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
﹀
8月4日-11日,2017古堰画乡小镇艺术节暨“玩转画乡”旅游季在丽水市莲都区举行。为期八天的艺术节期间,游客和当地百姓可以在古堰画乡看画展、听音乐、游山水、品美食、聊艺术。“发现之旅”视频摄像大赛活动、古琴雅集、童画写生活动、二胡独奏表演、处州乱弹、绘画品鉴沙龙、地方民俗文化活动、提线木偶戏、艺术品拍卖、特色美食节、服饰手绘、插画制作、手工挂毯编织等30多项制作体验活动、50多项文化艺术活动让你和艺术“零距离”互动。
虽然艺术节只有短短一周左右的时间,但是古堰画乡这座艺术小镇所散发的人文气息和这里在从事与艺术相关业态的人们,则值得你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和体会。艺术节期间,《小康》杂志记者深入古堰画乡的民宿、画廊、艺术工作室,从他们的故事中,感受这座小镇由内而外的艺术涵养。
图:一默(本名:雷雅莉)与记者分享自己的故事(聂敏君/摄)
小镇艺术节的这几天,一默(本名:雷雅莉)可没闲着。
在古堰画乡经营着“濯泥山房”和“一默家”两间民宿的她要参与筹备三场“雅集”:8月5日和6日晚的“洞箫雅集”,8月7日晚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混搭演绎,地点就在自家民宿的会客厅。
邀明月,挽清风,枕江流,聆天籁。一曲洞箫《葬花吟》用细腻的声音传达出乐曲中的命运感,琵琶和大提琴合奏的《画心》让年轻人觉得既亲切又惊喜。
“这应该就是妙不可言的缘分。”一默笑着和记者说,从做老师到玩陶瓷到开民宿再到做音乐雅集,一切都好像是命运的安排,让她终于找到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状态,不断看到更好的自己。
她的故事,要从2011年10月18日的一个梦开始说起。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在玩泥巴。那种感觉特别真实,仿佛你真的在触摸那些带着凉意的泥土,和电影《人鬼情未了》里面的画面特别像。”一默说,当时的她正值人生的低谷,但是在那个梦里,她异常快乐。
醒来之后,一默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仿佛一个被困沙漠数日接近绝望的人,突然看到了一片绿洲。
对于她来说,陶瓷就是她的绿洲。
“梦到的事情马上就要去做!我就马上买了拉坯机,开始跟着书、跟着视频学做陶瓷。”一默说,虽然是个临时起意的选择,但是自从那一刻开始,世界仿佛都在为她创造机会。
2012年,一默创建了自己的陶瓷工作室,也因此结识了一帮天南地北的朋友。
“原先工作室就是自己玩泥巴的乐园,直到烧到第四窑的时候我才开始卖作品。”一默总是自嘲书生气很重,直到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她。
“中国是瓷器大国,她让我要把自己放在龙泉窑的发展脉络中来审视自己,尽一份力来传播陶瓷文化,但是传播的前提是要有资本,如果生活贫穷,哪有可持续的力量?”一默说,可能自己的经历挺励志,作品从一开始就卖的很顺利,第一笔就卖了4500块。
2016年初,一默辞掉了做了十五年的教师工作,专心做起了陶瓷事业。因为想给朋友提供陶瓷制作的体验场所,原先的工作室显得简陋局促,她来到古堰画乡寻找新址。就这样,古堰画乡标志性景观大樟树旁的一栋两层青砖老屋迎来了新主人。
店招是一块朽烂百年但顽固异常的苦楮木,上刻“濯泥山房”四字,濯泥是陶瓷制作中的一个环节——淘洗泥土。招旗是一面藏青色的土布,上书“手作、艺宿”。推开虚掩的门,老屋门微微发出“吱呀”一声,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瓷器。
山房一楼是店铺也是茶室,在这里一默会客交友,也展示、销售自己做的陶瓷作品;店铺里间,是一个开放式的厨房,除了主人自己使用之外,还可以给客人自助使用;最重要的陶瓷工作室,民宿的客人若对陶瓷感兴趣,也可以在里面玩泥制瓷。二楼有两间房间,并没有过多的装饰,古朴而自然,仿佛一位看尽千帆的智者。
一默在微博上这样评价:如今,我开了坐拥无敌江景的第二家民宿,我依然爱我的第一间民宿一一濯泥山房。她更像我的书房,茶室,闺房……和我一样,依然有很多人爱她,爱她的丰富,也爱她的朴拙;爱她的独立,也爱她的缺憾。
一默所说的拥有无敌江景的第二家民宿,就是“一默家·雅集”,八间房间被《诗经》里的植物名称来冠名,名字中的色彩与空间软装色调也相呼应。
因为房间临江,湿气比较重,在我们采访期间,一默特意留出了十分钟时间为客人晒被子和蒲团垫子。“还是要真诚吧,这个装不出来,客人都能感觉到。”她一边拍着被子,一边笑着说。
图:记者和一对来自英国的夫妻聊他们住在“一默家”民宿的感受(聂敏君/摄)
图:Airbnb上住户对“一默家”的点评
当被问到为什么会从做陶瓷到做雅集?一默回答,这也许就是古堰画乡这个艺术小镇的独特魅力。
“我们雅集的艺术总监柴昀喆老师去年来古堰画乡旅游,在江边吹《牡丹亭·游园惊梦》中的《皂罗袍》,我是遂昌人,一听到这个片段就被吸引过去了。”一默说,“没想到柴老师是性情中人,聊到兴头就说干脆做一场即兴雅集。”
让她吃惊的是,柴老师开出的乐器清单都能在古堰画乡这个小镇轻而易举的借到,就这样他们第一次近距离聆听名曲,也从此开始邀请国乐演奏者来到“一默家”做雅集及现场技艺交流。
“我的幸福感是我在画乡找到了归属感,找到了家的感觉。不仅是情感的家,更是艺术创作的家。”一默的感触不用多说,从她自信的笑容中,我们已经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