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芜湖为“吴头楚尾”之地,浩浩长江经芜湖流向古吴国流域。南宋时,在青弋江口中江塔与接官厅之间建一座“吴波亭”,由芜湖状元张孝祥书额。元代欧阳玄赋诗:“几回送客舣吴波,月上芜城夜若何!”。芜湖古八景之一的“吴波秋月”由此得名。
吴波亭建于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据史料记载吴波亭建筑古朴典雅,雄浑大观。木石结构,飞檐翘角,六根油漆红柱支撑着,矗立在石垒的高台上,有梯形石阶伸向水里,两边扶手栏杆游廊联结江岸。这里,濒临长江,风景秀丽。堤柳飘丝,古塔凌霄,成为了古代芜湖民间、官府迎来送往之所。
图为清乾隆年间《芜湖县志》中所绘的“吴波秋月”
客人来时从吴波亭迎接上岸,客人走时从吴波亭送上船。著名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就曾记载,他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七月十九日到芜湖吴波亭的情景:“过大小褐山矶......至芜湖县,泊舟吴波亭”。知县吕昭问亲自到吴波亭迎接,共赏江景。
图为民国八年《芜湖县志》中记载的“吴波亭”
吴波亭既是迎进官舟之处,同时也是古人清秋赏月的极佳处。这里帆骛齐飞,江天一色,每当清秋之夜,皓月当空,波澜不惊,静影澄壁,人们称此景为“吴波秋月”。 元英宗延佑年间,欧阳玄曾任芜湖县尹三年,主持评定了“芜湖八景”,并为八景作了题咏。其中一首就是《吴波秋月》。首联为“几回送客舣吴波,月上芜城夜若何。”
“吴波秋月”从此成为芜湖著名景观之一。凡文人墨客、商贾行旅之人,皆慕名而来,一边欣赏江上明月的景色,一边把酒言欢,吟诗作赋,或寄思乡之情、或感造化之美。
吴波亭
【明】王孜
江天秋色深,露湿蟾光冷。
水晶簾不收,卷动山河影。
我欲吹洞箫,中流坐渔艇。
吴波秋月
【明】郑延
东吴日落晚风静,
秋水平铺湛明景。
月轮飞上青天来,
影浸玻璃三万顷。
何人举棹击空明,
身在清虚界里行。
闲把玉萧吹楚调,
夜深疑有蛰龙听。
吴波秋月
【明】黄箎
万顷玻璃一色秋,
水光蟾影两悠悠。
冰壶倒浸银河冷,
玉兔高悬夜气浮。
客舫纵横依断岸,
渔灯明灭隔中洲。
阿童歌罢沧浪曲,
闲着渔蓑理钓钩。
明初,朱元璋率军渡江,在芜湖与元兵展开一场激烈争夺战,县城变成废墟,吴波亭也焚毁不存。合肥人杨僻来任知县,重建了吴波亭,并增建了六楹屋宇作为迎送过往官员的馆驿。明末,清军大举南侵,吴波亭又毁于战火。
清道光年间,赣南关道王泽退休回芜,在镜湖边筑“希右园”(即今柳春园附近),滨岸有水阁凉亭。他自谓“不识吴波亭所在,临流阁榜字题新”,就水阁题名以复旧观。于是,这里便有了一座湖边吴波亭。礼部尚书黄钺告老回芜后,因与王泽是挚友加姻亲,二人常在这里吟诗作画,黄钺刻有“吴波亭长”石印一方,以此怀念当年“吴波秋月”的胜景。
如今,随着时间的流逝,吴波亭虽早已湮没于历史的尘烟,但沿江之畔的滨江公园成为了一道更加亮丽的风景。
秋夜,当一轮明月升上天空,喧闹的市声逐渐平静下来,我们凭依江畔,依然可领略那“吴波秋月”的韵味,聆听那古人吟诗作赋得的声音!
来源:芜湖档案
➤【独家】镜湖区2017年公办幼儿园电脑派位招生方案出炉!请转告身边适龄儿童家长!
➤大美芜湖上央视啦!新宣传片讲述你心中的江城!
➤【回望镜湖】除了长街,这些芜湖老街巷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