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男孩子祝我女生节快乐,我说我不过女生节,而且解释了一番。我知道,在生活中任何试图与庸俗划清界限的行为,都是有可能招到嘲笑的。但我还是愿意用我的言行为我心中的理想世界投票。
“女生与妇女只差一日”这个黄段子是女生节的来源,我极其厌恶其背后对女性性经历的揣测。实际上,我觉得这种事除了自己、伴侣、医生以外不关世界上任何人的屁事。
祝我女生节快乐的朋友解释道,他大学时候这一天女同学们还会和他们要礼物的时候。我感觉很震惊。
女孩子们是在为自己不是妇女(潜台词是,她们是处女)感到骄傲并以此要求奖励吗?我觉得这种事没什么好骄傲的。每个人的身体都应该属于他自己,这无关性别,而且也是完全的私事。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肚脐眼是凸出来的挺值得骄傲的,那么一张白纸的性经验大概也可以成为骄傲的资本。不过,我倒是挺好奇你对“骄傲”的定义的。如果是爱自己,不论如何都爱,那我还可以理解。但这更无须别人嘉奖了。
还有一种可能,女孩子们并不管这些,只是抓紧一切机会索要礼物罢了。在此我引用茨威格写被砍了头的玛丽安托瓦内特的话:“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而你需要为此付出代价的时候,可能是当你不再年轻貌美,也可能是当你终于和你聪明的同伴们打造了一个女性除了年轻貌美毫无价值的社会的时候。
不过,如果有什么事让人欣慰的话,就是对于今天的年轻女孩子们来说,女生节已经是一种冒犯。今年很少再听说有智障商家做女生节的活动了。
启蒙是一个过程,铁屋子里的人在醒来。
“妇女”这个词并不是专指已婚女性。如果“妇女”专指已婚女性,那“春夏秋冬”就专指“春”,“琴瑟琵琶”专指“琴”,我想任何能看懂这行文字的人不难理解它的意思。“妇女”包括了妇与女,当一个女性不过儿童节的时候,她就可以过妇女节了。
这个词没什么可土的。,让人想起“妇女的冤仇深”、又想起“妇女能顶半边天”,那我勉强能理解(虽然这些口号是实话)。但对于这些人来说,当务之急是批判一下新闻联播,那边才是重灾区。
我知道,“妇女”这个词太日常了,它不如“女神”听起来光芒万丈,不如“女王”听起来傲视天下。可是你、我、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我们会发出小小光芒,我们有自己的优点,也许在有些领域,我们很有成就。但我们不是神,也不是王。如果世界上真有女性完美无瑕,她是可以被称为“女神”。但这个词不应该用来代指所有女性。这是个陷阱,要求女性永远精致美丽,永远善良,永远纯洁。
对于过着世俗生活的人来说,无数闪动的欲念几乎就是我们思想的本体了吧?食与色,屎尿屁,所有人。人是人的同时,就不可能是神了。
当然了,你可以说,这只是一种恭维。你知道我知道你在恭维我,你也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在恭维我的那种恭维。但是这种恭维就是把女性当成说两句好话就会掏钱买下许多不需要的东西的傻子,虽然很多人就是。
除了生育和消费以外,女性还有许多价值。人的价值是多样的,女性是全人类的一部分,从逻辑上我们也可以知道女性的价值是多样的。但是很多人似乎想不明白这种也许是高中学的或者初中学的或者就是常识的逻辑。
3月4号的伦敦妇女游行,有一个条幅我印象很深。“I march for the women who can't.” 那么我今天说了这么多,也可以说是“I write for the women who can't.” 吧。
最后的最后,祝姐妹们妇女节快乐,为一个更好的世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