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环境注定会让一类人稀少,
而那些有思想的艺术家们不怕寂寞。
在独孤的旅途上,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他的作品并不复杂,没有高难度的制作,没有灰色的学术概念,没有故弄玄虚,只是有了人性的温度,一切都像自然生发出来一样。他是来自“世界工厂”的“孤独”当代艺术家—李景湖。
他辗转反侧,
所有的决定都迫于生计,
他又毅然归乡,
从未停止对艺术的追逐。
96年从华南师大美术系本科毕业后,李景湖在深圳一家中学担任美术教师,后来因为放不下对于艺术的追求便辞职回到故乡东莞长安,一边靠着出租房屋维持生活,一边“孤身一人”对艺术创作不断进行思考与尝试。后来迫于生活压力,找了份在社区劳动服务站当工作人员的工作。
他说每天重复着睡觉、上网、吃饭、思考的日子,越是最简单化的生活,才越有可能发现一些细微的东西,这也是他为什么后来的创作中总是能将最容易被忽略的生活细节以质朴但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
李景湖
用服务站普通员工的身份面对生活,
以艺术家姿态蜚声国际艺术圈。
在劳动服务站工作,每天处理着一些琐碎的杂事,但却还背负着“东莞本土唯一的当代艺术家”标签,如同戏剧般巨大反差的身份让人感到无比意外。在李景湖看来 “东莞本土唯一的当代艺术家” 这个外界对他的评价称号显得很孤独,但是他认为既然他是东莞唯一,那么在艺术世界里,整个东莞都属于他一人。
李景湖一直致力于从家乡东莞发现各种有代表性的鲜活的创作素材,并在世界舞台上呈现“来自世界工厂的艺术”。作为一个在东莞这片土地上生长起来的人,故土日新月异的变化是他源源不绝的创作素材,而那些创作材料几乎都是从东莞的工厂、废品收购站搜集来的,可能是几瓶啤酒瓶,一堆锅碗瓢盆,几把扫帚,几双破损的皮鞋……就是那些周围人口中的“垃圾”,他却能凭借着自己敏锐的艺术触角,独特的艺术思考对搜集起来的物品与材料进行改造与再造,将日常中最庸常的生活工作事物赋予美好的形象象征。
海风(细节)
展览现场
在2017年参加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他将从东莞废品收购站里回收来的“毫无用处”的玩具铜模具进行了艺术创造,在展览厅的地上,随意的放置有大理石底座的玩具铜模具,模拟一个考古挖掘的现场,同时又像一个在博物馆的展出现场。
李景湖,现在考古(东莞)
2016,青铜,尺寸可变,图片由艺术家及魔金石空间提供。
滑动浏览图片
锈迹斑斑、形态各异的玩具铜模型象征着东莞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其制造业开始日渐衰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动摇的现实状况。这个作品就是全球化下东莞这段历史最好的写照。
李景湖,白云,2009,装置,日光灯管,灯架,1145×430×130cm,图片由艺术家及魔金石空间提供。
滑动浏览图片
以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件做写照,照的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变化。
李景湖作为一位被贴上“来自世界工厂东莞”的当代艺术家曾先后以“效率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这两句工业化时代最为响亮的口号为题举办个展,表达了东莞在迅速的工业化过程中人与城市的角色互动。
无论是埋进靴子中泥土的“鲜花”,由混泥土制作而成“石屎”,将啤酒瓶、金鱼缸、米等磨成的“粉末”或者是几把将手柄改造为竹笛的扫帚,李景湖总是擅长于寻找日常生活中“变废为宝”的物件,对日常垃圾和边角料进行再利用,对待它们,就像一位小人物对生活寄予厚望并引发出对周遭的热情那样,细致地端详、研究它们,再将它们的元素分解、集合,重构它们的现实。
时间煮雨,无论你能拿起什么,当你的精神为之赋能,那即是神圣的。
十多年的艰辛的“苦熬”,终于到了李景湖收获肯定的开端,他的艺术展览做到了全国知名美术馆和画廊空间,走到了国际顶级艺术博览会如巴塞尔艺术展,逐渐开始得到国际艺术界的认可。
李景湖,星座,2015,金属,木头,水钻
200×200×87cm,图片由艺术家及魔金石空间提供
滑动浏览图片
东莞驻留计划的发起与展望
随着近几年李景湖在世界各地举办的的展览越来越多,和外界交流越也越来越频繁,创作对李景湖来说就越紧迫,既有创作的焦虑与不安,也有地区焦虑与不安,“当代艺术创作非常残酷,没有好的作品,会很快被边缘化”。
李景湖希望通过当代艺术,将东莞推荐给全世界,于是,联合旗峰山艺术博物馆艺术总监石金花,发起当代艺术家东莞驻地计划,邀请艺术家到东莞寻找创作灵感和创作素材。李景湖说,希望“通过当代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东莞,也让大家知道东莞不是文化沙漠,这里有值得发掘的文化,也有走向世界级展览的艺术家”。
东莞石米空间
尽管目前对于东莞的当代艺术来说,“空气是稀薄了些”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东莞当地的以李景湖为代表的新锐当代艺术家会不断地涌现出来,创作出更具艺术价值的了不起的当代艺术。
李景湖表示,“当代艺术家东莞逗留项目”不能算正式的驻留项目,作为项目发起人,将全身心投入与被邀请的艺术家一起渡过这短暂的“逗留”期,共同来“发现”、“探索”这座“世界工厂”更真实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