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玉蟾又磨》:《八六子》之词牌双调平韵,起八十八字至九十三字,共六体。该词所依秦观体。玉蟾,诗词一列都知道,指玉蟾蜍,月亮的别称。磨,本意指一种粉碎粮食、食物及其他物品的石质或其他材质的传统器具,通常是采用反复碾压、挤压摩擦来使颗粒状的物品变成粉末状。上个世界五六十年代普遍沿用。
后来到如今,已经变成机械化。小磨香油坊还有用的。借指很多:摩擦,阻碍,消耗,拖延,等等。又而磨,就是循环往复,不止一次了。磨在这里应为磨耗、磨损、磨灭之意。按终结句看,应该是又落去了之意。词题意为:月亮又落去了,富喟叹意。所以词属怨词一列。
驾着孤舟,船桨像梳理凌乱的思绪一样在划,划出的幽幽潋滟,恰似愁绪刻在面颊的皱纹。人心情不好,看到什么也仿佛是那无尽的愁绪。故而要“叹!”由于突出这叹,将原句之七字句也分成了一·六句式。
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景中含情。三句话,自然引出之叹。而此孤舟,也只是借比人生之孤行,好比杜甫的“天地一沙鸥”,未必真的划船于水域。因为自此往下,再也没有见到水域之类。为借比手法的运用。
有美好的梦想,远大的志向,恰恰,就是因为这远大美好的梦想导致,成了孤侣。词句解释了叹的缘由,又呼应了孤舟之借喻。运笔精到。当赞。
霜雪霜寒,已经苦涩凸显在原来的青丝处,也即,人已不再年轻,情也好,志向也罢,已经无所寄托。由此人不再年轻,而自然引出下片之意,衔接有条不紊。
浮云,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处。《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摩挲,指用手轻轻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或用手抚摸或用手抚摩。岑寂,高而静。亦泛指寂静。寒辙,车轮压的痕迹、车行的一定路线充满了寒意。这里也是借比,因为上片是孤舟,这里是车辙,所以如果按实际意象来看是不通的,划着船不会有了车辙。借指人的前方路和走过的路。
再就是,前边的“夜露”,与“万里西风”,同样都是借比。因为如果西风万里,就不可能存留任何露珠。夜露一眸,并非看了一眼夜露,而是借比平生恰似过眼的夜露之寂寞,暗含洁玉般晶莹剔透,而又禁不住风吹草动。更那堪面对的是万里西风?可想而知道路之艰难和生平之寒凉。
这两句暗含两句精典:古来圣贤皆寂寞,高处不胜寒。以致:只能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接下来一直到结尾,基本不用解析。很明了。惆怅、怨怼基调贯穿到底。最终,回到词题。感叹时不待我、现实与梦想的悖逆,无可奈何。
词多以借比手法而表述处境和心境,而若在不能理解借喻的情况下,会以为这首词写得一塌糊涂。其实通篇叹怨为旨,一气呵成,用字组词考究,衔接顺畅。为如今怨词一列难得一见的功夫之作。
如果不做详尽解读,好多诗友一目之下可能难见真章,而由于皆为长调词,篇幅局限,只能作罢。其实单看《八六子·玉蟾又磨》这一首,所有作品的风格也出来了,而所有作品我都仔细读了两遍。作品有两个奇异之处,一者,多用省略号(……),十阙词,就有二十几处所用,这在诗词一列实为罕觏,应该是试图达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而用心为之;二者,新韵词,丝毫不含时代气息,古意盎然。
作品选字组词造句,尤为锤炼。意境幽隽,含蓄而峭拔,韵格婉转。布局、意脉拿捏准确,主旨凸显。运笔老辣,有儒雅之骨骼。当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