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路上,蓦然发现路边枇杷树上发出的新叶竟然如花一样好看。
枇杷不是本地植物,因而我对它的了解远比不上本地的椿树、榆树、楝树、枸树、桑树……于是,上网查阅了一下有关资料,发现与枇杷相关的趣事还真不少。
枇杷树是一种很好的城市绿化树种,其树冠枝叶异常繁茂,夏天具有很好的遮阳效果。试想,炎炎夏日,人们行走在树荫如同伞盖一样的枇杷树下,该是如何惬意和享受?对此,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在其著名散文《项脊轩志》中曾有这样描述:“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枇杷与大多数果树不同,在秋天或初冬开花,果子在春天至初夏成熟,比其他水果都早,因此枇杷果被称为“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中医认为,枇杷树的果实具有医治肺燥咳嗽的功效。关于枇杷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中有这样记载:“枇杷能润五脏,滋心肺”。难怪,每当枇杷树果实成熟季节,便有人争相采摘枇杷果。对于枇杷果的味道,我有一个印象深刻的记忆——一个字:酸。这么酸的果子,是不是更适合刚刚怀孕的女人食用?
据说,枇杷树的花、叶、根都可入药。如此说来,这枇杷树可真是浑身都是宝。
关于枇杷果,还流传着一个很有趣的笑话。
传说明万历年间,有人在枇杷成熟季节摘了些枇杷果送朋友尝鲜,写礼帖时将“枇杷四斤”写成了“琵琶四斤”。枇杷是水果,琵琶是乐器,这笑话闹得有点大。看了礼帖,朋友不禁哑然失笑,遂借题赋诗一首:
枇杷不是此琵琶,只为当年识字差。
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关于这个笑话,我并不认为送枇杷的朋友“当年识字差”。因为在重文轻理、生物科学不被重视的古代中国,能搞明白枇杷正确写法的人,除了神农氏以及药圣李时珍以外,恐怕没有几个。因而把“枇杷”写作“琵琶”也就不足为怪了。
……
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凝视、关注身边任何一个事物时,你会发现它们的后面竟有那么多有趣的故事,正如春天里枇杷树上刚刚长出的如花一样灿烂的新叶。
与真同在,与美同行。
亲们,
如若喜欢《大象光影》,
就请扫描,或者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
我在《大象光影》等你,
我们一道
与真同在,与美同行 !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大象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