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二千五百多年的春秋时期,秦国君王秦穆公的夫人生下了一女,其时恰逢有人献了一块璞给秦穆公,琢之得碧色美玉。穆公之女满周岁时,宫中把这块美玉和其他珍宝装在盘中让她抓取,根据她所取之物以测看她的性格喜好,女独取此玉,弄之不舍,穆公因此给女取名弄玉。后来弄玉慢慢长大,姿容绝世不说,十分聪明伶俐,特别喜欢吹笙,不用乐师指教,能自成音调,吹笙技艺可谓纯熟高妙。穆公命巧匠把那块美玉剖刻成笙,弄玉吹之,声如凤鸣。穆公钟爱弄玉,专门修筑重楼给她居住,名曰凤楼。楼前有高台,亦名凤台。
弄玉十五岁那年,穆公想给她寻求夫家。弄玉说:“必须要找一个精善吹笙的人,能与我唱和,我才同意。”穆公使人到处寻访,终不得其人。一天,弄玉在楼上卷帘闲看,见天净云空,月明如镜,于是吩咐丫鬟焚香,她取出玉笙临窗而吹,笙音清越,响入天际。微风拂拂,忽若有和之者,其声若远若近。弄玉很惊奇,赶紧停止吹奏,侧耳静听,和声亦止,余音犹袅袅不断。弄玉很是怅惘,如有所失,倚着窗子遥望了半夜,直到月斜西山,方才将玉笙置于床头,勉强就寝。
迷糊中,她做了一个梦,梦见西南方天门洞开,五色霞光,照耀如昼,一个美丈夫羽冠鹤氅,骑着彩凤从天上款款而下,落站在凤台上,对弄玉说道:“我是太华山的主人,上帝命我和你结为婚姻,当以中秋日相见,宿缘应尔。”说罢,美丈夫从腰间取出一管赤玉箫倚栏吹奏,他刚才骑坐的彩凤也跟着展翅鸣舞。一时,凤声与箫声唱和共鸣,宫商协调,相映成趣。弄玉神思迷然,问道:“此何曲也?”美丈夫答道:“此《华山吟》第一弄也。”弄玉又问:“曲可学乎?”美丈夫回道:“你我既成姻契,教授与你又有何难?”说完,便走过来牵执弄玉的手。弄玉猛然惊醒,梦中景象却宛然在目。
天亮之后,弄玉把梦中之事告诉了穆公,穆公叫孟明根据弄玉在梦中见到的形象到太华山去寻访。孟明领命去了,到了山下,山人告诉他说:“七月十五日,山上来了一个异人,在明星岩结庐独居,每日下山沽酒自酌,到了晚上,必吹箫一曲,箫声四彻,闻者忘卧,不知道是个什么人。”孟明道过谢,登上太华山,到了明星岩下,果见一人羽冠鹤氅,玉貌丹唇,飘飘然有超尘出俗之姿。孟明知是异人,上前作揖行礼,问其姓名。异人回道:“某萧姓,史名。足下何人?来此何事?”孟明说:“在下乃本国右庶长百里视,吾主为爱女择婿,女善吹笙,必求其匹,听闻先生精于音乐,吾主渴求一见,命我来奉迎。”萧史说:“我粗解宫商,别无他长,不敢辱命。”孟明说:“同见吾主,自有分晓。”萧史不再推却,遂随孟明一同下山,进了秦宫。
孟明先见穆公,奏知其事,然后引萧史入见。穆公坐在凤台之上,萧史拜道:“臣山野匹夫,不知礼法,伏祈矜宥!”穆公见萧史形容潇洒,有离尘绝俗之貌,心中先有三分欢喜,乃赐坐于旁,问道:“听说你精善吹箫,亦善吹笙么?”萧史道:“臣只会吹箫,不会吹笙。”穆公道:“本欲觅吹笙之侣,可箫与笙不同器,看来不是适合的人。”并使眼色叫孟明把萧史引退。弄玉遣侍者传话给穆公,说箫与笙同类,萧史既然精善吹箫,为何不叫他吹奏一曲来听听呢?穆公同意了,于是叫萧史奏箫。萧史取出赤玉箫一枝,玉色温润,赤光照耀人目,一看便知是稀世珍品。才吹奏一曲,清风习习而来。奏第二曲,彩云四合。奏至第三曲,见白鹤成对,翔舞于空中;孔雀数双,栖集于林际;百鸟和鸣,经时方散。穆公大悦。弄玉早在帘内看见了,欣然暗喜道:“他就是我夫无疑了!”
周柏生《吹箫引凤》
穆公复问萧史道:“你知笙、箫何为而作?始于何时?”萧史回道:“笙者,生也,女娲氏所作,义取发生,律应太簇(十二音律中之第三律);箫者,肃也,伏羲氏所作,义取肃清,律应仲吕(十二律中之第六律)。”穆公问:“能再说详细些么?”萧史道:“臣执艺在箫,请但言箫。昔伏羲氏,编竹为箫,其形参差,以象凤翼;其声和美,以象凤鸣。大者谓之‘雅箫’,编二十三管,长尺有四寸;小者谓之‘颂箫’,编十六管,长尺有二寸。总谓之箫管,其无底者,谓之‘洞箫’。
周链霞《吹箫引凤》
后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溪,制为笛,横七孔,吹之,亦如凤鸣,其形甚简。后人厌箫管之繁,专用一管而竖吹之,又以长者名箫,短者名管。今之箫,非古之箫矣。”穆公问:“你的箫声为什么能把珍禽异鸟吸引来呢?”萧史答:“箫制虽减,其声不变,以似凤鸣,凤乃百鸟之王,故皆闻风声而翔集也。昔舜作箫韶之乐,凤凰应声而来仪,凤且可致,况他鸟乎?”萧史应对如流,音声洪亮。
佚名 《吹箫引凤》
穆公大悦,对萧史说道:“寡人有爱女名叫弄玉,颇通音律,我愿把爱女指配与你为妻,以成家室。”萧史敛容辞拜道:“萧史本山僻野人,安敢当王侯之贵乎?”穆公道:“小女有誓愿在前,欲择善笙者为偶,今天见到你的箫能通天地,格万物,更胜于笙多矣。况吾女复有梦征,今日正是八月十五中秋之日,此天缘也,卿不能辞。”萧史只好拜谢。穆公命太史择日婚配,太史奏今夕中秋上吉,月圆于上,人圆于下,乃使左右备具汤沐,带萧史去洗浴,又赐新衣冠更换,送至凤楼,与弄玉成亲。
第二天早上,穆公拜萧史为中大夫。萧史虽列朝班,不参国政,天天居住在凤楼之中,不进火食,只有时候喝几杯酒。弄玉学其导气之术,渐渐的也开始不吃东西了。萧史教弄玉吹箫,为《来凤》之曲。约居半载,忽然一夜,夫妇于月下吹箫,遂有紫凤集于台之左,赤龙盘于台之右。萧史说道:“我本上界仙人,上帝以人间史籍散乱,叫我整理,于是在周宣王十七年五日把我降生于周之萧氏,为萧三郎。至宣王末年,史官失职,吾乃连缀本末,备典籍之遗漏。周人以我有功于史,遂称我为萧史,至今有一百多年了。上帝命我为华山之主,与你有夙缘,故以箫声作合,但是不能久住人间,今龙凤来迎,可以去矣。”弄玉欲辞其父,萧史不允,说道:“既为神仙,当脱然无虑,岂容于眷属生系恋耶?”于是萧史乘赤龙,弄玉乘紫凤,自凤台翔云而去。今人称佳婿为“乘龙”,正谓此也。
肖玉田 安鹤旭 《吹箫引凤》
这天晚上,有人听到太华山有凤凰鸣叫。次早,宫侍报知穆公。穆公听之,惘然叹道:“神仙之事,果有之也!倘此时有龙凤来迎寡人,寡人一定视弃山河如弃敝屣耳!”随后,穆公命人到太华山到处寻找,杳然无所见闻,于是在明星岩修建祠堂,每年以酒果祭祀,至今称为萧女祠,祠中时闻凤鸣也。
广东 邱思泽 翁舜娇 陈楚娴 章习丹
《吹箫引凤》(刺绣作品)
六朝鲍照有《萧史曲》诗云:
萧史爱少年,嬴女吝童颜。
火粒愿排弃,霞雾好登攀。
龙飞逸天路,凤起出秦关。
身去长不返,箫声时往还。
又江总亦有诗云:
弄玉秦家女,萧史仙处童。
来时兔月满,去后凤楼空。
密笑开还敛,浮声咽更通。
相期红粉色,飞向紫烟中。
(原文选自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本文选自《梦忆箫声第几桥:中国历代咏箫诗词集萃》张志学 编著)
您的关注与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长按识别下面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