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day27: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二)

day27: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二)

2021-04-07 18:58:06

第三节 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


《子虚赋》《上林赋》的内容思想:

1、帝国形象的塑造:通过铺排,展示了汉王朝的宏大气象和赫赫声威,奏出汉世最强音。

2、一统观念的弘扬:,实现对大一统观念的阐释和宣扬。

3、时代精神的体现:表现出中华民族处于蓬勃上升期的那种昂扬奋进、激励张扬、气势充溢、信心十足的精神风貌。


艺术特色:

1、采用虚构手法,以铺排夸张、描摩渲染的手段来叙事写物,使得作品气势恢宏,波澜起伏,一转再转,气脉贯通。

2、按时空顺序和以类相缀兼用的铺陈方式。作品先写楚、齐两个诸侯王,然后重点表现天子的游猎,既遵循时间移的顺序,又有空间的依次拓展;于此同时,把属于同类的事物连缀在一起。

3、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与夸张笔法的融通,大量运用排比、对偶,形成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作品呈现逐步盘升的走势。

4句法灵活多变,句式长短不一。尤其是三言排比句的运用,紧迫急促,使作品具有奔腾跳跃的气势。


第四节 扬雄四赋


扬雄作有《蜀都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扬赋》等作品。《蜀都赋》作于居蜀期间,为后世京都大赋之先声。余下四赋是扬雄大赋的代表作,史称“四大赋”。这四篇作品模仿司马相如的痕迹非常明显,尤其是后两篇,从形式到内容都与《子虚赋》《上林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极力夸张渲染,铺张扬厉,词采纷披,语言奢丽。相比之下,扬雄赋更显理性特征,并体现出一定的民本思想,非常鲜明地反对扰民、虐民行为。


其中《甘泉赋》艺术成就最高,在对景物的描写方面有新的发展:

1、采用主体向观照对象逐步趋靠的方式进行铺陈。

2、铺陈空间的多向维度,对景观全方位展开,并兼静态审视和动态描写。

3、以骚体赋表现汉代盛世和天子声威,扩大了骚体的选材范围,使之融入主流文化。


后期(44岁后)作《解嘲》《逐贫赋》等,关注自身。反思人生,对现实的暴露和批判更为深刻。其辞赋理论“童子彫虫篆刻”、“壮夫不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五节 西汉其他赋家的创作


东方朔的《答客难》,抒发怀才不遇之感,是现存汉代最早以遇与不遇为主题的设辞类作品,后多仿作。枚皋,汉代赋坛成果最多的作家。


王褒的《洞箫赋》是汉代咏物赋的代表作品,是独立成篇的乐器赋的奠基之作,在他之后出现的汉代乐器赋基本都是以悲为美,且也是用生命一体化观念灌注于作品。“箫声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原型,《洞箫赋》有生成开创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