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孔建华先生是我国中原笛派的创始人,赵松庭先生又是南派笛界的领军人物,师承于两位大师,汲取了两个门派的演奏要领,又促成了您怎样的演奏风格呢?在您看来,两种笛派的风格精髓以及所秉承的理念主张是什么?
张红阳:我在演奏风格上继承了两位大师的优点,可以说,现在的我站在舞台上不仅是在演奏,更是在享受,享受笛子、享受音乐,感染自己的同时感染听众。我认为我自己的演奏风格主要基于三点:一是扎实稳健的基本功,二是对作品充分、全面的表达,三是将风格、基本功与作品融为一体,借由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力与文化底蕴,将之展现于听众。毕竟民族器乐不像声乐,有歌词与听众交流,我们只能注重于每一个音符、音色的串联,加之演奏者通过自己的理解与诠释,来与听众缩短、拉近距离,令听众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享受音乐带给人的愉悦。
孔建华先生是集演奏、创作、教学、乐改于一身的演奏家,同时他又是中原笛派的创始人,在我国笛坛中占有显著位置。在我看来,孔建华先生所主张的理念就是“中”,即中性、中和。他以中原为本,海纳百川,兼取各之所长、之精华,继而形成了既有北派刚劲有力、激越奔放,又有南派诗意典雅、柔美抒情,刚柔并济的独特演奏风格,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中庸,相反,他的演奏具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浓厚的戏剧色彩及涌动的感情激流,扣人心弦、感人至深。
赵松庭先生作为浙派笛子的开山鼻祖,其笛艺精髓中浸润着十分明显的地域文化,地方特色十分鲜明。但同时赵松庭先生在笛子艺术上又显示出博大精深的艺术造诣。先生的演奏主张“南北兼蓄、刚柔并济”,既有南派的秀美、典雅、华丽,又有北派的粗犷、明亮、刚劲。就这一点而言,孔建华先生与赵松庭先生所秉承的理念与主张是共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