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僧楼镇琵琶垣|河津这个小村很不一般

僧楼镇琵琶垣|河津这个小村很不一般

2022-01-20 19:00:55



  本报记者 薛庆乐    近日,记者在僧楼镇琵琶垣村采访时,与村里老人交谈偶然得知:河津先贤隋末唐初大儒文中子王通、东皋子王绩在此隐居设教,大感震惊。回到家后,查阅资料才发现琵琶垣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僻壤山村竟是集儒、、道三教之大成的文化宝地。


  据查阅清光绪版《河津县志》卷二山川:“黄颊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即文中子、东皋子隐居之处。山半有袁达寨,一峰屹峙,前为傍通峪,峪口东西山对峙。入峪二百武,山迴涧曲,峰峦四合。东岩下有新旧石城,岩仰出似抱腹,城倚岩,甃石为之。新城北有石壁,高四丈,中开罅,相距尺许。内有石潭似仰翁,泉涌汇为池,名莲花池。池水流石间,循峪出,为白牛溪。溪上名和尚缠,有永兴禅寺。明季东山卸,今多断碑,即文中子授经地也,有东皋子《黄颊山诗》石刻。西山由峪口北上,路峻,名阎王坡。数里复折东北,有石楼,上狭下广,状方正似楼。东山壁立,崩崖尤峻削。西崖有文中子洞,洞北百武,繇佛殿陟石梯而上,又架木梁,梁西为王绩洞。峪外土壤广衍,或云即东皋也”。


  此卷明确记载了王通、王绩在此隐居设教,据村里老人讲,在傍通峪曾存有儒家文中子讲学处、王绩洞;道教庙山神庙、袁达寨、瘟神庙、土地庙;寺永兴禅寺、和尚缠等遗址,,皆数俱毁。


  值得一提的是,琵琶垣后山之山神庙,毁于明朝关中大地震,因此地震余震月动三五次者半年,未止息者三载,五年渐轻方止,导致山神庙所处之地,峰裂成谷,村里年长的老人儿时上山时,曾看到过嵌于两峰之间的山神庙残存部分,后因开山采石,遗迹无存。


  琵琶垣村不仅有丰厚的人文历史积淀,还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

  2015年,该村村民无意中发现傍通峪口右侧,紧依新建吉河高速路之前,发现山体神似一尊虎身人面卧像,其而貌之威仪,身躯之修长,肢体之伸展,无不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各路媒体对此天造地设的大自然奇观均作了详尽报道。顿然间“琵琶垣”三个字传遍了河东大地,“山神之像”一时也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慕名而瞻仰者纷至沓来。


  今年以来,琵琶垣村通过深挖历史文化资源,提出了“文化兴村”的发展设想,以在村北(虎身人面以南)复建山神庙为始,发展德孝文化。


  下一步该村计划对庙宇周围进行植被绿化,增强文物景点的观赏性;在庙前建设德孝文化广场,筑建德孝文化长廊,大力弘扬德孝文化;开发配套设施,对老村几十孔老窑洞进行修整,建设旅游避暑小山庄,同时再建一座敬老院,让老人颐养天年;逐步恢复傍通峪内人文景点,利用该峪“石瓮”山势奇险,别有洞天的特点,拓展旅游资源,推动该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