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乐亭第一位女影匠汪士兰

乐亭第一位女影匠汪士兰

2022-05-21 01:43:01

作者:何宗禹

始发于2010年12月/乐亭故乡人网站“故乡博客”



 “乐亭影”在中国影坛是一个有着深远影响的地方戏曲剧种。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艺术全面,人才济济。自明至清末民初它发祥鼎盛于乐亭县这片土地,境内超级、中小级别的影班子近百个,加之各村各镇的庄户影班,数以百计。当时业艺影星聚集如云,诸如王华、张绳武、周文友、齐怀等名人数不胜数。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影台子上唱影的演员多为男性,从事这一行业的女性简直是凤毛麟角。所以形成这种畸象,主要是由于旧社会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习俗造成。从前乐亭城乡广大妇女,特别是大家闺秀,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男女授受不亲,哪家姑娘媳妇敢于在人前抛头露面,为全社会所不齿,。再是,旧社会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七十二行中,把唱戏的、唱影视为下九流,其社会地位不及娼妓。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汪士兰敢于冲破封建羁绊,勇敢地登台唱影,成为乐亭历史上第一个女影匠。 


汪士兰,艺名汪玉琢,乐亭县东徐各庄人,现居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38年生于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汪春永,百善学校毕业后考入北京音乐大学,毕业后,精于乐理,吹拉弹唱无所不能,特别是他的吹箫技艺全县有名,在乡有四大名箫的光荣称号。他对家乡的皮影更有着特殊的爱好,通过学习钻研,自学成为南乡一位有名的票友。同村箫友卢宗义,爱好音乐,也是一位影迷,二人志趣相投,经常到各地去票影,因此各影班来徐各庄唱影,多是慕名到汪、卢两家去拜访。汪士兰的长兄王士伟,也有着令人艳羡的艺术天赋。子承父艺,善于各种乐器,一管洞箫吹名全县。他对乐亭皮影更是情有独钟,在乡也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皮影艺人。解放后曾在闫各庄区当区干部。


汪士兰性格外相泼辣,在父兄的艺术熏陶下,对文艺有着特殊的爱好。自幼显露出她异于常人的艺术天赋,七八岁,唱歌、跳舞、打霸王鞭样样出类拔萃。她嗓音甜蜜而洪亮,且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一首歌曲只需听上两三遍,基本能做到耳熟能详。1956年的仲夏,孙品卿带团来徐各庄唱影常是住进汪家。为招待客人,汪士兰帮母亲在厢房屋做饭拉风箱。伴随着风箱的节奏,一曲曲民歌小调流出汪士兰的心田。当孙品卿听唱完汪士兰那绵甜悠扬的旋律,情不自禁咂口叫好,他兴致勃勃地对汪士兰和母亲说;“嫂子!真没想到士兰嗓子这么好,可惜他是个女孩子,这要是个小伙子,学唱影该多好!”


一次,孙品卿带团来徐各庄演出,来到汪家,进门和汪士兰母亲续起往事,老嫂子触景生情,不禁流下了泪水,孙品卿劝慰半晌才止住了眼泪。汪士兰为客人沏好清茶,端到孙品卿面前突然和孙品卿提出了这样一个请求:“大叔,我想拜你为师,跟你学唱影,你收下我这个徒弟吧!”      孙品卿倏然一愣,以征寻的目光看了看汪士兰母亲,他生怕处于旧风俗的束缚不会同意,没想到汪士兰母亲当即爽快地说:“如今是新社会了,丫头既然有这番心思,影社里如能收留她,我没意见!”孙品卿高兴地说:“那好吧!我看我侄女就是演戏的料儿,但社里事儿不能我一人说了算,等我把大夥叫来,试试士兰的嗓子叫大家听听。


不一会儿,孙品卿叫来影社的全体同志,屋里容不下,只让李际平和弦师阎绍纪三五个人进到屋里,其余人只好扒在窗外窥听。当汪士兰一曲《白毛女》,尾音刚落,窗外室内一片叫好声。孙品卿接着提出叫汪士兰唱几句皮影,汪士兰胸有成竹,立即唱了几句《大登殿》的影词,汪士兰只唱完“王宝钏,午朝门外下了凤辇”两个大句,甩腔刚进尾声,全影社的同志异口同声:“中了,中了!不用再试了!”孙品卿以惊喜目光审视着士兰,笑逐颜开地对汪士兰母亲说:“嫂子!收学员的事我这个团长还真当不了家,等我们回去和县里请示一下,成与不成等县里的通知!”


影团回县后,经请示文化科领导,县领导同意收下汪士兰这个敢干冲破旧习俗的女学员,议定三年满徒,学员期间,冬给棉,夏给单,每月发给18元生活费,但三年不许搞对象。事隔不久,社长李际平拿着文化科的正式招收通知书,亲自来到徐各庄,把通知书交给了汪士兰。


1957年的初春,汪士兰在大哥汪士伟的带领下,来到县城报到。名师出高徒,在孙品卿的悉心教授下,只用了60天的时间,汪士兰就学会了两个单出,初次登台亮相,就受到台下影迷们的一片喝彩声。看影的人们出于好奇,都在争看影这个台子上的“女影匠”。为鼓励她的学习,“七一”评奖,文化科发给她一条崭新的毛毯。


汪士兰进入乐亭县影社,只学习了8个月,就学会了《偷看家书》、《大登殿》、《武家坡》等几个单出;《秦英征西》、《白蛇传》等几部长卷。


严格的影社社规,使性格外相的汪士兰感到束缚,她自动离开了乐亭影团后,到城关的史剑秋影社从艺,期间受到了王殿钧等名人的指点。直到现在87岁的老艺人王殿钧,说起当年的汪士兰,充满敬佩,他说汪士兰的最大优点是她对艺术的珍视,对名艺人的虚心学习。为了艺术的深造,汪士兰慕名报考了唐山皮影团,在名师高荣杰的指导下,艺术又有了长足的长进。


1958年,汪士兰离开了唐山皮影团,回到乐亭老家,迫于生活困难,去了母亲暂居的二哥汪士俊所在的富拉尔基市。二哥汪士俊是一家重型机械厂的工人,全家数口,生活并非宽松。为了不给二哥增加负担,她凭恃自身艺术,毅然走进齐齐哈尔市曲艺团的大门。她大大方方走进团长的办公室,向团长说明来意后,团长娄希盛用异的目光看着这20多岁的姑娘,因为他当团长从艺这么多年还没听说过有女人唱影,他将信将疑半开玩笑地说;“那好吧!我们团对于招聘艺术家不拘一格。你能不能表现一下你的才艺?如果愿意,今天晚上就给你挂牌,影目由你自己定,你看好不好?”汪士兰听后,满口答应。晚上,齐齐哈尔市曲艺团剧场门前鲜鲜亮亮的挂出海报(宣传牌),内容:今日演出乐亭皮影。剧目《大登殿》。主演女青年皮影艺术家汪玉琢。


看到海报,人们都感新鲜,齐齐哈尔市剧场票房前购票者络绎不绝。演出开始后,齐齐哈尔市曲艺团的许多演员挤在台下观众中观看汪士兰的艺术表现。汪士兰刚一张嘴,台下立即爆发出阵阵喝彩。接连往下唱,掌声不绝于场。下台后,同志们把这位青年演员拥向团长办公室,对这位来自皮影戏故乡的女影匠赞叹不已。 


团长娄希盛示意演员们回避后,一扫昼间的狐疑,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脸上堆满了微笑,敬重地把汪士兰让入客位,之后他喜出望外地说:“汪玉琢同志,我正式通知你,根据你的艺术条件,你被我团招聘为正式演员,每月工资62元。”由此,汪士兰在齐齐哈尔市开始了新的生活。


汪士兰在齐齐哈尔的出现,无异于白山黑水间出现了一颗皮影新星。几年的艺术积累,在她身上,陶染着“曼声感人”的皮影艺术家孙品卿的风韵,也有皮影界梅兰芳之称著名皮影艺术家高荣杰委婉、细腻、花俏、流畅的艺术风格。她博采众长,集于一身,厚积薄发于影戏舞台,多年厚朴生活的锤炼,使她形成了自己甜脆明快、以情感人的艺术风格。汪士兰能够上演的影目有《大登殿》、《乾坤带》、《白蛇传》、《火焰山》、《燕飞女侠》等10余个单出与长卷。她唱影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单出全部背唱,大部头影目只许铺开影卷,唱起来如同行云流水,从不拗口。由于她的连续挂牌演出,曲艺团的票房收入不菲,登峰年代在齐齐哈尔市曾获轰动全市的剧场效应。


如今的汪士兰,独居于齐齐哈尔市的一家老年公寓,在一双孝顺的儿女的照料下安度晚年。但她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终生钟情的乐亭皮影戏的盛衰荣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