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乡愁地图】第三期. 锦绣至诚

【乡愁地图】第三期. 锦绣至诚

2022-04-14 21:29:54

记录发展变迁 铭记美丽乡愁


至诚农场梨花开放视频


锦绣至诚 梨花又开放

至诚

       至诚镇位于通江县东北部,距县城41公里,集镇居东经107°28′,北纬32°,东与龙凤场乡、南与唱歌乡、西与毛浴乡、北与板凳乡接界,为通江东北部物资集散中心。镇人民政府驻沙坝子。幅员面积100.2平方公里,海拔860—1100米,平均海拔950米,森林覆盖率为45.1%。属一类乡镇。辖14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100个村民小组、2个居民小组,3748个农户,总人口26401人,其中农业人口13761人。现有耕地面积10460亩,田面积7007亩,地面积3691亩。森林覆盖45.1%。平均海拔950米。全镇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主产水稻、玉米、油菜、薯类等农作物;养殖业以生猪、牛、羊、小家禽为主。
      境内曾是川陕苏区时红四方面军活动的中心区域,在九子坡村建立了九子坡村苏维埃政府,其间,驻扎该地的红十师28团在九子坡东南的佛耳岩凿刻巨幅石刻“平分土地”,整个字幅约400平方米,距地面22米,每字高6.95米、宽5.35米,笔画宽0.89米、深0.1米,,人称“石刻标语之王”。

                                  ——百度百科

至诚

        【至诚乡】 在县东北部,原名沙坝子,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县长陈伯良取《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之义,改称至诚,从此沿用。(一)民国后期(1935--1949)所置乡,治九子坡,属第四区,辖地有九子坡、龙凤场、长乐寨、板凳垭。(二)1950年新置至诚乡,属至诚区,次年分设塘房乡,1955年将塘房乡并入。1958年改建至诚公社,1983年复建至诚乡。辖10村,地理面积63平方公里。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盛产茶叶、油桐、中药材。 

                                   ——通江县志

至诚

      【至诚乡】 在县城以东41公里。居北纬32°00′,东经107°28′,海拔940米,现有人口2000余。俗称沙坝子,因两溪相汇,淤沙成坝而名。1932年底,川陕省苏维埃于此置

      沙坝子乡。民国33年(1944)冬,置至诚乡,并兴场设市。1951年置至诚区,为区公所、乡人民政府驻地。为县东物资集散中心之一,街房呈条块布列。


                                 ——通江县地域词典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观看至诚千亩梨园全景VR视频

                                至诚梨花(一)

    至诚梨花(二)

至诚梨花(三)

至诚梨花(四)

至诚梨花(五)

星球版至诚梨花

星球版至诚梨花


梨花

        天下的花中,要说白,当数梨花.春风荡漾,梨树花开,千朵万朵,压枝欲低,白清如雪,玉骨冰肌,素洁淡雅,靓艳含香,风姿绰约,真有“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的气势。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古时候,每逢梨花盛开时节,人们最爱在花阴下欢聚,雅称“洗妆”.唐朝时,这一风俗十分盛行,据《唐余录》记载:“洛阳梨花时,人多携酒其下,曰:‘为梨花洗妆’,或至买树.” 人们最爱用梨花作头饰,当时,汝阳侯穆清叔赏梨花曾赋诗云:“共饮梨树下,梨花插满头.清香来玉树,白议泛金瓯.……” 

       历代诗人钟爱梨花,留下了很多描写梨花神、气、韵、致的诗篇。                 

   《咏池上梨花》 王融

         翻阶没细草,集水间疏萍。

  芳春照流雪,深夕映繁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甲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长恨歌》 白居易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宫中行乐词八首》 李白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摄影编辑:杨为民  版权所有

 乡愁地图 往期回顾

【乡愁地图】第一期.梦里通江

【乡愁地图】第二期.金色新场

点击阅读原文 观看VR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