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乡情是一支清远的笛

乡情是一支清远的笛

2022-05-20 04:55:26

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乡情是一支清远的笛

 

 | 吴开岭(江苏)

 

2009年,我从兰州回到了盐城工作。

盐城距高邮很近,约一百公里左右。每次回到高邮,除了陪伴年迈的母亲,就是观赏田园风光和品尝家乡美食。

夏季,骄阳似火,我驾车从盐城沿省道向老家驶去。车轮滚动中,我见到了不少姹紫嫣红的花花草草,还见到了多年未见、浑身是宝的荷花。荷花在里下河地区种植很广,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可入药。盐城建湖县就是莲藕之乡,特产是藕粉圆子。在西北工作了十四年,可能是地域差异的原因,也可能是我极少外出的缘故,很少见到家乡的农作物。那时,若是见到荷花,总是倍感亲切,仿佛又回到了水乡高邮。

高邮天气多变,雷雨较多,留在家中陪母亲拉家常,看电视,倒也惬意。那天,雨后天晴,金乌悬空,泥土醉人,草木芬芳。我寻了一处荷塘,终于见到了满池盛开的荷花。小时候,只知道摘莲子吃,把荷叶顶在小脑袋上遮阳玩耍,从没留意过荷花之美。仔细看来,荷花真美!雨后的荷花更美!那竞相争艳的荷花仙子们,呈现出红、粉、白三色,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荷叶形态各异,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高高挺立,还有的正打着卷儿。雨水凝成的水珠,落在碧绿的荷叶上,显得青翠欲滴。朵朵荷花在习习微风中轻轻摇曳,阵阵清香迎面袭来,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满池荷花,我想起了扬剧《王瞎子算命》中的唱词“六月的荷花开满池……”又想起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绝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还想起了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难怪荷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又难怪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把他的妻子卓文君比作是出水的芙蓉。

离开荷塘后,我索性就在屋后的水泥路上信步走了起来。

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几近干涸的老河受暴雨的影响,水势涨了起来。十来只麻鸭在河里嬉戏觅食,兴奋地发出“呱呱”的叫声。麻鸭的叫声,使我想起了作家汪曾祺笔下的家乡:“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读汪老的这段文字,除感觉到描写的形象朴实外,还感觉到

他流露出的自豪感。

多年见不到农家菜园了,无意中见到一家菜园。菜园里瓜果蔬菜,品种齐全,农家味十足。除青色的辣椒、紫色的茄子、绿色的黄瓜外,还有圆圆的西瓜、长长的冬瓜、扁扁的南瓜,木架上垂落下来的赖葡萄。科技的进步,带动农业的快速发展,蔬菜市场也摆出了反季节蔬菜。冬天吃西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我更喜欢那按季节吃菜,原汁原味的农家时蔬。若是退休后,回到老家种菜养鸡,做个田舍翁倒也不错。早晨闻鸡鸣狗吠、上午田间劳作、中午小酌两杯、下午读书看报、傍晚观炊烟升起、夜晚听蛙声一片,岂不是人间一神仙!

视线透过路边的草木,有几个熟悉的邻居,光着脚丫在河里摸河蚌、捡螺螺,偌大的塑料盆里收获不菲,足足装了大半盆。若不是难得回家,怕母亲责怪。这熟悉的一幕,看的我真想脱掉鞋袜,挽起裤脚,跳进河里,与他们一起并肩作战,共享劳动战果。离家虽然多年,但年少时的经历却始终留在记忆深处。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只需付出劳动,河蚌和螺螺就会成为改善伙食的两道好菜,更是农家人饭桌上的美味佳肴。

离家二十多年,河蚌和螺螺的鲜美香喷,令我牵肠挂肚。为什么如此“嘴馋”?想来,可能是我一直惦记着那能够找到乡情、听到乡音,使我产生乡愁的家乡吧!在兰州工作的时候,市区有一家宝应人开的饭店,专烧淮扬菜,我经常去打打牙祭。这家饭店的淮扬菜烧的不错,主要有蒸咸肉(鱼)、茨菇烧肉、大煮干丝、炒水芹、烧河蚌等。有些老乡为了解馋,自己动手腌制咸货,可就是尝不出在家乡简单腌晒的咸货的香味。“汪豆腐”这道名菜,可能是水土的原因,也可能是厨师不会做,在外地是根本吃不到的。细细想来,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吗?

无论是身在兰州,还是人在盐城,因为“嘴馋”,我每次回家都到处觅食,品尝家乡菜。同学李勇夫妇,与我相处多年,可谓同学情深。知我回高邮,总是热情招待,这次也不例外。离开高邮前,我们去了位于高邮花湾路的“蓝宝石饭店”。席间,点了一些特色菜,不可避免地又点了家乡名菜“汪豆腐”。“汪豆腐”的成本不高,做法不复杂,主要原料为豆腐、虾米、荤油渣,猪血块等,很多人会做,但要做好吃,却很不容易。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就是指的这道菜的特点。因为“汪豆腐”端上桌是滚烫的,必须要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高邮人做家宴,“汪豆腐”这道菜,是一道很受欢迎的菜。村里的王厨子,是家传厨艺,做这道菜的水准是很高的,令我回味无穷。

且走且想,不知不觉间,双脚已踏上了田间小埂。

小埂边长着青青的小草,脚踩在上面软软的、柔柔的,按摩着我的双脚。青蛙王子在灌溉渠边跳来跳去,用跳舞的方式,欢迎着我的到来。许是热情过度,一不小心,“扑通”一声掉进了渠水中。

抬眼望去,一片绿色的海洋,秧苗长势喜人,处处预示着丰收的征兆。大好的田园风光,岂不是应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烈日催我回,汗水湿透了衣衫,我从田间赶紧跑回了家中,继续陪母亲天南地北聊了起来......

来去匆匆。每次回高邮,顾不上游览美丽的高邮湖、运河古道,盂城驿等古迹,但陪陪母亲,观赏田园风光、品尝家乡美食,倒也不错。

悠悠岁月,难忘的是乡情。乡情是什么?乡情是一个古老的童谣,美丽而动人;乡情是一坛陈年老酒,清香而醇厚;乡情更是一支清远的笛,悠扬而深远……


吴开岭,江苏高邮人,大学本科学历,转业,文学爱好者,江苏省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部分作品散见于报纸、杂志和网络。


推荐

一个有品位的公众号,值得你去关注!

读好文字,听好声音,欣赏有魅力的音乐。


让阅读无处不在      让悦读丰富人生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同步悦读》公众号


         倡导全民阅读     打造书香中国


《同步悦读》微刊是一个面向全国的新媒体,宗旨是“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设有【名家名作】【美文欣赏】【好看小说】【诗歌在线】【热点评说】【教育随笔】【同步素描】【故事传说】【图说社会】【传记纪实】【最新发布】等专栏。投稿作品必须是微信公众平台原创,稿件(后附作者简介)word文档和作者彩照(横幅)均通过添加附件方式发送至邮箱tbyd2016@163.com。付酬机制:作品80%赞赏付给作者。


 ©原创发布

图文来源:网络  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公众号联系

点“阅读原文”读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