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流创作 >你家里的这些老物件,有可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你家里的这些老物件,有可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05-25 17:04:50

你家里的老物件,或许有另一个名字!

时光流转,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中,岁月总会留下些什么,经过时间的打磨历练,变得珍贵有意义,它们或许沉寂在柜子的最上头,或许静静躺在角落里,积了灰,变了色,却更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它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历久弥新,传承永不停止,在你的家里,或许就有这样一件东西,写满传承的真谛!


满族欻嘎拉哈

东北姑娘爱玩嘎拉哈,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嘎拉哈,可是备受追捧的娱乐项目之一。

满族歘嘎拉哈来源于女真人时代,是以猪羊骨为游戏器具,创编的一种游戏,流传数百年,经久不衰。         

嘎拉哈满语称作“ga  cu  ha” ,多为猪、羊等腿胫骨,成六面形,其上下左右四面分别称为“坑儿”、“背儿”、“轮儿”、“珍儿”。

嘎拉哈的制作比较讲究,是把羊或猪的“嘎拉哈”经过蒸煮刮净去肉脱脂,然后上色。因为原色的嘎拉哈不好看,所以大家都要给嘎拉哈上色,通常要上成红色或绿色,但以红色最多,这样做出来的嘎拉哈也非常精致,很漂亮很美的。

嘎拉哈最常见的玩法有两种,一为抓,将嘎拉哈撒于炕上,手执鸡毛毽或内装石子谷粒的小布口袋,上抛,按规则抓起若干嘎拉哈,再将毽子或口袋接住,以抓接迅速准确为胜。

二为弹,多为全家人或小伙伴们共同玩耍。冬闲时节将嘎拉哈撒于炕上,分伙弹,每伙若干人分头上场,弹中对方嘎拉哈可归为己有,直到将对方嘎拉哈弹完为止。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玩法,均被人们所喜爱。



显顺琵琶演奏

琵琶音最好,解说别离难。作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琵琶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

木质音箱、四根琴弦,手指轻挑慢拨,琴声悠扬,武曲气势恢宏如千军万马,文曲清丽委婉如微风佛面,《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昭君怨》至今流传。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千日琵琶百日筝,琵琶的弹奏对演奏者要求极高,演奏者的弹挑速度只有在每分钟 180 拍以上才可将乐曲表达完整。

在吉林省的辽源市,有全国唯一唯一一所琵琶专业学校——显顺琵琶学校,由中国琵琶之乡杰出传承人周显顺先生创办。

周显顺先生创造出独有的“弹挑速度训练法”使学生在短短一年,甚至最短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即可达到每分钟 208 拍。 为弘扬和传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推广和普及琵琶这一中国古老的民族艺术,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9年6月,显顺琵琶教学被评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蒙古族马头琴

蒙古族马头琴,因琴首雕有马头而得名,是蒙古族历史上较为悠久的一种弓弦乐器。马头琴从它产生那天起,就成为蒙古民族喜爱的乐器而广为流传,它已经伴随着蒙古民族走过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早期的马头琴主要担当史诗说唱及民歌的伴奏,一首民歌就是一支马头琴曲,人声起便可琴声合,尤其是同蒙古民族的“乌尔图道”(即长调民歌)相结合,更具草原文化的韵味。

琴声悠扬,草原广阔,马头琴是前郭县蒙古族最常使用的的蒙古族民间弦乐器。辽阔的草原、呼啸的狂风、悲伤的心情、奔腾的马蹄声、欢乐的牧歌……一把马头琴,演奏出了蒙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2006年9月1日,前郭县1199名马头琴选手的广场齐奏,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并且该项目于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注:该项目被评定为国家级项目时,原项目名称“蒙古族马头琴”修改为“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族象棋

象棋起源于3000年前的古,经中国传入半岛,再由半岛传入日本,发展为中国象棋,象棋、日本将棋。   

象棋又称高丽将棋,在高丽王朝时期就已传入了,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象棋起初叫象戏,到了王朝初期改名为象棋。王朝时期,象棋得到广泛普及,在农村成为老人消遣的游戏。19世纪中叶,随着人移居中国,族象棋传入中国并在民间得到传承和发展。

族象棋源于中国传统象棋,并且密不可分。经过数千年的传出和传入过程,棋子摆法和部分行马法与中国象棋有相同之处,但是行棋规则比中国传统象棋要灵活得多,唯独对炮的走法限制较死。         

在族聚居区,下象棋是人们茶余饭后最喜爱的活动之一。街头巷尾,人们三五成群下棋的景象随处可见,弈者苦思冥想,观者献计献策,其乐融融。

族象棋历史悠久,是族世代传承下来的传统体育项目。是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积累下来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全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以区别于其它民族的特有风格独树一帜,不论是在专业队比赛中,还是在群众性的体育娱乐活动中,族象棋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着一席之地。  



族洞箫

族洞箫是中国族独有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乐器,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

高句丽史《乐志》记载,洞箫属于中国唐代乐器,在李朝世宗时期,从西亚经中国传入半岛。据史料记载,在四世纪中叶高句丽壁画中,已经有了吹奏“箫”这种乐器的场面。从14世纪开始,箫被改良成洞箫并使用于音乐实践,逐渐成为民族的传统乐器。  

洞箫演奏艺术于十九世纪末传入吉林延边,每逢节日或乡村有婚礼、花甲、生日典礼,就会有洞箫演奏。

位于吉林省东部延边族自治州的珲春,是我国唯一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的边境小城。这里有“雁鸣闻三国,虎啸惊三疆”的独特地理位置。珲春西向20多公里处,有一个群山环抱的乡村。这里河流密集因此被取名为密江,密江乡是延边州有名的“洞箫之乡”。

族洞箫音乐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注:该项目被评定为国家级项目时,原项目名称“族洞箫”修改为“族洞箫音乐”。)    



传承不分形式,非遗不分形态,或许是一件物品,或许是一种技艺,又或许是一种习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是祖祖辈辈生活智慧的结晶,是值得现在的一辈人研读的文化形式。



第一旅游网是中国旅游报官方网络媒体,《旅游参谋》微信公众平台是第一旅游网吉林频道新媒体矩阵之一,为旅游爱好者提供最专业的咨询服务。更多内容请关注《旅游参谋》。

主编:旅游参谋长

编辑:旅游参谋

合作:18943012885

微信:red2885

第一旅游网综合整理,图文源自网络,如侵删~

转载请注明出处

旅游参谋

离你最近的旅游专家



实用|高效|专业|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