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洞箫音乐文化研究》(李晋源(韩))这篇论文在以往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有关的考古学、民俗学、律学成果,对中国洞箫音乐文化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考察研究和论述.全文包括五个部分.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阅读下载
目录:
绪论 | 第8-11页 |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洞箫类乐器 | 第8页 |
·中国洞箫音乐文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一)有关洞箫类乐器起源以及衍变方面的研究 | 第8-9页 |
·对历代洞箫类乐器名称的解释与研究 | 第8页 |
·对洞箫类乐器管口校正问题的研究 | 第8-9页 |
·对新发掘的洞箫类乐器方面的研究 | 第9页 |
(二)有关洞箫类乐器物质构成的研究 | 第9页 |
·关于洞箫类乐器的构造与形制 | 第9页 |
·关于洞箫类乐器参与的乐队组合以及乐谱 | 第9页 |
(三)有关洞箫类乐器音乐形态方面的研究 | 第9页 |
·宫调理论 | 第9页 |
·演奏技法 | 第9页 |
·旋律发展手法与曲式结构 | 第9页 |
(四)有关洞箫类乐器社会功能的研究 | 第9-10页 |
(五)有关洞箫类乐器对外交流方面的研究 | 第10页 |
·本文立意与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论文立意 | 第1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1章中国洞箫类乐器的界定与历史名称衍变 | 第11-22页 |
第1节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1页 |
第2节中国洞箫类乐器的历史名称与衍变 | 第11-22页 |
·文献中的洞箫类乐器 | 第11-13页 |
(一)无背孔的洞箫类乐器 | 第11-12页 |
·籥(或“龠”) | 第11页 |
·篴(或“笛”) | 第11-12页 |
(二)有背孔的洞箫类乐器 | 第12-13页 |
·长笛、短笛 | 第12页 |
·尺八 | 第12页 |
·太常笛 | 第12-13页 |
·箫管、尺八管、中管 | 第13页 |
·考古文物中的洞箫类乐器 | 第13-21页 |
(一)新石器时期的历史文物——贾湖骨笛 | 第13-14页 |
(二)汉代的洞箫类乐器 | 第14-16页 |
(三)3-5世纪的洞箫类乐器 | 第16-17页 |
(四)隋、唐时期的洞箫类乐器 | 第17-19页 |
(五)宋、元时期的洞箫类乐器 | 第19-20页 |
(六)明、清时期的洞箫类乐器 | 第20-21页 |
·中国洞箫类乐器的发展脉络 | 第21-22页 |
第2章中国洞箫类乐器音乐的物质构成 | 第22-34页 |
第1节乐器构成与形制 | 第22-24页 |
·洞箫类乐器的构成 | 第22页 |
·洞箫类乐器的形制 | 第22-23页 |
·洞箫类乐器的特性 | 第23-24页 |
第2节中国洞箫类乐器参与的乐队组合形式 | 第24-29页 |
·历史上洞箫类乐器参与的乐队组合形式 | 第24-28页 |
(一)先秦时期 | 第24页 |
(二)秦、汉时期 | 第24页 |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 第24页 |
(四)隋、唐时期 | 第24-27页 |
(五)宋、元时期 | 第27页 |
(六)明、清时期 | 第27-28页 |
·当代洞箫类乐器参与的乐队组合形式 | 第28-29页 |
(一)丝竹乐类乐队 | 第28页 |
(二)吹打乐类乐队 | 第28-29页 |
(三)鼓吹乐类乐队 | 第29页 |
(四)弦索乐类乐队 | 第29页 |
第3节中国洞箫类乐器音乐的乐谱与曲目 | 第29-34页 |
·历史上的洞箫类乐器音乐的乐谱与曲目 | 第29-31页 |
·当代洞箫类乐器音乐的乐谱与曲目 | 第31-34页 |
第3章中国洞箫类乐器的主要音乐形态特征 | 第34-48页 |
第1节宫调体系 | 第34-39页 |
·历代洞箫类乐器的宫调理论 | 第34-38页 |
(一)晋“笛上三调”是文献中最早出现的洞箫类乐器的宫调体系 | 第34-35页 |
(二)宋陈旸《乐书》中太常笛的宫调体系 | 第35-36页 |
(三)明徐会瀛《文林聚宝万卷星罗》中九节箫的宫调体系 | 第36-37页 |
(四)清任兆麟《箫谱》中洞箫的宫调体系 | 第37-38页 |
·20世纪洞箫类乐器的宫调理论 | 第38-39页 |
第2节洞箫类乐器音乐的主要艺术特征 | 第39-48页 |
·江南丝竹音乐中的洞箫艺术 | 第39-43页 |
(一)江南丝竹乐队编制中的洞箫 | 第39-40页 |
(二)江南丝竹旋律发展中洞箫音乐 | 第40-42页 |
·加花变奏 | 第40-41页 |
·板式变奏 | 第41-42页 |
(三)江南丝竹音乐中洞箫的演奏风格 | 第42-43页 |
·福建南音音乐中的洞箫艺术 | 第43-48页 |
(一)福建南音乐队编制中的洞箫 | 第43页 |
(二)福建南音旋律发展中洞箫音乐 | 第43-46页 |
·板式布局 | 第43-45页 |
·福建南音中的滚门 | 第45-46页 |
(三)福建南音音乐中洞箫的演奏风格 | 第46-48页 |
第4章中国洞箫类乐器的社会文化功能 | 第48-54页 |
·祭祀音乐文化中的洞箫类乐器 | 第48页 |
·文人音乐文化中的洞箫类乐器 | 第48-49页 |
·宗教音乐文化中的洞箫类乐器 | 第49-51页 |
(一)音乐文化 | 第49-50页 |
(二)道教音乐文化 | 第50-51页 |
·民俗音乐文化中的洞箫类乐器 | 第51-52页 |
(一)节日民俗文化 | 第51页 |
(二)婚娶丧葬文化 | 第51-52页 |
(三)其他民俗文化活动 | 第52页 |
·当代音乐文化中的洞箫类乐器 | 第52-54页 |
第5章中国洞箫类乐器对外交流研究 | 第54-63页 |
第1节韩国洞箫与中国音乐文化 | 第54-56页 |
第2节日本尺八与中国音乐文化 | 第56-57页 |
第3节中、韩、日洞箫类乐器音乐文化交流 | 第57-63页 |
·中、韩、日狮子舞音乐中的洞箫音乐比较 | 第58-61页 |
·福建南音《梅花操》与韩国《两清还入》的音乐比较 | 第61-63页 |
小结 | 第63-65页 |
·洞箫类乐器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第63页 |
·中国宫调体系(管律)在洞箫类乐器上的重要发展 | 第63-64页 |
·中国与东亚国家的音乐文化交流在洞箫类乐器中的体现 | 第64-65页 |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 第65-73页 |
·著者 | 第65-66页 |
·论文 | 第66-69页 |
·乐谱 | 第69-70页 |
·古籍 | 第70-71页 |
·韩国、日本洞箫类乐器关联文献目录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94页 |
·福建南音“曲”滚门一览表 | 第73-86页 |
·福建南音“指”滚门一览表 | 第86-94页 |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阅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