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观南音新作《相聚在宝岛》有感

观南音新作《相聚在宝岛》有感

2021-10-15 04:11:53

作词:涂堤;南音作曲:卓圣翔;编曲配器:郑步清 

主唱:杨雪莉 连方红;伴唱、演奏:厦门市南乐团


《相聚在宝岛》【寡北】


(曲唱)海风飘飘,海泳漫潮,旧街老树鸟只困了,夜是这么地静悄悄。咱相聚宝岛台南府城头,过去的沧桑酸甜苦辣,受尽煎熬,你我相看,欲说还休,难话乡愁,对酒当歌正是时候。 


(念白甲)记得六十年前,你当壮丁抓去海峡那一边,渺无音信。阮日日三顿饭,照样摆着你的碗筷,父母临终时声声呼唤你。(念白乙)来到只隔海峡,朝朝望,心难舍,情难断,怎奈五更梦一场,恨将竹扫柄做洞箫,风晨雨夕,箫声和泪,泣血心飘零。 


(曲唱)噫唏...往事莫提起,物换星移。少年朋友又唱又跳,今宵难忘,欢乐今宵。让幸福填满胸襟,让希望寄托在两岸人民。唱歌吟诗全都出自咱的心里面。愿祖先的歌谣日日唱日日新。轻快声喉尽都展露在眉梢,轻快声喉惟妙惟肖。海上明月,啊圆圆圆,从今后两相依,永世不分离。


观南音新作《相聚在宝岛》有感

文:郭茂楼


 “黄鹤楼上吹玉箫,江城五月落梅花”。


序曲,沁人心脾的闽南式“泡茶”场面伴随着洞箫神韵映入观众眼帘,人们很自然地联想起题旨“相聚在宝岛”相见欢的情景。“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此刻,主人公神情凝思。六十年前,“烽火照西京”,孤村抓壮丁的一幕幕心酸往事浮现在眼前(编者按:该作品以漳州东山岛铜砵“寡妇村”真实故事为题材),沉郁而悲凉,戚戚惨惨泣泣,“白发三千丈,缘愁似更长。”然而,时空转换、坚冰解冻,两岸你来我往,相聚宝岛,欢聚笑语。


短短几分钟表演,作词者涂堤把时代的悲欢离合浓缩在丽中显古,一唱三叹的剧情里,作曲者台湾卓圣翔以擅于表情达意的“寡北”主曲调,以及旋律装饰音的起伏变化,根据内容不同而异,如怨如慕,由厦门南乐团表演开来,荡人心魄。该节目于2010赴宁波比赛获奖殊荣,载誉而归,荣获“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曲艺最高奖)节目奖”,实现了福建省曲艺牡丹奖零的突破,极大地展示了福建古老曲种的艺术魅力。(文/郭茂楼 2012/2/11发表于福建南音网)




【新闻链接

南音《相聚在宝岛》喜摘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


本报讯(记者 龚小莞)前日下午,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经过4个月的评选,在南京正式揭晓6大类44个奖项。由福建省曲艺家协会选送、厦门市南乐团表演的福建南音《相聚在宝岛》摘得牡丹大奖节目奖。


牡丹奖节目奖全国仅五个,竞争异常激烈,厦门市南乐团首次出征便告捷。据悉,这是“牡丹奖”自2000年设立至今,福建省首次获此殊荣。


《相聚在宝岛》是厦门市南乐团在南音创新方面的又一次尝试,由闽台南音艺术家首度合作。厦门著名乡土作家涂堤女士写词,台湾著名南管作曲家卓圣翔谱曲,厦门市南乐团优秀演奏员郑步清编曲。《相聚在宝岛》采用念唱结合的方式,舞台视觉清新亮丽,音乐曲调和乐队编配既完整保留了南音所特有的艺术本色,又较好地融入了新的音乐元素,如和声、复调及现代作曲和配器技法,从形式和内容上注入新的活力,受到专家一致肯定。


中国曲艺牡丹奖是中国曲艺艺术最高奖,包括节目奖、表演奖、新人奖、终身成就奖、曲艺理论奖、文学奖6大奖项。本届牡丹奖评选吸引了全国71种地方曲艺参加,曲种数量创历届之最。获得表演奖的艺术家中,刘兰芳、戴志诚、句号都是观众喜爱的名角,相声表演艺术家唐杰忠获终身成就奖。(本文转载自《厦门晚报》2010.9.16日 本地.文化新闻版)



音频来源:厦门市南乐团

编辑:李宝霞(福建南音网执编)

不忘初心,唯爱南音。

【福建南音网】由台北市两岸南管音乐推广协会理事长林素梅老师于2006年发起创办,致力于为南音爱好者打造一个学习、交流、互动的平台。网站设立南音新闻、文库、图库、教学、曲库、影像、社团、名录、商城等专栏。目前得到独家授权和参与制作的南音作品有:《南管曲牌大全+10cd》、《南管指谱详析+24cd》、《唐诗宋词南管唱+24DVD》系列专辑、《现代诗词南管唱+10cd》、《乡土风情南管唱》,《茶乡清曲》《古韵新声》、《禅偈诗词南管唱》等。

福建南音网.编辑室

网址:www.fjnanyin.com

邮箱:fjnanyin@163.com

执编微信:18030028937

新浪微博:@福建南音网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南音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