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端午怀古:琴箫合奏《屈原问渡》

端午怀古:琴箫合奏《屈原问渡》

2021-12-27 19:43:24


《屈原问渡》 (姚丙炎)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占楚国都城,楚三闾大夫屈原目睹国破民辱,痛不欲生,挥笔留下绝笔之作《怀沙》,于 五月五日抱石自沉汨罗江中,以高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爱国主义乐章。相传屈原沉江,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划船前去拯救;拯救不得,便争先恐后打捞他的真身;打捞不得,便把饭团、鸡蛋投进江里,喂饱鱼虾鳖蟹,以免它们啮噬三闾大夫。从此,每到这个日子,人们便纷纷争渡江中,投以饭食,祭奠英魂,一个普通的民俗节日便慢慢演变为含有特殊意蕴的全民族的盛大祭典,代代相衍,传流不息。



端阳之际,遥想屈子当年,勾起无尽感慨,听悠远曲韵,寄千年之思。此曲的原型是同名明、清琴曲。其题意取自楚辞中《渔父》篇所载屈原被流放后“行吟泽畔”,问渡渔父的故事。乐曲表现了屈原“宁赴湘流”,而不愿“蒙世俗之尘埃”的沉重心情。

《西麓堂琴统》之《屈原问渡》


渔父

「先秦」佚名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以琴修身,以琴静心——

【静心古琴】近期课程安排:

6.24-6.26: 

零基础三天入门班(上海-子悦集,报名电话:明丽 13681758181 )

====================

慈悲的菩提,智慧的菩提,

清凉的菩提,自在的菩提……

分享菩提一叶,同修心灵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