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明天听杨凤一讲昆曲的故事

明天听杨凤一讲昆曲的故事

2021-08-21 20:53:53

昆曲号称是“百戏之祖”,是中国最早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戏曲。


3月31日下午,2017年度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北京青年报主办的“谈艺说戏话北京”北京戏曲文化分享会,将走进北方昆曲剧院的临时办公地,请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杨凤一,为您讲述北方昆曲的故事。

对于今天很多年轻人来说,认识昆曲是从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开始,以后又有各种版本的《牡丹亭》。但是《牡丹亭》以外,昆曲的世界又是什么样呢?除了,昆曲又是怎样体现国恨家仇,或者英雄烈士的呢?


今天,昆曲分为南昆、北昆,这二者又是怎样的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的?乃至于,大家都说昆曲是一种典型的“慢”艺术,一支曲子唱下来,十来分钟也不新鲜,可是这样的艺术又如何演绎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呢?


这些疑问,在周六的活动上,杨凤一老师都将进行讲解和回答。杨凤一是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工刀马旦,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项目代表传承人,,代表剧目有《天罡阵》、《白蛇传》等。现任北方昆曲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在她就任北方昆曲剧院院长以来,相继推出了文华奖获奖作品《红楼梦》以及大都版《牡丹亭》《西厢记》《续琵琶》《董小宛》《怜香伴》《李清照》《孔子之入卫铭》等多部优秀剧目,为繁荣我国昆曲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


除了杨凤一老师的分享,活动现场,优秀的青年昆曲演员们还将演示昆曲的文戏与武打,带着大家一起清唱拍曲。


北方昆曲剧院

北方昆曲剧院于1957年6月22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正式建院。总理亲笔签名任命昆曲著名表演艺术家韩世昌为首任院长。


建院当天,,。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授予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由此确认了昆曲独特的文化特性以及它在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中的特殊价值。


北方昆曲剧院作为我国北方唯一的专业昆曲艺术表演团体,肩负着传承和弘扬昆曲艺术的重任。北方昆曲剧院建院近60年来,秉承“保护、继承、革新、发展”的艺术方针,以古今相因、革故鼎新为艺术创作思路;以弘扬北昆之豪放,取法南昆之绵长为特色,形成了豪放不乏细腻,传统兼具创新的独特艺术风格。继承、整理、演出了近30余部剧目,其中包括《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桃花扇》《琵琶记》《玉簪记》《宦门子弟错立身》《续琵琶》等传统剧目;创作、改编、移植了《文成公主》、《千里送京娘》、《飞夺泸定桥》、《南唐遗事》、等历史题材和现代题材剧目。这些剧目不仅深受观众的喜爱,还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和赞誉。

报名及活动地址


活动下午2点开始。读者可以在微信公众号留言报名,留下姓名和联系电话,届时会有工作人员电话联系确认。


已经在公号报名者的信息都已收到,将有工作人员电话联系您确认。


活动地址


由于老院址目前正在进行施工,北方昆曲剧院目前暂时搬到丰台马家堡东路106号院恭圣健身中心院内。


如果您用地图软件导航,请搜索“恭圣健身中心”。


公交出行,可坐地铁10号线,“角门东”站下车,从C口出,步行600余米(月桂树酒店旁),步行大约10分钟。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北青社区报宋家庄版

微信号:bqscsjz

《北青社区报宋家庄版》专注宋家庄周边乃至丰台圈信息,致力于打造开放共享的新闻信息交流平台生活,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也欢迎大家提供线索  。热线电话:0106590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