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古代又称上元节。它是新年开始第一个月圆之夜,代表家庭团圆美满,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们给它赋予了太多美好诗句释放着人们对这个节日特殊的情怀,尤其是蒲松龄的“雪篱深处人人酒”,将饮酒与上元佳节的温馨团圆相结合,做了恰如其分的点缀,这天晚上,家家都要吃汤圆(元宵),大街小巷则张灯结彩。现今很多地方保留着有意思的元宵酒俗,下面跟小醍来看看吧!
饮灯酒—广东
“饮灯酒”是广东顺德特有的民俗,从清代流传至今。每年的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均举行“饮灯酒”活动,一般在祠堂前张灯结彩,大摆宴席,全村父老乡亲欢聚一堂,开怀畅饮。
“饮灯酒”最初的目的是祭祀社神,祈祷五谷丰登,或者是庆贺添丁。而时至今日,它还演变成为一项公益活动。
在“饮灯酒”的活动中,有一个叫做“投灯”的环节,是酒席中的重头戏。将各式各样的花灯赋予吉利的名称,如“财源广进”、“添丁发财”、“身体健康”、“一帆风顺”等,每盏灯的价格从几百元至几万元不等,竞投场面十分热烈。
参加投灯的大多是私营企业主,他们既可赚个“好意头”,又可将投灯的费用作下一年度的“饮灯酒”活动,以及公益慈善事业支出,如修路、修公园、架桥、敬老、扶贫等,支援家乡建设,回报社会,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听说,也有投灯后,愿望实现的。曾经有人投“添丁发财”,当年还真生下一白白胖胖的小子,这件事传得沸沸扬扬,更为“投灯”增添了几分吉祥的意味。
年宵酒—浙江
在浙江杭州、绍兴等地,元宵被称为“年宵”,被理解为“年消”,消完年货,消除年味,所以要喝“年宵酒”。
杭州的塘栖镇,“年宵酒”从大年初二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八,元宵时达到最高潮。大家借吃“年酒”的机会,相互联络感情,互通信息。“年宵酒”上喝的常是自制的青梅酒。
绍兴盛产黄酒,绍兴的安昌古镇,“年宵酒”喝的老酒,当地人只选当地的名品——元红。糯米酿制的“元红酒”,色若琥珀,味道甘醇,过年喝此酒,有预示一年里圆满吉利、大红大贵之意。
在浙江有句俗话,“喝了年宵酒,各自奔前程”,从古至今浙江经商的人多,因此,“年宵酒”往往也是人脉方面的引荐。
耳明酒—黑龙江
正月十五那天,朝鲜族有吃“药饭”和饮“耳明酒”的习俗。此酒并非特殊酿制,但要在元宵节的早晨空腹喝下。饮“聪耳酒”的含义是让人耳聪目明,一年之内不得耳病,而且一年到头听到的都是好消息。因此,男女老少都要喝一杯。
此外,还要举行“望月架”活动。正月十五前由小伙子们从山上砍来木杆和松枝,搭起几米高的望月架。在圆月即将升起之时,几位被推举出来的老人爬上望月架,谁先看到明月,谁就福星高照,意味着他一年内万事如意,子孙幸福。
而后,众人敲起长鼓、铜锣,吹起唢呐、洞箫,将“望月架”点燃。姑娘们欢乐地跳起长鼓舞、农乐舞,一直热闹到通宵达旦。
在浙江有句俗话,“喝了年宵酒,各自奔前程”,从古至今浙江经商的人多,因此,“年宵酒”往往也是人脉方面的引荐。
酒祭床—广西
在元宵节这天,广西许多地方还有“祭床神”的习俗。
相传,床神为两位,是一对夫妇,床公喜茶,床母好酒,人们便“以酒祀床母,以茶祀床公”。祭床神的目的,是祈求终岁安寝,全家平安。
龙换酒—湖北
元宵节期间,湖北的一些地区会“弄龙”,也就是舞龙,共持续三天。
舞龙的队伍走到哪里,就寓意着吉祥安康到了哪里,因此,舞到任何一处都会受到热情的招待。那场面,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舞龙的队伍到邻村赴宴,称为“龙换酒”。等到舞龙完毕,就将首尾烧掉,龙身送回庙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