我们可爱的民乐团以后认识了好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是我大学中最让我开心的一件事之一!我让妈妈把我的琵琶君从千里之外的帝都打包里三层外三层之后快递过来,只要够爱,其他都不是阻拦~
哈哈,我和琵琶君的故事,未完待续。
欧阳文锦
“我的天啊,别人弹琴都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你怎么就是“泥巴沙沙落木盘”呢?再练一遍?”我含住眼中的泪水,抱着就比我矮半个头的儿童琵琶,低着头贴着琴小心翼翼的弹着。
开始学琵琶的日子是sad enough的,优雅严格的老师骂着骂着,笨笨傻傻的我哭着哭着,默默挨过了三级,老师永皱的眉头慢慢舒展,准我换了标准琵琶,再过了六级七级,拿到了我从上海老师傅哪儿寄来的表演琴,有时她会听着我的琴声,闭着眼微笑的打着拍子,最后告诉我最期待的那句“这曲子过了。”
就这么几行字,八年的酸甜苦辣过去了,被弦割伤的手指,被琴砸到的头,琴面被扫弦刮出的凹痕,筷子削出的最高品。一切很近,又很远。
记得老师说,琴是有感情的,她的那把琵琶琴面像带了多年的手串那样珠圆玉润,品上的牛角荧出碧色,琴头的福字微微泛黄,一切都是时光的味道和触摸的痕迹。
她说,你不理琴,琴也不会理你,感情是要培养的。每次我们入了新琴,老师都会帮我们养几周,在她的轻拢慢捻抹复挑中,琴声从生涩渐渐圆润,洪亮,悠扬。
那天我第一次接到她已经养得水润的琴,扫音过去,一弦铮断,她笑笑说,慢慢就好了,它还不认你。
我喜欢在每个感情的高潮拿上琴弹它一曲,拿到压岁钱时兴高采烈的《龙船》,琴在陪我乐天乐地乐人生;考试落败时悲壮万分的《霸王卸甲》,琴在陪我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再后来功课开始忙了,隔几天拿出琴的时候,它略带苦涩的声音,我心里竟然涌出愧疚。
再后来去了另一个城市读书,和老师告别那天,她拍拍我,拍拍我的琴,说走吧,考上大学想再学那几首曲子就回来找我,记得有空练练。
如今,我取出还认得我的琵琶,步入我心仪的大学,走入民乐团的怀抱。我回忆起了好多本以为忘记的曲子,又学会了很多动听的新曲,守望了我九年的老师,等待了我三年的琵琶,我没有辜负你。
我很幸运我妈让我学了这个“高冷”的乐器,幸运我能遇见我“高冷”的老师,幸运我“高冷”的内心没有在这九年里的任何一天因为琵琶而破碎。
路漫漫其修远,有吾琴吾心为伴,便只顾诗意而行。
秦晓蕾
信息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秦晓蕾,性格不活泼不可爱,希望走高冷路线,希望!!我的琵琶是我的第一任琵琶老师,庞可艺老师,帮我挑选的,敦煌琵琶,那一批到琴行的有两把琵琶,一个后面有荷花,一个后面有兰花。我的琴,是那把有兰花的,有荷花的是庞老师另一名学生的。老师,师从刘德海老先生,自己很愧疚,没有把刘先生的技艺发扬,庞老师,逝世了。很感谢老师给我对琵琶的感悟,和这把带着兰花的琴。很好看。
叶楠
第一次接触琵琶是母亲的同事把琴带到家里,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四根弦可以弹出那么奇妙的乐曲,所以那时才五岁的我义无反顾就踏上了这条路,十余年。刚学琴的时候,老师总是很看不好我,觉得我手指太短,连把位都够不全,怎么能弹好琴?所以我练了两年的基本功,也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我证明了勤能补拙,成为老师的得意门生。接着而来的就是各种比赛还有这种考级,一次一次的磨练让我越发自信,在省级国家级甚至国际级别的比赛中留下我的印记。然而学琴中不可避免的就是磨合期,但是也感谢磨合期让我迎来了学琴过程中最开心的一段时光:市民乐团。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进错旋律,到后默契配合;第一次上台的慌乱,到后面的熟能生巧;从最后一排的新生,到最后的琵琶首席以及团长,我很感激乐团的经历,让我学会了团队协作,学会了如何激励自己。去年我参加了艺考,我带着我的琴闯南走北,而我也越发确定琵琶会成为我一辈子无法割舍的东西。一路下来,它陪伴了我整个童年,整个青春,我会让它陪我一辈子,成为我永不放弃和最骄傲的坚持。
曾洁莹
我叫曾洁莹,就读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专业,性格开朗外向,喜欢阅读,琵琶。
下面讲一下我与琵琶的爱恨情仇。小学二年级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糊里糊涂地报了学校开设的琵琶课,然而,悲催的日子也就这样开始了……当别人放学回家时,我依然被要求在教室里练习,这着实很难熬。当然,难熬的日子还是带来了回报,每年大大小小的艺术节总少不了我的身影。
后来,我在钢琴与琵琶之间作出了选择——正式跟随老师系统地学习琵琶。这就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休息的时间被无情地占用了,双休日成为了传说。在这过程中,琵琶也被我不小心摔坏了两次,心在滴血啊!
郑羽娜
我与琵琶的故事:我于七岁结缘于琵琶,带着它在民乐这条道路上跌跌撞撞地前行着。琵琶对于我来说既是伙伴又是师长,它不仅带给我心灵上的愉悦,还让我从音乐中感悟许多。学习琵琶的过程中,我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是我最宝贵的收获之一。我曾一度因为学业而不得不暂时放下它,上了大学后,就马上又弹回来了。从我抱起它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了我今生都离不开它........
周雅馨
我是15级管理学院财管的学生,性格比较外向,喜欢弹琴唱歌,热爱旅游,现如今愿望学会粤语。
我最初与琵琶结缘是在五岁多的时候,当时父母是认为学古典乐器可以陶冶情操,开始以后就凭这一种冥冥之中的缘分我在民乐这条路上坚持了下来,一直到我高中之前每个星期都会坚持琵琶的学习。后来上了高中,琵琶就成了我紧张学习生活之余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放松方式。总之我热爱民乐,就算自己的技艺并没有足够好,但它仍是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声部长:郭冰倩
像是媒婆介绍牵线,一曲神秘动人的曲调拨撩我心,再见到她身量圆润可爱,就这么入了眼着了迷。四年级因为音乐老师要组建阮乐团,就这么兴冲冲又紧张地找老师报名,当时老师选学员还看“手相”,手有点胖的自己当时特别紧张地暗劲儿捋直,万幸老师没有识破胖胖憨憨的手,所以就这么开始了和阮宝宝的缘分。第一曲学的是《睡莲》,泛音空灵摇指舒,有模有样地摇头扬手,想象自己仙气飘飘……后来渐渐深入,中阮沉稳安定的声音潜移默化影响着自己,不做凤凰栖梧桐,化为林中清风拂人心。心情郁郁时,只是拨几个音,思绪也明朗了许多,像秋夜的风,采几缕月光抹在心田。
张馨月
曾缠绵悱恻彻夜难眠时…渔火阑珊处与你相逢相识相知…流泪痛哭嘶吼悔恨绝望挣扎…有你便一笑而过。
传说是上帝给予醉美腻的恩赐…包容我孤傲成疾的任性…感谢陪我度过漫长岁月…痛彻入骨的成长只有撕心裂肺才刻骨铭心,依旧是阳光下翩翩起舞的印记…拥有透明心灵哒青春永远永远美的奢侈 …爱的真实…
中阮,有你…真好!
邹瀚葳
不像别的学乐器的孩纸,我是初一才开始接触我的乐器:中阮。虽然在最开始,我学琴的目的很简单,也很功利--就是想通过它考特长生,为高考助力。所以说,最开始的我,并没有十分喜爱它。
散散慢慢,初中很快过去,并没有十分刻苦的我,技艺提升得很慢,以至于花了两年时间也才达到大约六级水平。在当时的我的眼里,中阮依旧只是帮我考上更好的大学的工具,对它的感情,与几年前并没有太大差别。
转变发生在我高二时。我高中换了老师,比之前更细致严格地抓我的基本功,教我如何表达感情。相比初中,我在更快地进步。但有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是半年,我一直努力练习的一首曲子在我看来没有任何长进。当时,离特长生考试只有一年多时间了,而我还有另一个曲子还没开始学。我感到了深深的绝望,考虑很久后,我向妈妈提出放弃考试。妈妈没有立刻反对我,而是劝我再坚持一段时间看看,如果两个月后的考级过不了的话,再放弃。我也同意了。
一切就像老师说的,学技艺总会遇上瓶颈,一旦瓶颈一过,就会有很大的进步。一个多月后,我的弹奏水平终于见长,考级时终于达到了可演奏的水平。随着水平的提高,我弹奏出来的旋律更加优美,也使我逐渐把练琴从任务变为学习之余的休息和享受。再加上那时参加比赛,又认识了许多全国各地的弹阮的同学。通过互相交流,我对中阮的了解逐步加深,也渐渐爱上了它。
考特长生之路注定艰辛,但我到现在一直没后悔走过它。因为我努力过,有过不错的结果。虽然最后特长生成绩并没帮到我,但这最特别的经历是任何事都无法替代的。高三时每天晚自习之前六楼半平台练琴的场景,我仍记忆犹新,并且将它当做我高三生涯中最值得纪念的画面。
考过特长生,我的琴一直陪我走过这么多逆境顺境,这么多喜怒哀乐。我已经不可能再与它分离,它会一直一直存在于我的生命中,陪我走接下来的路。
二胡声部
江苏嘉妮
爱吃喝玩乐整日嗨的女一枚,闲情逸致的时候就会拿起二胡玩玩。奇怪的是又喜欢欧美音乐,调皮捣蛋倒霉货一只,叫江苏嘉妮。 我叫江苏嘉妮,整天吃喝玩乐玩玩玩,但是奇妙的是我会二胡。 我为什么会二胡呢,这是一个很短的故事。 我小学的时候看到隔壁琴行里面的老师在拉一个像锯木头姿势的东西,并没有见过,就觉得很新奇。便天天拉着妈妈去看她。其实主要是那个老师很漂亮。之后我就成了她的学生。 我学了两年就到了每个学乐器的 孩子遇到的瓶颈期,就表现不耐烦不想练琴。但在四五岁的时候我放弃了学了两年学的不错的钢琴,我妈不想重蹈覆辙,便每天打打骂骂叫我练琴。很苦很累但我坚持下来了。 上了初中,学业让我有点不适应,妈妈便说不练琴就算了,好好学习吧。我也就同意了。但三四年的基础让我偶尔还是想碰碰琴。虽然经常贪玩让自己忘记自己的二胡一直待在那个角落。但是不知不觉心里已经对二胡有了份情感。 一直只会看谱拉音符的我发现自己的琴声中居然偶尔出现了一丝的情感。这让我惊喜又让我感动。但高中的活动和学业让我实在抽不开身,和亲戚来家里爸妈叫我表演二胡我的拒绝和他们失望的眼神也让我心中存有一丝愧念。不仅是为他们,还有为我的童年。 于是大学我就加入了可爱美丽学姐们帅气英勇学长们带领的民乐团,希望自己能够与二胡更加长情。
刘璐
说到学乐器 让我不禁想起了学二胡的一段故事,其中会遇到挫折 也会感到快乐。在7岁那年 我在妈妈的带领下第一次感受到了二胡的魅力 看着一个个音符在哥哥姐姐的手里流淌 我便深深爱上了这个乐器 从那之后 快乐与辛苦相伴 但我从来没想过放弃 坚定不移地走上一条追逐音乐的道路!在通往音乐殿堂的道路上 有荆棘 有坎坷 但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 在优美曲子的带领下 我沉醉在音符和旋律之间 乐此不疲……终于到了上高中的年纪 我不得不和我朝夕相处的二胡说了再见 我并没有把她坚持下去 于今天来说 也是一件十分痛心的事情 上了大学 我加入了民乐团 在这里 我又重新捡起了二胡 希望这次 我可以把全部的爱都投入在她的身上 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王子琦
五岁半开始练二胡,爸爸对我要求特别严格,我到现在都记得我爸爸拿着家里一条教尺,看着我练琴,我姿势有一点不对就会挨一下打,小时候特别生气,现在想想,还挺感谢我爸爸的,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挺重要的。我觉得我学的算是快的,老师们也都觉得我很有天赋,应该是从三年级左右吧,我就可以把自己听到的曲子用二胡拉下来,有段时间也很自豪。这期间就一直考级比赛演出,大概是四年级的时候吧,不知道从哪天开始特别讨厌练琴,就是一下子都不想碰的那种,可能是因为演出什么的太多自己有点浮躁,一直不能静下心来练琴,所以一直没什么进步,老师也对我很失望,所以我就哭着跟我爸爸说我不想练了,就这么停了一年。那一年真的没碰过琴一下,我爸爸妈妈也都不催我练琴了,其实真的挺不适应的,后来有一天我就偷偷的拿琴练了一会儿,忽然发现我其实真的是离不开它的,然后又找到我的老师,决定静下心来,重新把它拾起来,又从六级练起,就一直踏踏实实练到现在,高中因为全封闭式学校,就停了三年,高考之后又拾起来了。我觉得乐器就像是一个人一样,不管你一开始是不是喜欢它,时间久了,总会产生一种依赖,一种情感,它会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然后你真的就离不开它了。
朱诗韵
“这是高胡,不是二胡!”每次与朋友介绍这个乐器时总需大费一番周折。是的,一直以来我专攻的乐器是高胡,并非二胡,拉的亦是广东音乐,独具乡音的民族音乐。从三年级时学习高胡,谈不上兴趣,只是出于好奇与懵懂,跃跃欲试。父亲为我找了个好老师,是广东三把高胡手之一的崔老师。从那天开始,我的学琴生涯踏上征途,每周六凌晨五点,我会独自一人坐上长途大巴从茂名来到湛江老师家里学琴,风雨无阻七载,从九岁到十六岁,这是青春的付出,无怨无悔。难以忘记的一幕:到湛江下车后下大雨,可那时我没有伞,只好脱下外套套住琴盒以免淋湿。可天有不测风云,在湿滑地面上难以避免地摔了一跤,但我潜意识里为了护住琴,没有用双手撑地,而是手背擦到了地板,血痕伤疤已不在意,只是立马检查琴有没有受损,所幸,琴无损,只是手背的印记却再也抹不掉了。成长的酸甜苦辣,自己体味,别人无法代替。获奖时别人看见你台上的风光,却看不见台下十年功的拼搏与努力;手上的老茧厚得让人握住时都感觉粗糙,可我却为此暗感高兴。我懂,我理解,我快乐,我喜欢高胡,热爱广东音乐,我还年轻,我愿结识更多音乐友人,在音乐这条路上愈走愈远。
在音乐世家出身的我从小就接受着音乐的熏陶,爷爷那辈是玩摇滚的,经常在外奔波演出。然而到了父母这代,父母却开始玩起了民乐,由于接受着爷爷那辈的音乐熏陶,父母在民乐方面也做出了一番成就。在我3岁那年,我偶然拿起了家里众多民族乐器中的一种来玩,那就是中国十大乐器之一——笛子。从那以后,我的音乐才能就一发不可收拾,每天捧着笛子跟着父亲学习,水平越来越高。我一直梦想着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直到我进入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木铎金声艺术团。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落脚点,我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这里有着一大群美女,接受着音乐熏陶的同时也能欣赏美女,我觉得这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事了。接下来的日子 我要在民乐团好好待下去,在这个如此美好的集体,我要最大的发挥出我的音乐才能,为民乐团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要说我和竹笛的缘分,其实真的是很有缘。当初第一个想学的乐器是琵琶,当时正赶上补习班需要很多学费,一把普通的琵琶要2000元。担心家里负担不起,也不自信自己的能力就放弃了。后来因为看《秦时明月》中的雪女会吹箫,就也想学箫,但拿着箫吹了半天都没有吹响。店主说要不学学笛子吧,说着递过来一把小笛子,应该是F调的,结果第一次吹就吹响了。后来就与笛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可能小学时学过竖笛,有过基础。后期正式学习竹笛时,进度也是特别快的。一个月成曲儿。再后来艺考,艺术生多数是要才艺展示的。我看着各种考生扛着古筝的,琵琶的,我一把笛子逍遥走天下,候考时就躲在树林里吹一曲,装高人[偷笑]都是笛子是特别适合抒情的乐器,这点我认同。每次心情烦乱或低落时都会吹上两曲儿。心情也会舒畅很多。高三忙学业,笛子就放了半年。再后来加入民乐团。真心感觉加入民乐团是幸运的。毫不谦虚的说,自己的水平其实根本就没有达到民乐团要求的标准。刚入团时,各种问题都是我……[擦汗]我也沮丧过,想要放弃。可竹笛早已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色彩,课下抽空排练,大排时认真领悟节奏各方面。半年过去,虽然现在有时吹奏的还是有问题,但相对于刚入团那段时间,我也是进步了很多。
所以,学弟学妹们。不要怕辛苦,不要怕犯错,你们都是最棒的。我一个只正八经学了3个月笛子的人也能在民乐团演奏。何况是你们已过了10级。只要不断努力,保持一颗爱音乐的心,大家都可以演奏出完美的乐章!!
说起笛子就要让我回忆起我的小学生活,小的时候学习笛子非常的辛苦,每当我遇到困难时,父母总是在身后默默地支持着我,鼓励着我,帮助着我,所以我今天的成绩都离不开我伟大的父母,在这里我要对我的父母说声谢谢~~当然也十分感谢民乐团能给我一个这么好的可以展示自我的平台!
说起来,我接触过很多乐器,而葫芦丝则是我最先接触的。刚开始是因为学校出节目,而我被选上,于是便这样展开了与葫芦丝的缘分。那时候纯粹是因为任务,而并非爱好,但是在练过第一首曲子《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时候,煽情点说,就是陷进去了。说真的,无论后来学过再多的曲子,《月光下的凤尾竹》是我无法割舍的曲子,甚至是面试,我还是选择用它。或许有些人无法理解,因为这首曲子很经典,也很简单,但是在我的心里,它已经不仅仅是一首曲子,而是带领我进入葫芦丝世界的一个“领路人”。
但可惜,在上了初中以后,就很少再接触葫芦丝,而更多的接触新乐器,像钢琴,小提琴,陶笛。然而民乐团给了一个我重拾葫芦丝的机会。哎哟,还是无法离开它,然后,我又用《月光下的凤尾竹》去民乐团面试,很幸运进了,也就继续吹葫芦丝啦!
这就是我和葫芦丝的故事,很简单,很平凡,很家常。
一开始接触葫芦丝是从小学开始,当时在电视上听到哏德全老师的演奏,完全就被这空灵的声音所吸引。一只葫芦,几个小孔,就能演奏出这么美妙的音符。谈不上神奇,但是足以让我动心。心心念念了许久,直到妈妈从云南带回了一只葫芦丝,这才让我真正接触到了葫芦丝。学习吹奏葫芦丝,是从初中开始。加入了校的民乐团,接受到了老师的教学,从简单的吹奏到自己找谱吹奏,学习不同的指法和吹法。有一句话说的很准:有些东西,你一旦爱上,就不会轻易的放弃。一旦爱上了葫芦丝,就不会轻易跟它say goodbye。坚持一件事很难,吹奏葫芦丝也并不像原本想象的那么简单。舌头会打结、两颊会十分酸痛、大冬天的手被冻僵还是依然吹奏着。每年一次的登台,聚光灯下的演出,让我明白了学习吹奏葫芦丝的乐趣在哪,为的不是台下观众的掌声,而是为了给自己的练习已久的成果的一次回报。上了大学,加入了一个更加庞大的集体,更加专业的培训,更加多的演奏机会。在天楠哥的指导下,发现原来曲子还可以再创造,一些从未接触过曲子,都可以用葫芦丝演奏,也让我知道了原来一个团体是多么的重要,你不是一个人在演奏,而是一个乐团在演奏。喜欢葫芦丝是从吹奏的第一个音开始的,喜欢它的空灵优雅,喜欢它的细腻悠扬~为什么我还在吹奏着?因为我想要让更多人记得:“嘿,你看,那个就是吹葫芦丝的女孩。”
小学三年级学校集体学葫芦丝的时候我是崩溃的,吹了两三个星期都是同样的嘘音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音乐天赋。我自己琢磨着吹的力度,指法,蹭琴行的免费教学,从学会吹每一个音符再到吹奏一首婉转动听的曲子,每一次进步都让我无比喜悦,无比自豪,于是渐渐地这样爱上了葫芦丝,让我心动的葫芦丝。
扬琴声部
7岁时妈妈第一次带着我走进民乐团,那是我开始学习扬琴的地方。我没有想到的是,教我扬琴的老师竟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爷爷.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连最基本的琴竹都不会拿.可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明白了什么是用手弹出音乐的优美,后几节课,我就发现老师教的非常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就慢慢的适应了老师的教的这种速度.于是我开始了每天练琴的时光,回到家里,爷爷就是我的扬琴教练。练不好的时候,爷爷就大发雷霆,我也只能老老实实地听着.不是有句话说“严师出高徒” 嘛!在两位老教练的严格指导下,现在我已经成为能独自享受音乐的人。如今爷爷已经不在了,但我仍然可以从扬琴声中找回熟悉的感觉。这便是扬琴与我最温暖的故事。
﹁
我们,且行且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