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这里是山东商报徐玉芹教育工作室。
今儿值班的还是老徐。
这个版块要给大家分享的,是高考答题技巧,还是来自山师附中心理专家卢敏老师。
卢敏老师指导高考多年,经验丰富,咱们山东商报高考交流群的铁粉应该都知道她。
一起来看看卢老师的分享:
一、应试答题的基本策略
应试答题真的存在技巧吗?
一些同学可能有疑问,他们认为会就得分,不会就不得分,哪里有什么技巧问题。其实不然,在考试中确实有许多同学因技巧不当而丢分,也有许多同学因掌握了答题技巧而得到了没有希望得到的分数。
小张今年将参加高考,他信心百倍。,有一道论述题,他本来掌握得不错,可答题时他没有采用老师教给的方法(先写要点,然后以要点为中心组织内容),而是采用要点与内容同时写的方式(即写完第一个要点,围绕这一要点组织材料,然后再写第二个要点……依次类推),他觉得写得很顺手,可走出考场与同学一对答案,才发现少写了一个要点,小张真是追悔莫及。
其实,这就属于因答题技巧不当而丢分的现象。
我们再看一下小李:
小李在一次英语的标准化考试中,还有一分钟下课时,她还有十几道题没有答,怎么办?
如果这时还是争分夺秒的思考,则一道题可能也答不完,小李当机立断:
“蒙”!
怎么“蒙”?
她灵机一动,迅速看了一下前面的答卷,发现选择答案中"A"比较少,于是,小立拿起笔,在没有回答的题上都选择了“A”,铃声响了,小立交了一份完整的答卷。
当她走出了考场,与同学对答案时发现,后面“蒙”的题中竟对了三分之一,小立开心极了。
从小民和小立的不同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
应试答题中是否讲究技巧其结果是不一样的。
掌握了答题技巧不仅可以减少丢掉那些不该丢掉的分数,而且,还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分数。
那么,应试答题中都有哪些技巧呢?
1、客观性试题的答题技巧
所谓“客观试题”,是指那些答案固定、比较简短的试题。
因为答案相对固定,考生没有发挥的余地,而且评分时也比较客观,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存在中间状态,因此称之为客观性试题。
客观性试题包括:排列题、简答题、填空题、匹配题、是非题、选择题等形式。
在如今的考试中,由于考卷的标准化,客观性试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主要是由于这种题型命题的灵活性大,覆盖面广,回答一道题只需花很短的时间,但在一份试题中可以包含大量的材料,而且这类题型有利于考察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客观性试题中选择题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形式。
下面我们就以选择题为例,介绍一下客观题的答题技巧。
(1)清楚选择题的特点,依据其特点答题
选择题的特点是:答案已在卷面中给出,考生所要做的是,把正确的答案找出来。
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一个再认的过程。
人的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主观题中主要靠回忆来答题),而再认与回忆比就其难度来说前者比后者要相对容易一些,也就是说,人们识记过的材料可以回忆的一定能再认,而能再认的则不一定能回忆。
所以,我们在回答选择题时应充分利用再认的优势,要把问题和答案结合起来考虑,这样往往很容易找到答案。
而有的同学在答选择题时,则不懂这个道理,他们常采用读完题后,不看所给的可供选择的答案,而是自己通过回忆在头脑中搜寻答案,待找到后,再与所给的答案相对照,这种方法往往是既费时准确性又很差。
(2)认真读完所给的每一个可供选择的答案
在选择题中,所给的可供选择的几个答案并不是可以清晰地判断出对与错,每一个答案可能都有一部分是正确的,但整体看却是不正确或不完整的,所以每一个答案都可能会很诱人。
因此在审题时,我们一定要把题从头到尾读完,包括问题及所给的全部可供选择的答案,这样才会发现其中哪个答案是最正确、最合理的。
而有的同学却只读了前两个或三个答案后,看差不多少,就草草地做出了结论。
(3)在答选择题时,要从前往后把你认为完全正确的题先做完,然后再做那些模棱两可的题
对自己把握不大的题可采用排他法,尽可能排除你认为不正确的答案,这样在剩余的答案中进行选择,其正确率就会高一些。
另外,在答案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尽量选择那些包含内容最全面的答案,而在答案不太明确的情况下,我们应相信自己最初的感觉。
因为从心理学角度看,人在遇到一个问题时首先反映的答案一定是他曾经记过的,但由于记忆不牢固,在确认的过程中,常常会否定自己最初的正确反映,许多同学都曾因在考场中改变了最初的决定,走出考场后追悔莫及。
(4)当时间不够用时,应抓紧时间把所有的题都添上答案
具体做法可采用前面我们提到的小立所采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科学之处在于:
选择题中的正确答案一般都是按比例相对平均的分配在A、B、C、D中。
不可能在一张卷纸中,其正确答案都落在A、B上,而C、D中没有,所以,依据这一特点,在最后关头,小立的做法是可取的。
当然,上述的一些方法,还应考虑一下前题条件,即在评分原则中,猜错是否倒扣分,如果倒扣分的话,那么在没有百分之五十以上把握的前提下,最好就不要再去选择了,否则,不但不能得分,反而会因此而丢分,那样就会得不偿失了。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选择题不要把答案写在草纸上,再往卷子上抄,找到答案后应立即写在卷纸上。
曾有过这样一个学生,从来做事都是谨小慎微,在一次比较重要的考试中,谨慎起见,先把答案写在了草纸上,想检查完了再往卷纸上抄,没想到待抄写时,时间已来不及了,只好眼睁睁的看着已经答完的题,丢在废纸上。
2、主观性试题答题技巧
所谓“主观性试题”,是指答案不完全固定,而是要求考生自己组织材料,回答问题,故也称“发挥性题目”。
因这类试题比客观性试题更能体现个人的具体情况(如对知识掌握及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和个性,同时教师在评卷时可作出更多的主观、独立的思考和评判,故称做“主观性试题”。
主观性试题包括:简答题、问答题、论述题及作文等。
在回答这类问题时,考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审好题
说到审题,许多同学都懂得应该怎样做,可真正能作到审好题的同学却不多。
要审好题,必须准确的理解题意。
这就要求考生仔细阅读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词,进而找出问题的中心,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使材料限定在试题所要求的范围内。
如:历史考题问:中日战争的导火索是什么,这时关键词在“导火索”上,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词,才能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2)依据问题组织材料
不善于组织材料,任意的将事实堆砌是绝对得不了高分的。
而要组织好材料就需要认真思考,恰当安排,恰当安排则必须以认真思考为基础。
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列出答题要点(或称提纲),有了要点,答题就有了方向,循着这个方向答下去就不会跑题,另外,列出答题要点还可以防止我们前面提的考试时出现的遗漏要点的错误,从而,使你的回答即清楚又全面。
列好提纲之后,则需要围绕提纲做全面而深入的论述,用有说服力的材料阐明自己的观点,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选材时不要因为材料小而丢弃,有时,即使小的材料在说明观点时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组织材料的过程中,还要掌握问题问到什么“程度”,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不要所答非所问,如:简答题则不必组织过多的材料,否则即浪费时间又没有必要。
(3)合理安排时间
一份卷纸中主观题不可能只是一道,这就需要我们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合理的安排好时间。
一般情况下应先答你认为十分有把握的问题,这会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然后再攻克难关,如果时间不够用,在交卷之前,应抓紧时间把未完成的部分以纲要的形式列出,这可以使损失降到最低点。
(4)保持卷面整洁
主观性试题因需要考生自己组织答案,所以一些学生在腹稿没打好的情况下匆忙下笔,结果写完之后又发现不妥,结果勾勾抹抹,使卷面看起来很不整齐,评卷者在头昏脑涨的情况下看到这样的试卷是绝不会手下留情的。
二、应试作文答题对策
作文可以说是所有的考题中分量最重的一道题,因为其答题所用的时间比较长,分数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一般占语文卷总分的40%),而且因作文的题目千变万化,让人摸不着头脑,使得考前复习如大海捞针。
因此,作文成为一些考生考试中的最大障碍。
有的考生一想到考作文就会产生恐惧心理,并且因这种恐惧心理影响了对语文试卷中其他问题的解答。
所以,掌握应试作文答题对策,不仅是作文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也是取得语文考试成功的重要保证。
而考生在应试作文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写跑题
所谓跑题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文不对题,它是指:文章没能抓住中心思想,材料的组织偏离了主题,即所写内容与题目不符。
如:在一次语文考试中,作文题目是“春天的田野”,从所给题目看,文章的中心词是田野,同时,又给了“田野”以特定的范围,即:“春天的”。
然而很多考生错误的理解了题意,在组织材料时把重点放在了“春天”两个字上,忽视了对“田野”的描写,结果写出的文章成了“春天的故事”。
(2) 材料不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些考生因平时不注意积累,应试作文时无话可说,虽能抓住中心,但想要论证中心观点时却找不到合适的论据,想要表达中心思想时又找不到恰当的词汇,因此写出的文章,即使论点正确,但因材料不足,词汇贫乏,也不会得到好的成绩。
(3)结构混乱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中心突出、材料充足,还应做到段落清晰,结构安排合理。而许多考生在应试作文中常常忽略这一点。
在头脑中没有构思好的情况下,匆忙下笔,想到哪写到哪,结果是中心不突出,段落不清晰,前后不连贯,这样的文章就如同一团乱麻,使人看不出头绪。
(4)时间安排不当
有一些考生在应试作文中,由于没有规划好时间,导致应试作文失败。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前半部分花费时间过多,等写结尾部分时时间已不够用,仓促之间胡编乱写,有的甚至因时间不够文章变的有头无尾,这样的文章无论开头写得怎样好,也不会取得好成绩。
二是前紧后松,一些考生因怕时间不够用,看完题目,简单想一下,匆忙下笔等到将要写完时才发现,还有好长时间,再重新审视前面所写的东西,才发现有许多不当之处,想要改写,又无法下笔,只好带着遗憾走出考场。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前面基础知识部分所用时间过多,等到写作文时,时间已所剩无几,匆忙之中,草草做答,结果可想而知。
(5) 卷面过于杂乱
平时作文时,审题、选材、构思、起草都有充裕的时间,从草稿到定稿反复修改之后再抄写清楚,所以,一般文面比较整洁。
而在应试作文中,不可能象平时那样有充足的时间,所以只能一稿写成,这样一些考生因下笔时考虑不周,待写完之后,又去修改,结果把卷面弄得乱七八糟,有的句子看到前半句,看不到后半句,因此,丢了不少冤枉分。
以上是考生在应试作文中常出现的问题,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的出现,考生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认真审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灵魂,作文时如果没有弄懂题目,那么写出的文章就会文不对题,这样的文章,无论论据多么充分,词汇多么丰富,也不会有好的分数。
如:作文题目是:“我与老师”,而有的考生由于没有正确的理解题意,把“我与老师”写成“我的老师”,由于在组织材料时没能在我和老师之间架起桥梁,写出的东西偏离了主题,使得失分惨重。
因此,审题可以说是作文成败的关键。
而要想做到审好题,首先,要弄懂题目中每一个字的含义,不放过所给的任何要求。但有的同学在审题时只草草的看一下,然后提笔就答,结果因不认真,漏掉一些关键性词语而使所写文章不合要求。
如:1995年全国普招作文试题是根据寓言《鸟的评语》写一篇200字左右的鸟的对话,不少考生精力集中在对话二字,忽略了“评”字,由于内容不合要求,失分甚多。
其次,要做到审好题不仅要看到文题的表面寓意,还应能理解题目的引伸涵义,这样才能真正抓住文章的中心,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关于这一点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发。
北宋后期,画坛上流行以诗情入画的风气,当时皇家宣和画院在选拔画师时,常常以诗句为题进行考试,有一次画院的考题是“野渡无人舟自横”,许多应试者觉得很简单,不假思索,挥笔便画,有的画江边停留着一只小舟,有的画一只乌鸦在船尾呱呱乱叫,等等。
都以为抓住了“无人”的题旨,结果此类画全部落选,被选中的一幅画的是一个船工在船尾吹笛子,这就抓住了关键,因为诗中意思“无人”是指没有要摆渡的客人,没有渡客,就突出了野渡的荒凉,突出了船工的寂寞。
可见,我们在作文时也应象作画一样,不仅要看到问题的表面意思,还要能够领会其中的深刻的寓意,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2)清楚各种文体的结构及要求
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如果掌握不好,写出的文章就会不符合要求。
如:1987年的作文试题是根据提供的六项材料,写一篇"简讯"和一篇议论“短文”,有的考生在写简讯时,只是考虑篇幅简短,忽视了简讯和议论的严格界线,结果将简讯一文写成了议论文,因此而丢分者十之八、九。
从这些考生的教训中,我们可以看出每种文体的结构及要求是作文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
(3)先想后写,理清思绪
作文实际上是先想后写的过程,而且“想”是更重要的一步,只有“想”得好才能“写”得好。
所谓“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构思,即在提笔写作之前心中要有一个关于这篇文章的大致轮廓,必要时可以写一个简单的提纲,围绕提纲组织材料,这样才会使文章结构清晰,中心突出。
(4)注重材料的组织
通过构思考生已架起了文章的框架,然后就需依据中心组织材料了。
在这一环节中考生应尽量挖掘出头脑中的材料,丰富的材料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说明问题,但同时也要注重材料的典型性,类似的材料该舍就舍,否则,材料过多不仅篇幅不允许,还会使文章显得过于繁杂,且有画蛇添足之感。
(5)时间安排得当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构思和写作象绘画绣花一样需要精雕细刻,一般要经过长时间的认真思考,而应试作文时间紧迫,不可能让考生有充足的时间去仔细酝酿,如果在构思上用的时间过多,成稿时间就可能不够用。
因此,考生在应试作文中要合理安排时间,在规定的时间里必须拿出完整的文章来。
关于时间的安排一般来说:
构思过程应占整个作文时间的三分之一,落笔的时间占三分之二,而在这三分之二的落笔时间里,开头和结尾应占一半的时间,因为一篇文章,如果能有一个好的开头和一个精彩的结尾,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
(6)文字上要力求生动形象
如果说文章的结构是人的骨架而材料是人的肌肉的话,那么文字则是人的五官了,而一个身材再匀称,但五官不端正的人,也谈不上漂亮。
因此,考生在应试作文中要力求文字的生动形象,让人读了之后不仅明白了你写的是什么,而且,还应有一种美的享受,这样的文章才算是好文章。
(7)时刻记录下自己的灵感
我们在写作文时,常常会产生一些灵感,而这些灵感有的时候与正在撰写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关系,这时可把这些灵感用草纸记下来,待用时可作为很好的材料。
如有的考生在写中间部分时,会突然想起结尾应该怎样写,这时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待写结尾时可能又想不起来了,所以,及时记录下思想的火花,可以让你的文章更精彩。
三、如何攻克难题
从入学升始,考试便成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考试面前,即便是最优秀的学生也曾遇到过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我们不知从何人手,甚至不知所云,有的虽略知门道,但解题的过程又极为复杂,通常我们把这类题称之为难题。
1.遇到难题时常出现的过度反应
学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一般都比较紧张,但不同的人紧张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同学的紧张比较适度,这种适度的紧张,可以帮助他们集中思想,调动已有知识经验,理清思路最大限度地解决难题,可有的同学,遇到这种情况则紧张得要命,以至考场上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行为,无法集中注意力。
具体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变得急促,甚至出现手或腿微颤的现象,头脑一片空白,想不起关于这道题的任何知识,无法理清解题思路,想要暂时放下难题,接着往下做,可心理却始终惦记着那道题,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下面的试题中,从而使平时能够很好解决的问题,也出现思路混乱,有时还可能出现“舌尖”现象,即明知答案却一时想不起来,感觉整个卷面的每道都变成了“难题”。
2.遇到难题时出现过度反应的原因
(1)对难题心理准备不足
通常,比较优秀的学生,由于平时学习成绩不错,对自己在考场上的表现寄予了较高的期望,这样,他们中的一些人就会带着很危险的想法走进考场。
张宇飞就是这样一个同学,他是班上的数学课代表,又是学校数学奥林匹克大赛第一名,所以,他在高考走进考场那会儿显得比别人都自信的样子,昂头挺胸,他自认为复习得十分充分,加上过去的老底子,不拿150分也会有130分以上的分数,可没想到第三道题就卡住了,一个几何题好象并不难,但就是不会解,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他开始害怕了,忽然产生了一种天灾人祸的感觉,他开始觉得脸发热、手心出汗,无法集中注意力,就这样他的数学考得一塌糊涂。
(2)曾经有过的失败经历的影响
有的同学,本来某科的成绩一直不错,但由于某种原因,在某次考试中,有一、二道较难的题没解出来,使自信心受到冲击,失败的阴影一直笼罩在心头,久久不能忘怀,这使他们在以后这一学科的考试中一遇到稍难一些的问题,便产生“大概又要考糟了”的恐惧心理,其结果正被自己言中,导致一次次考试的败。
王强就是这样一个学生,他的物理成绩一直不错,可在一次期中考试时,由于复习得不全面,一道较难的题没能解出来,从此之后,王强遇到物理考试中的难题就紧张,在这种紧张状态下,这些难题十有八、九都解不出来。
(3)不合理的认知所导致
一些考生在遇到难题后,头脑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信念,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有:
“别人一定都会的。只有我解不出来”,
“这道题不会做, 我就全完了”……
上述这些不合理的认知往往具有一定的自我暗示性,它可以降低一个人的自我评价,使人对克服困难的信心不足,从而导致考生面对难题“攻而不破”。
而要想改变上述状况,考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考前心理应有足够的准备
像中、高考这样大型的考试,可以说是对一个人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测试,遇到难题是很正常的,没有难题反倒不正常,因此,在考前,考生心理上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想到走进考场就是为了找难题,如果所有的题都能顺利解出,那考试还有什么挑战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才是一个成功者的素质。
另外,考生应认识到,对于一个人来说,精力毕竟是有限的,由于某种原因,考前复习的不是很全面,从而影响了考场上对问题的解决,这也是常有的事,常言道,老虎还有打盹时,何况人呢,如果张宇飞这类考生,带着这样的潜台词走进考场,那么,在他遇到难题时就不会发生上述情况。
(2)考前适当调整动机水平
人的行为是受动机支配的,一个人行动的动机比较弱时,就会降低其行动效果,相反如果动机水平过高,则会使人处于一种高度的紧张状态,这会影响其行动的效果,只有动机水平适当,人才会精力充沛,全面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因此,考生考试前不能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太高,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曾有一个考生,在考前给自己定下,非清华不读的目标,带着这个目标,他走进了考场,在考场上,当他遇到难题时,头脑中想到的是自己立下的誓言,结果,因紧张过度而导致面对难题不知从何下手,最后,考试成绩连重点线都没能达到,更别提那最高学府了。
所以,我们要把动机调整到适当程度,只有将目标放在眼下的考试中,而不是把焦点放在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上,才会有更加专注和高效的状态。
(3)学会分析自己认知中不合理的因素
考场上,当你面对难题产生不合理的认知时,应学会分析自己认知中不合理的因素,
如:遇到难题时,当你产生“别人一定都会做,只有自己解不出来”这样不合理的信念时,你不妨分析一下自己的成绩在班级中的名次。
如果你这一科的成绩历来都不算很差,那么,当你在这一学科遇到难题时,别人也一定同你一样,觉得题目很难,如果所考学科恰是你的薄弱环节,那么遇到难题是很正常的,不应过分紧张,应该想到,这科你遇到难题,下科别人也会遇到难题,这样平均起来,你仍然处在班级中原有的位置上,不会落后。
所以,某一科中某一道题没有解出来,并不会对全局有太大的影响,而且也许因为没有在这道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人反而解答了后面更有价值的问题,得到了更多的分数,这样想问题,在遇到难题时,就不会手足无措了。
(4)遇到难题后,集中思想冷静思考
考场上遇到难题后,不要想一些其它的事情,
如:一些考生在遇到难题后,首先想到的是如果这道题不会做,将可能出现什么样的结果,结果,越想越恐惧,越恐惧则越想不起解题方法。
所以考生在遇到难题时,应把注意力集中在这道难题上,这样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其实,有些题目看起来很难,但你仔细分析一下,它只不过是把各方面的知识综合运用起来而已,所以,对这样的问题只要冷静思考,调动起已有的知识经验,就会找到解题的思路。
而对那些解题过程比较复杂的问题,关键是要理清思路,思路清晰了,问题也就比较容易解了。
因此,遇到难题后,不要在没思考前先被难题吓倒,而要知难而进,这样,才会愈战愈勇。
(5)不要存侥幸心理,胡乱答题
一些考生遇到难题后,不在思考上下功夫,而是东拼西凑,胡乱答题,这样做的结果是,既浪费了时间,“歪打正着”的可能性又很小。
(6)如果遇到难题后一时解不出来,可暂时放一下
有些同学愿意钻牛角尖,遇到难题后不解出来誓不罢休,这种做法其实很不可取。
因为遇到难题后之所以没能一下解出来,很可能是受思维定势的影响,那样,无论怎样绞尽脑汁,仍然是此路不通,这时如果暂时放一下,继续做后面的题,那么,你就很可能从原来的定势中解脱出来,找到新的解题思路。
另外,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沟通的,暂时把难题放一下,可能在解下面问题的时候,会对这道题有所启发,从而找到解题思路。
(版权说明:以上内容由山师附中提供,作者卢敏。版权归作者及原刊发平台所有。如有异议,请与76968279@qq.com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相应处理。)
山师附中卢敏老师关于不同类型高考试题的应试技巧,就分享到这里。
感谢卢敏老师的爱心分享。
再广而告之一下:
新公众号“老徐说高考”( ID:laoxustory)2月27日已经恢复讲故事了。
在那边,老徐主要讲述自己跑高考新闻13年以来经历过的那些人和事。
如果你也想听,搬个小凳子到隔壁来找我……
还没有进群的亲,如果想加群,请直接加三群,咱们大群、二群不进新人。山东商报高考交流QQ群群号就在下面大红色的群名片中。
进群时两条要重点提醒一下:QQ资料要完整,进群验证信息要真实。
这两条都没问题,在门口等着管理员审核就好。
我在高考群里等您来。
觉得内容不错,请戳一下大拇指告诉我。也别忘了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需要的人看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