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心内弹琵琶,莫待春光老 ——记17级MSEM班龙泉寺春行

心内弹琵琶,莫待春光老 ——记17级MSEM班龙泉寺春行

2020-09-19 19:07:15

春分过后,正是携伴出游之时。北大光华2017级社会公益管理硕士班(MSEM)的20多名同学积极组织,于3月31日前往位于海淀区凤凰岭风景区内的龙泉寺,既作踏春,也作朝圣。

龙泉寺是一座汉传寺院,始建于辽朝应历初年,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龙泉寺拥有4万多名义工,设有14个大类公益项目,也是5A级社会组织,此外,龙泉寺发起成立的仁爱公益基金会在公益行业也享有盛名。无论是历史的积淀还是公益的践行,龙泉寺都值得去探访和学习。



虽然当日的北京雾霾锁城,龙泉寺的上空却独有一片蓝天。山门前两株遒劲的翠柏已伫立六百多年,寺内还有两棵上千年树龄、粗壮挺拔的银杏和两株古柏。寺内的独孔古石桥是目前北京市内最古老的单孔石桥。

北大光华2017级MSEM班的同学们追随寺内常住义工艺芳老师,边探访边聆听,获得了知识与心灵的启迪。

“回头是岸”——向内求己,重在发心

同学们十分荣幸地与负责基金会管理的贤书法师对话,请教了关于人生和公益方面的诸多问题。贤书法师都耐心一一解答与开示。

对于“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贤书法师说,苦海无边,是因为我们的心一直是在向外求,我们需要名利、财富、关怀、鼓舞、认同,我们所有的快乐都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而回头是岸是指,我们从此以后不再寻求外在了,而是回过头在自身寻求答案和快乐。

谈到“如何管理好人数众多的基金会”,贤书法师说,重在发心,信仰是基金会运作的基石。基金会的各级工作人员都是义工组成,大家能力有高低,但是信仰一致,发心为善,所以即使队伍庞大,大家互相有爱,更多的关注对方的优点,基金会管理有序,项目也公开透明,获得了公众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贤二动漫——与时俱进,方能立于不败

龙泉寺名声在外,也拥有大批的高学历人才。各位法师在潜心修佛的同时,还积极利用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帮助寺院管理和佛法推广。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防潮防水的龙泉寺图书馆和“贤二机器僧”。

同学们有幸参观了龙泉寺动漫制作中心,观看了贤二的动画短片,并请教了贤二的制作发展过程。寺院和佛法借助科技的力量不断与时俱进,给了同学们很多启发,其实公益领域也需如此,借助科技的力量,才能不断地前进,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龙泉晚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龙泉寺的大食堂内桌椅整齐,晚饭时刻座无虚席。这里的斋饭是由八方供养的,很多义工也会来帮忙。用斋的规矩是“止语”,专注用餐,但可以默念感恩。此外,筷子和碗不能碰出声响,不能浪费食物,用完餐后还有一个“水行"——将温水倒在碗里,连剩饭剩菜一起喝下,这样碗里就干干净净了。

同学们大都是第一次体验和感受寺院的斋饭,特别是“水行”之法,让大家真正感受到对食物的敬畏。斋饭虽然简单,但是让同学们印象深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更应珍惜粮食,珍惜现在的生活。

法师的启悟,贤二的创意,简朴的素斋,义工的分享,以及傲然伫立的古树和月色朦胧的古寺,给同学们的是感知,是回味,是常惭。

参访在意犹未尽中结束,相信这次的春行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上,还是在以后的公益职业中,都会给予同学们诸多的启发和帮助,以感恩惜福之心对待生活,践行公益。

供稿:北大光华2017级MSEM班  宋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