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让历史变得可见易懂。艺术史记录了过去的人们,也就是我们的祖先在世界各地、不同时期是怎样生活、有何感受、如何行动的。
文明中的史前遗址和早期文明中心
艺术史与其他的历史不同,因为过去的艺术品至今仍在我们身边。即使艺术家与观者相隔几千年,一对一的交流仍然存在。艺术的交流性让我们得以一睹前人的经历,更好地了解我们所处社会之前的社会,并使我们的视野超越文化界限。旧时的科学虽然有趣却鲜少实用,然而过去的艺术却可以和新艺术一样丰富生活。
对比不同社会环境中诞生的艺术,甚至是同一个社会不同时期的艺术,都没有。更好"或"最好"之说。更确切地说,艺术的差异性表现出了观念的差异性。巴勃罗·毕加索这样正确地阐释了艺术史的命题:
对我来说,艺术没有历史与未来。如果一件艺术品不能永远保持在当下的状态,那么我们完全没必要探讨它。希腊的艺术、埃及的艺术,或是其他过去的伟大艺术家的作品,都不是过去的艺术,也许应该说它们在今天比以前看上去更生动。
旧石器时期
在距今约20o万年前的非洲中东部,早期人类开始制造粗糙的石器。这些工具让我们的祖先拓展了技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周围的环境。从此,人类开始发展推理能力和想象力回忆过去,结合当下,展望未来。当我们变得具有创造力时,我们构思精神意象的能力使我们有别于其他动物。想象力是我们人类特有的优势。
在大约100万年前的非洲以及之后不久的亚欧,人们制造出更精密的工具,他们打磨石头做成锋利的刀刃。又过了25万年左右,人类才制造出形状对称的改良砍刀和手斧。对形式和功能之间关系的认识以及对优美形式本身的欣赏是艺术史的开端。
在10万年前左右,撒粉和串珠就已经作为陪葬品出现在各地的坟墓中。这些发现让考古学家知道了那时人们实行土葬仪式,不过这些装饰性物件的用途还有待研究。
最近的发现引起了有关艺术起源的争议。2002年,考古学家在南非的布隆伯斯洞穴挖掘出了也许是我们所知的最早的艺术品。在一块77 000年前的土壤层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几块赭石石刻,上面刻有符号状的标记。这些标记是横杠之间由斜线交叉连接的平行线,形成抽象的图案。这些刻痕看起来不像有任何实际用途,而更像是符号,或至少是装饰性纹样,这就使这些赭石成了至今发现的最早的装饰品。2010年,研究者们在附近的一处遗址又发现了一些刻有类似图案的鸵鸟蛋壳。许多考古学家推断,这些非洲遗址中有已知最早的艺术创作的实例。
赭石石刻,出土于南非布隆伯斯洞窟(约前75000)。长4″。
资料来源:照片由克里斯多弗·罕什伍德提供。
人们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发现了更多精美的旧石器时期的艺术品。最近的科学研究发现,最早的艺术品出现在4万年前,接近最后一个冰川时期的末期。当欧洲冰原的南沿向北退去时,猎人们跟随猎物搬迁。他们在地下洞穴的墙壁上刻画出这些动物的形象。
2008年,人们在德国西南部发现了现存最古老的人像。菲尔斯窟人像高度只有两英寸多,但已经有35 000多年的历史了。人像的女性特征被极大地夸张,身上多处刻有精密的细纹,双手紧贴腹部。头部的位置有一个环状物,可以穿过绳子将它挂在脖子上(环上有佩戴过的痕迹)。另一尊相似的人像是在奥地利北部发现的维伦多尔夫女人像,它比菲尔斯窟人像的历史晚了一万年。两尊人像尖尖的腿、模糊的面部细节、胸与臀的夸张表现都暗含某种意图,而这种意图我们只能猜测。这些人像也许是我们已知的最早的宗教艺术品了;有学者认为,这些人像塑造的是旧石器时期造物者——伟大母亲神的形象。这些从旧石器时期保留下来的卓越艺术品是我们将这个时期命名为石器时期的原因。而且菲尔斯窟人像被发现时,旁边还有一支三孔骨制笛子,这证明在那个遥远的时代,音乐已经诞生了。
菲尔斯窟人像(约前35000)。石刻猛犸象牙,正面图及侧面图。高2½″。
资料来源:H.杰森摄影。版权由图宾根大学所有。
维伦多尔夫女人像(约前2.5万—前2万)。石灰岩。高:4½″。
资料来源:akg-图片库/埃里克·莱辛。
欧洲旧石器时期的绘画风格与这些造型丰富的雕塑不同。人物的形象鲜少出现,即使有人物,其形象也比动物的更简化更抽象。这个时期的雕塑或绘画中表现的动物有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自然感。2012年,一些看起来像是描绘动物的绘画残片进入公众视线,它们是在法国南部市中心的多尔多涅区37000年前坍塌的岩洞中发现的。已知最古老的一套保存完整的绘画是1994年在同一地区的肖维岩洞中发现的。这些岩壁上用木炭和陶土颜料画的动物和其他图形都已有三万年的历史了。这些不知名的艺术家描绘出栩栩如生的马、犀牛、老虎和其他大型动物,其中许多动物现已灭绝。探险者曾在附近一个貌似祭坛的石板中间发现一具熊的骨架。
动物岩画,法国蓬达尔克肖维岩洞(约前28000)。
资料来源:法国文化与交流部文化事务地方司(罗纳一阿尔卑斯地区)考古地方处,第十号幻灯片。珍·克劳兹摄影。
学者们长期以来都相信写实的旧石器时期艺术的作用在于把动物的灵魂引领到与狩猎相关的仪式中。很多作家也相信这套理论。然而,仔细研究过足迹和其他考古遗迹之后,最近一些专家提出肖维岩洞和其他类似遗址应该是圣殿的学说。这些圣殿可能是年轻人依据对所绘动物的符号性或精神性联想举行仪式的地方。
世界上许多旧石器时期的艺术品都是在洞穴中发现的,而这些文物大部分都埋在地下,刻画在石头上。它们散落在世界各地,而原先这些地方的人们依靠打猎和采摘果实为生。
一些北美最古老的旧石器岩画是在犹他州发现的,这里淳朴的人们画出了穿着衣服的人的剪影形象。我们并不知晓这些魅影般的人像意味着什么,但它们丰富的细节是用陶土创作的,具有旧石器时期艺术品的特征。不同于历史更悠久的欧洲旧石器时期的绘画,北美艺术家很少刻画动物。许多考古学家推测,当地的部落举行的仪式也许能给我们一些线索,让我们弄明白这些幽灵般的作品的意义和功能。
大画廊,犹他州马蹄峡谷(前7400一前5200)。最高的人物高7′。
资料来源:帕特里克·弗兰克摄影。
岩石艺术雕刻,又称岩画,是在裸露的岩石上划刻或雕琢而成的。最大的岩画群之一位于澳大利亚西北海岸的皮丹尔群岛。在那里我们能看到布鲁普半岛岩画,有上千幅描绘人类、动物以及其他神话人物的琢刻。就像岩洞壁画一样,这些岩画的作用我们也只能猜测。这些画的年份也很难判定,因为它们暴露在外,远离土壤沉积。世界上还有为数众多的岩画也都因为这个原因而遭到损坏,就比如遭受了酸雨侵蚀的布鲁普半岛的岩画,而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威胁到这些岩画,它们很可能因此彻底损毁。
布鲁普半岛的岩画(接近1万年历史),澳大利亚西北部。
资料来源:罗伯特·贝德纳里克。
新石器时期
从旧石器时期到新石器时期的过渡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新石器时期的发源地可能是现在的伊拉克所在地,时间是公元前9000—前6000年,这时候人类逐渐从为生计奔波的迁徙猎人和采摘者过渡到生活相对稳定的乡野农人和牧人。农业变革——从游牧群体到小型农业团体的转变——稳定了人类的生活,催生出早期的建筑,带动了其他技术的发展。人们学会了使用新技术,随季节变化而劳作。由于食物和种子都需要储藏,所以黏土储藏罐自然就成了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手工艺品之一。
新石器时期艺术反映出生活方式的剧变。旧石器时期表现猎人健硕淳朴的艺术品被新石器时期表现农耕人们的几何抽象艺术取代。大约在公元前10000一前3000 年,家用品装饰的抽象设计风格非常连贯一致。陶罐上的主题元素大都源自植物或动物的形态。
我们可以在这个陶土广口杯上看到上述形态,这个陶土杯产自苏萨一一伊朗高原的第一个发达城市。密布的环形带是此地区简洁装饰的特征。杯子顶部由一排高度抽象的长颈鸟构成,鸟群下面是一圈与鸟反向奔跑的狗。最醒目的是抽象的野山羊,由三角形和环形组成。对比这只山羊和肖维岩洞中自然形态的公牛,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旧石器时期动物艺术的写实性与新石器时期艺术的抽象性的区别。
伊朗苏萨的陶土广口杯(约前4000),绘有野山羊的广口杯。赤褐色。高:11¼″。
资料来源:卢浮宫,法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会——巴黎大皇宫。
新石器时期最优秀的陶瓷中,有一些产自中国。甘肃省的这个保存完好的随葬瓮大胆地用相互咬合的花纹作装饰,这种花纹可能是从自然界中的螺线抽象而成的,而螺旋线中间的形状可能源自玛瑙贝的底部纹样。
中国甘肃的随葬瓮(新石器时期,约前2200),绘有装饰图形的陶器。高:14.125″。
资料来源:西雅图艺术博物馆,尤金·菲莱珍藏系列(51.194)。保罗·玛卡皮亚摄影。
大部分新石器时期的建筑原始粗糙,而英格兰中南部有一处很精妙的建筑——巨石阵。巨石阵为多层结构,总切共用时一千多年建成。最外层的环形沟渠和堤坎保持着最原始的状态,这部分大约是从公元前3200年开建的。堤坎被一条道路截断,这条道路与最北面冬至时的月升方位对齐。许多考古学家认为这个方位在葬礼中十分重要。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圆形的中间竖起了木结构。
英国威尔特郡的巨石阵(约前2000)
资料来源:版权由英国文物(Aerofilms收藏)所有。
随后,巨石(重达25吨)取代了之前的木结构,这些巨石是从19英里外的采石场运来的。人们用木材施工的方法把这些巨石排成一个半圆,周围环绕着柱子和楣石。其中的一些石头上刻有刀和斧,这些图案与在海峡对面的法国发现的天国守卫女神像的刻痕相似。人们还在巨石阵附近发现了很多坟墓,但这些坟墓已或多或少受损。照片之外的小道上有一块。“踵石”,它的方位与夏至时的日出方位一致。这些迹象引起了有关巨石阵用途的争论它究竟是太阳圣殿还是月亮圣殿?它是用来配合农业仪式,还是用于治疗,或是纪念逝者的?在其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巨石阵也许在不同的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涵盖了上述各种功能。
文明的开端
手工艺品标志着早期文明开始在不同时间、世界上的不同地方各自独立地显现出来。我们用“文明”这个词来划分出包含相当复杂的社会秩序和较高的技术发展程度的文化(或复合文化)这一概念。关键元素是农业和畜牧业供给的食物、事务分化、文字以及通过熔化铅和锡制成的青铜器。所有上述的进步之所以有实现的可能,只是因为有了城市中的合作性生活和农业团体。青铜器的兴起也使制造更强大的武器成为可能,从而诞生了更大的帝国。
在早期的主要文明中有四个富饶的大河流域:伊拉克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埃及的尼罗河、西部和的河,还有中国北部的黄河。
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古文明差不多在同一时代,在公元前4000年兴起,一直延续了3 000多年。不过这两个文明大不相同。城市文明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兴起早于古埃及。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被骇人的沙漠保护起来,所以埃及人能够享受几千年相对稳定的自治。而美索不达米亚的底格里斯一幼发拉底流域却难以在反复不断的人侵中自保,这个地区被不同的继承者们统治管理着。因此每个文明发展出了各自独具特色的手工艺。
古代中东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希腊人把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广阔的平原称作“美索不达米亚”,即“河流之间的陆地”。这块平原位于今天的伊拉克中部,与叙利亚和土耳其接壤。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兴起于这片平原最南端的苏美尔。苏美尔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车轮和犁。
苏美尔的城邦是的,宣布神圣法令的祭司选择统治者,。苏美尔人崇拜的是神庙中分等级的自然神,这些庙建在每个城邦!司名为通灵塔的巨大平台上。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废墟中仍矗立着这些蚀化的通灵塔,如乌尔纳姆通灵塔。《》中提到的通天塔也许就是一座通灵塔。
伊拉克乌尔纳姆通灵塔(约前2100)
资料来源:休珀斯托克艺术公司摄影。
通灵塔是传说中连接天堂和人间的“神山”概念的具象。通灵塔由晒干的砖块搭建而成,表面铺有釉烧制的砖块。两个或更多的小平台依次搭建在坚固的地基上,在最高的平台上是一座圣坛。这样的高度接近人们想象中神灵居住的天堂,也是男女祭司的圣殿所在地。由于缺乏石材,人们用砖块和木料搭建;最后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美索不达米亚建筑保留了下来。
通过研究修复的华丽的皇家里拉琴,我们可以想象出苏美尔奢华的宫廷生活。
a.正面饰板 b.共鸣箱
里拉琴,乌尔国王陵墓RT789修复的里拉琴(约前2650—前2550)。木镶金、天青石、贝壳和银。
资料来源: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及人类学博物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展品B17694,
图像a.#150888,图像b.#150029
这把里拉琴是在乌尔古城的国王陵墓中被发现的。大胡子公牛头是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中常见的皇室象征。相反,竖琴共鸣箱上镶刻的公牛和其他虚构的动物表现出一种简单叙事的风格。动物们呈现出人的形象,之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中的动物也是如此。上部的镶嵌板上有一个男人抱着两头大胡子公牛,这是苏美尔人创作的一种纹章设计,这种设计影响了之后许多文化中的艺术。上部的镶嵌板和描绘山羊和蝎子人的底部镶嵌板上的图案都应该是苏美尔文学经典《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场景。
苏美尔人所在的北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叫阿卡德。约公元前2300年,零散的苏美尔城邦在阿卡德国王的管辖之下。。很明显,这件做工精美的作品是从长期的传统中演变而来的。从精致的发式和有节奏感的装饰可以看出苏美尔风格的影响。英俊的脸庞显现出内心的平静坚毅。这种宏伟的形式设计和经由细心观察而产生的写实主义的结合是后来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艺术的特征。
尼尼微的阿卡德统治者头像(约前2300—前2200)。青铜。高:12”。
资料来源:德国慕尼黑希尔墨图片档案摄影。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不断受到本地竞争、外来人侵和军队力量消长的影响。不过这些混乱并没有阻止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
古埃及
尼罗河两岸的荒漠削减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从而使古埃及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建筑、绘画和雕塑风格,并相对稳定地保持了2 500年之久——甚至比自诞生至今的时间还长。在我们这个文化技术快速变更的年代,这样的艺术稳定性简直难以想象。
古埃及文明中最令人难忘的作品之一就是金字塔了。它们有着巨大的山型结构,是法老——被奉为神的统治者——的棺材安放地和纪念碑。大批工人切出巨大的石块,把它们运到建筑地堆砌起来,不用一点泥灰就造出了金字塔,金字塔的室内基本上是实心的,中间有狭窄的巷道通向小小的墓室。
埃及吉萨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约前2500);卡夫拉金字塔(前2650);吉奥普斯
金字塔(约前2570)。
资料来源:设计图片/休珀斯托克艺术公司。
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强调人过世之后的生活。保存尸体、照料死者在他们看来是延续死后的生命必不可少的工作。
皇室贵族死后,尸体经防腐处理,与随葬工艺品、工具和家具一道葬在金字塔或地下的隐秘墓室里。建筑师精心打造出重重机关,使这些墓穴免受外来的打扰。因此,我们对古埃及的大部分认识都来自类似的墓穴。
艺术造就了我们:纪念 纪念碑
古埃及的金字塔是世界著名的纪念艺术之一。作为法老的纪念碑,墓穴中放满了手工艺品、生活用具和家具,以供逝者来世使用。不过纪念性艺术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庄严的公共建筑到绘画作品,从装置艺术到纪念逝者的祭坛。,也可以是宗教的。在这里我们将讨论三种各异的纪念逝者的纪念艺术。任何形式的纪念艺术都很重要,因为它将我们和延续了几千年的人类历史联系在一起,使人类的生活显得更意义非凡而弥足珍惜。
圣彼得受到罗马天主教徒的追崇,他是罗马的第一位主教,也是这座伟大城市的教堂建造者。著名的圣彼得殉教地是个适合建造纪念碑的地方,而多纳托·伯拉孟特(Donato Bamante)于1502年动工建造的纪念碑则成为文艺复兴建筑的标杆。
这座建筑就是坦比哀多礼拜堂(Tempietto),又称“小教堂”,参考了为缅怀过世罗马皇帝而建的古代圆形纪念堂。它是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伯拉孟特借鉴古典传统创作出庄严的作品。他的设计基于对古典建筑的精细测量,并运用他对老建筑的知识成功平衡了礼拜堂的简约风格和装饰性。16根简约的圆柱映衬在方壁挂(扁的矩形柱)上,形成了两层建筑的圆形外观。伯拉孟特在方壁柱之间设计了透光的门道和深壁龛。建筑的
室内直径只有15英尺,不足以容纳礼拜集会的人群,所以这栋建筑是用来观赏而非使用的。排档间饰(圆柱上方的方形装饰板)上雕刻着的符号和器具的浮雕。尽管坦比哀多礼拜堂地处罗马的偏僻地区,但是它庄严肃穆的风格还是影响着之后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
多纳托·伯拉孟特,坦比哀多礼拜堂,罗马蒙托里奥的圣彼得教堂(1502-1510)。
资料来源:帕特里克·弗兰克摄影。
坦比哀多礼拜堂是为纪念宗教人物建造的,而一些纪念碑却是为无名氏而建的。例如,我们也许能想到美国华盛顿的阿灵顿国家公墓里那些无名士兵的坟墓。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是一位当代艺术家,为世界上不时发生的大型灾难中的受害者设计纪念碑。他的装置艺术《无人之境》(No Man'sLand)位于纽约公园大道的军械库,占地55 000平方英尺。前来参观的人会首先看到一面锈迹斑斑的由金属盒垒成的墙,这是真实的被忽视的名单档案系统。另一边是30吨旧衣服,整齐地排布成一个个矩形,环绕着中心一摞25英尺高的废弃衣物。一辆吊车定时吊起一些衣物,升到空中,再随意地抛下。背景音乐是人砰砰的心跳声。在我们这个远离饥荒、内战、和海啸的年代,波尔坦斯基的作品让观众仿佛穿梭于大灾难的无名残骸之中。装置展设在军械库这样的市政建筑中,更增添了纪念的气氛。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无人之境》(2010)。纽约公园大道军械库装置艺术。衣物,吊车,灯光和钢梁。
资料来源:纽约玛丽安·古德曼画廊和艺术家本人提供。版权©2013由纽约艺术家权利协会/巴黎法国图像及造型艺术著作人协会所有。
不过,纪念艺术没必要总是一副庄严肃穆的样子,阿马利娅·梅萨一贝恩斯(Amalia Mesa-Bains)的《朵乐丝·德里奥的祭台》(An Ofrenda for Dolores del Rio)就是个例外。整个装置做成了摆放祭品的台状祭坛,以纪念这位好莱坞的早期拉丁美洲银幕女神。朵乐丝生于墨西哥,在默片时代开始了演艺生涯,并于1933年出演音乐剧《飞往里约》(Flying Down to Rio)而达到演艺事业的高峰。20世纪40-50年代,她在众多墨西哥电影中的表现让她名声远扬。随后,朵乐丝又回到了好莱坞,并出现在一些电视节目上。几十年中,她美丽的外貌和优雅的举止都极具魅力。
阿马利娅·梅萨一贝恩斯,《朵乐丝·德里奥的祭台》(1984)。混合媒介装置艺术。
96 ”x 72” X 48”。
资料来源:华盛顿特区史密森美国艺术博物馆。图片版权©2013由史密森美国艺术博物馆/艺术资源/佛罗伦萨斯卡拉所有。
这个祭台采用了传统家庭祭坛的形式,就像许多墨西哥裔美国人每年亡灵节为已故亲人做的装置那样。这种传统可以追溯到墨西哥原住民未被征服前。艺术家为这位明星做了一件艺术品并把它放到了美术馆中,就这样,艺术家把私人祭奠转化成了公共艺术。她用剧照和宣传照搭建起祭坛,并缀以绸缎、花边头纱和披巾。地上铺着贮片盒、干花和燃烧了一半的蜡烛。祭台表达了一种与当时的主流文化背道而驰的审美观。梅萨-贝恩斯说:“这一代奇卡诺人在非墨西哥裔美国人的审美标准中受到排斥,而朵乐丝作为两种文化公认的美人,为在排斥中挣扎的人们注入了价值和能量。”这座祭台表达出对朵乐丝的感激之情,感谢她神性美丽的力量和她对纳斯特拉文化(也是我们的文化)的贡献。祭台上的物品是她的魅力、典雅和美丽心灵的象征符号。
许多古埃及建筑师的名字都因他们的作品而出名。其中保存完好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哈特谢普苏特女王陵墓,该陵墓由女王的司铎兼建筑师珊缪(Senmut)设计。雄伟崖壁下的斜坡和柱廊为祭拜仪式打造出华丽的场景。壁画和浮雕讲述着在哈特谢普苏特女王资助下进行的探索神的出生地的远行,以及女王诞生自太阳神阿门的故事。这座富丽堂皇的神庙在女王在位时就已经建好,巩固了她的统治地位,而其中的叙事艺术讲述了埃及历史上第一位著名女性统治者的功勋。
代尔拜赫里的哈特谢普苏特女王陵墓(约前1490一前1460)
资料来源:版权由汤姆·蒂尔所有。
古埃及雕塑的鲜明特征是结实紧凑的人体结构,象征强健的质感和明晰的几何结构,这些特性在古希腊的建筑中也同样有所体现。雕塑的最终成型由之前在石块表面描画的几何草图决定。孟卡拉国王和卡蒙若内比提王后雕像表现了对人体解剖学的关注,同时又保留了传统规则中的几何构造。雕塑者结合写实主义和抽象主义,表现出人像的力度、线条和稳定性。国王夫妇严肃端庄地站立着,这是皇室人像常出现的姿势。不过,人像仍透露出热情与生机,王后充满爱意地依偎着孟卡拉国王。
孟卡拉国王和卡蒙若内比提王后(约前2490一前2472),埃及吉萨孟卡拉谷庙。杂砂岩石。56˝X22½˝X21¾˝。
资料来源:波士顿美术馆,哈佛大学,波士顿远征美术馆,11.1738。图片版权©2013由波士顿美术馆所有。
这个时期雕塑的典型特征是左脚靠前的正规姿势、礼仪假胡子和与所刻人物融为一体的背景石块。
图坦卡蒙过世时年仅18岁,是最知名的古埃及君王,因为他的墓穴是唯一个现代发掘的完好无损的古埃及王室墓穴。这个小小墓穴中陪葬品的数目和价值足以解释自第一任法老时期起,盗墓者在埃及的频繁活动。图坦卡蒙的木乃伊棺中的黄金面具不过是他墓穴中上百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中一件。
图坦卡蒙墓木乃伊棺中的面具(前1340),嵌彩漆和宝石的黄金。高21¼”。
资料来源:。
古埃及艺术家运用各种媒介创作的大都是人物的全身正立像或侧面像。古埃及艺术家描绘物品或人物的角度都是他们最具特征的角度,这样就避免了随机性或视角变化引起的辨识差异(如《花园中的水塘》)。
内巴蒙墓穴中的壁画清晰地表现了打猎场景中的具体细节。它平面化地描绘出每个物体的基本构成元素,清晰明了。图中占中心位置的贵族的头、臀、腿和脚是侧向我们的,而他的眼和肩却是正对我们的。
古埃及底比斯内巴蒙墓中的壁画(约前1450)。绘于干石膏上。
资料来源:大英博物馆。版权由大英博物馆托管处所有。
人像的大小是由其社会地位决定的,这种规则称作“层次比例”。贵族的形象高大,其妻子略小,女儿则更小。
一家人站在芦苇和蒲草编成的船上,左岸是一片植物。画面生机盎然,艺术家对水下生物的描绘也毫不马虎。从精准的细节中,我们能看到昆虫、鸟类和鱼。图形背后是古埃及祭司的图像文字,也就是象形文字。
古埃及艺术对早期的古希腊有很大影响,之后,古希腊艺术成为西方艺术史上最重要的艺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