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故乡的原风景(单车游棉城之照片版)

故乡的原风景(单车游棉城之照片版)

2022-07-23 00:00:36

5年前,曾借一次回老家的机会,骑单车沿主要道路转了一圈,拍了一组照片,整理成一篇博文《旧貌与新颜——晒晒俺家乡棉城》。后来转发到百度贴吧,照片还被选入了百度百科的“棉城”词条。




今年春节回家,再次心血来潮,跨上单车,背起相机,走了一条跟上次不同的路线。


这次除了拍照片,我还用支架把手机固定在车头,一路拍摄视频,让镜头忠实地记录下故乡的原风景。野心不可谓不大,奈何三分钟热度,拍完拷进硬盘,就置诸脑后了。


直到今天,才总算下定决心,花了一天时间,挑选照片,做后期处理,绘制路线图,终于把照片版完成了。


至于视频版嘛……等我把这台古董笔记本换掉再说吧!这配置拿来剪辑视频,简直是在慢性啊。


废话不多说,在宗次郎的陶笛名曲《故乡的原风景》的醉人旋律中,随我来一次返乡之旅吧。(点击即可播放)


先上路线图。照片是分两天拍的,实际骑行路线并非如此,只是为了方便大家找到照片对应的拍摄地点。



①一中路口。正式名称是中山东路,这是一个长长斜坡的起点,终点是俺的高中母校潮阳一中。当年的书店已经不复存在,换成了杀马特发廊。



②当年的上学路。一路骑车爬坡,咱的腰力和小腿肌肉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③这就是俺的母校潮阳一中了。曾是本地最好的高中,不过近年来在异军突起的民办学校冲击下,已经日渐衰落。


④东山公园。嗯,看看大门就好,里面就别看了……



⑤棉城中学。本地最好的初中,如今同样受到民办的威胁。



⑥东园路。上学期间,这里会密密麻麻的停满学生的自行车。



⑦中信花园。在我的记忆中,应该是本地最早的一个花园式小区。



⑧东园路口。在上学和放学的时间,这里会是一个非常恐怖的路段。



⑨水门路。


⑩中华路。在这个小县城,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汽车总是亲密接触,和谐共处。



⑪还是中华路。



⑫塔脚广场。每逢节日,这里就是全城最热闹的所在。特别是春节到元宵期间,从全球各地返乡的潮阳人,会把街上每个空隙都填满,水泄不通。



潮阳影剧院。小学时代经常被组织来这里看革命电影,后来似乎荒废了好多年,一直没有电影上映,直到三年前翻新,入驻了一家影院,才重获新生。星爷的《西游降魔篇》和《美人鱼》,我都是在这里看的。


下面这两张,是9年前的潮阳影剧院和塔脚广场。我觉得其实也挺有味道的,可能我老了……


文光塔。棉城的地标建筑,初建于明崇祯八年。


文光塔旁边,有两年前新建的潮阳博物馆



⑬林百欣中学。虽然名头不如一中,但硬件设施好太多。一中都快两百岁了,今年才开始建体育馆……


⑭中山东路,潮阳汽车客运站对面。本来拍了车站的,画面太美实在不忍心放上来,大家自己脑补吧。



⑮北关路,榕树下。初中时代放学的必经之路。18年前,就是在这里,花5块钱从一小伙的路边摊上买了一支笛子,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⑯紫竹林庵。据说建于清乾隆年间,已有两百年历史,不过我从来没进去过。



⑰北关路口。



⑱城北一路。几年前为了应付不断增长的车流量,人行道砍了,行道树拔了,把几条主干道从四车道拓宽成了六车道。宽敞倒是宽敞了,可树荫没了,光秃秃一片,一到夏天就成了铁板烧。


10年前的城北一路,是这样子的。看,多么养眼的绿色!



⑲东山路口。左上角,是棉城名字的由来——木棉树。据说过去曾经有满城的木棉树,可惜如今已经所剩无几。


⑳东山大道。


㉑护城河(平北段)。除了文光塔之外,棉城的又一道独特风景。曾经因为乱丢垃圾乱排污水,变成人见人厌的臭水沟,后来经过几年的治理,已经清澈了许多。


㉒后溪的菜地。骑了大半天的车,难得见到这么大片的绿色,必须拍一个。


㉓棉北中学,我的初中母校。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个操场依然是一片荒凉的沙漠……


最后,上一张不久前拍的街景,作为收尾。


画面中远处的那座山,叫做东山,山顶有一块大石头,叫做猴子石。那是每个棉城人心中永不磨灭的,故乡的原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