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是南方名姝,却与塞上名城大同有着不解之缘,大同人民至今谈起王昭君,仍如数家珍。据史书载,王昭君字嫱,西汉南郡秭归( 今湖北秭归) 人,汉元帝时入宫。当时宜中妃嫔宫女甚多,元帝命画工绘其形象,按图召幸。宫人皆以重金贿赂画工,独王昭君不肯。画工毛延寿等故意在昭君容貌图上加了瑕疵,使昭君不被召幸。竞宁元年( 前33 年),匈奴单于呼韩邪入朝,与汉通好,“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汉书 · 匈奴列传》),元帝答应从后宫选择。昭君报名请嫁。元帝召见,方知昭君美艳无双冠于后宫,想要反悔又恐失信于胡,只好忍痛割爱,以昭君赐单于。
王昭君远嫁匈奴,其出塞的路线与苏武返国的路线一样,也路经大同( 当时平城)。今大同市留下了两处关于王昭君出塞的遗迹。一是城区大西街46 号院( 原名东胜店)千百年来一直被称为琵琶老店。该店是个客馆,与乐器本无关系。得名的缘由,是王昭君出塞远嫁时路经平城,人困马乏,于是在这个客店小憩数日,昭君每日都以 弹奏琵琶来排遣自己即将远离汉土的依依不合之情。此后,这个客馆就被称为琵琶老店,名扬塞城,为胡汉各族人民所景仰。另一处是在市博物馆内,珍藏着“琵琶老店”匾一块,相传为唐代著名书法家法家柳公权所书,虽历尽沧桑、字迹受损,而柳体笔力遒劲的风貌犹存。
唐懿宗咸通年间,节度使段文楚亲将此匾挂于琵琶老店门上,此后一直为后人所珍爱,并流传至今。而历代文学、音乐、绘画往往以“昭君出塞” 为题材,对此反复咏叹,可谓见仁见智, 不乏名作,足见昭君出塞影响之深远。正如杜甫《咏怀古迹》专咏王昭君那首诗中所描写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独留青冢向黄昏”,昭君的身世实在凄凉,她远嫁匈奴,为呼韩邪单于的宁胡阏氏。阏氏是匈奴单于妻妾的称号,大阏氏才相当汉的皇后。史载呼韩邪单于有数阏氏,生子十余人。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生一子,名伊屠智牙师,被呼韩邪单于立为右日逐王。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也不是什么 ”恩爱夫妻”,呼韩邪生前嬖爱呼衍王二女,即长女渠阏氏,次女便是大阏氏。汉成帝建始二年( 前31年)呼韩邪单于死,结束了昭君与他仅三年的婚姻,大阏氏之子立为复株累若鞮单于。按照匈奴 “父死,其妻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的风俗,复株累若鞮单于“复妻王昭君”,生二女,长女称须卜居次,次女称当子居次。复株累若鞮单于立十年而死,以后史书中再不见关于王昭君的记载。虽然她和蕃远嫁的社会历史意义深广,但若从王昭君个人的遭遇来看,其一生坎坷不平,实为悲剧人物。
长按二维码关注大美大同
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