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背后的上海
最近妹子们天天追《何以笙箫默》,小编也深受感染,冒着婚恋三观变得不正的风险每天追剧。日子过得这么不学术,实在不符合小编向来严。谨。专。业。的形象。。。
《何以》一剧中大部分场景都是在上海,今天小编就来八一八剧中的魔都吧~!
场景一:魔都高架桥
何以切换场景中经常出现魔都的高架,最常见的分别是南浦大桥附近和东西高架南北高架交汇点。
南浦大桥
来张美腻的夜景
交汇点
上海高架最有名的,就是交汇点那根传奇的龙柱啦!
上海高架呈“申”字形,传说在九十年代中,当工程进行到关键的东西高架路与南北高架路交叉联接的接口时,作为高架路主柱的基础地桩怎么也打不下去。各种技术原因都经过研究,还是找不出问题,最后只能从玄学方面一试,主管领导请来了上海某寺庙的一位高僧。
高僧说该地有一神明灵物,所以桩打不下去,须作法事请出。高僧择定吉日,众人循其嘱咐,一切准备停当。法师焚香祷念,一一行事,事毕叮嘱某时某刻后即可打桩。如此这般之后,地桩竟然顺利打了下去,不偏不倚,完全符合设计标准,南北、东西高架严丝合缝。
场景二:开篇办公室=凌空SOHO
凌空SOHO在虹桥临空经济园区,由扎哈·哈迪德设计。虹桥临空经济园区位于长宁区西侧,毗邻世界最大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
凌空SOHO是扎婆标志性的流线型设计,无论是建筑形态还是室内、家具,都充满未来感。
场景三:何以琛家=中粮海景壹号
何律师家是剧中出现得很多滴场景之一,其实地就是浦东临江的中粮海景壹号,是妥妥的豪宅一枚。
客厅,看到左侧两栋楼没~一样的哟
华丽的主卧~窗户一样哒
19万一平,何律师的户型300平,约5700万吧~何同学芳龄28左右,乃真·高富帅。
场景四:宜市=多伦路
男女猪脚的故乡宜市,其实就是在上海多伦路地区取景哒。
“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上海从开埠时期的沙船渔村到三十年代的十里洋场直至形成今日东方大都市,经历了多少沧桑。而多伦路及其周边地区从一个侧面集中地展示了这个历程印迹和文化缩影。
、陈望道等名人故居,还有30年代时期鲁迅、茅盾、叶圣陶等文学巨匠以及丁玲、柔石等左联作家等人,曾在此频繁地进行文学交流的旧址。
兄妹和女主相遇地点,多伦路119号,夕拾钟楼。
何以玫父母家,多伦路145号,前身是中华艺术大学学生宿舍。
赵默笙妈妈家,永安里
场景五:咖啡厅+律所+杂志社+。。。=M50创意园
《何以》大量在莫干山路50号创意园区取景。莫干山路50号最初是徽商周氏家族企业的信和纱厂,后成为上海第十二毛纺织厂、上海春明粗纺厂。2005年命名为“M50创意园”,如今是沪上最热闹的艺术区之一,非常适合文青出游。
小以琛实习律所到后来当合伙人的律所,一直都是一个地方,M50的6号楼105。别以为换了软装大家伙就看不出来~~所以这是一个实习律师逆袭赶走原老板自己当合伙人的励志故事。
从小默笙等少梅到后来等何以琛的咖啡厅,也从未改变。
实际是M50的香风丽道咖啡馆。
以下场景皆为M50~~~~
场景六:机场=应晖美国办公室=长华讲堂=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这是一组充满槽点的场景。一开始看到机场这个桁架,觉得也蛮正常滴。
然后发现,办公室为毛出现了桁架君~?
然后在校园讲堂的时候又发现了桁架君,小样儿,不要以为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鸟!
桁架君真身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场景七:求婚教堂=世茂佘山艾美酒店教堂
大概从求婚场景开始,整个剧就陷入了狂虐单身狗的状态。默笙说喜欢旧的,这个教堂可一点都不旧,是近年新建的世茂佘山艾美酒店的教堂,专为酒店婚礼而设。
眼尖的童鞋不要激动,这俩不是一个立面,正立面在此,默笙妈咪的背影。
场景八:应晖香港别墅=绿城昆山玫瑰园
华丽丽的香港别墅,其实绿城在昆山的豪宅作品——昆山玫瑰园。绿城,专注高端住宅20年。不管地产界局势怎么变,各大地产商都不得不承认绿城的高端住宅质量望尘莫及。
全景在此~
看来还是律师大人临江豪宅比较贵呢,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场景九:二男撕逼地=国家开发银行大厦屋顶
这个是推测滴~根据陆家嘴厨房三件套(开瓶器、打蛋器、注射器)的相互关系,以及左侧上海信息大厦的小尖尖。
猜测在国家开发银行大厦上撕逼的说~
陆家嘴厨房三件套还挺适合都市科幻拍大片滴,有了三大法器,魔都越来越魔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