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玉屏箫笛撷华24】箫笛大王王金山

【玉屏箫笛撷华24】箫笛大王王金山

2021-05-16 23:49:51

民国时玉屏产扁箫一对


你可以点击标题下蓝字“微玉屏”关注

了解玉屏,从关注“微玉屏”开始!


民国时期,玉屏城里店家比比,名师芸芸,没谁敢号称箫笛大王。


一九四六年,年届不惑的王金山一个举动,宛如在箫乡城里引爆了一个巨型炸弹。


那天,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王金山满面春风地请来县太爷郑一平,声势浩大地为他店门的新匾揭彩。匾额清清爽爽地写着:


全城人面面相觑、瞠目结舌。

王金山,何许人也?


民国老龙萧(贵州玉屏王金山款)


城里人都知道,他是玉屏城里众多箫笛名师之一。十八岁那年,家境贫寒的他,投身“郑芝山”门下为徒。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使他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就学会基本的制作技艺。为生计,没等出徒,他请辞回家,自己悄悄地做起箫笛来,在街头巷尾游动兜售。生意不错,便租了店面,堂而皇之地生产与销售起来。


开张没几天,师傅派人来封了店子,没收了产品与工具。理由是:蔑视行规,无品无德;学徒未毕,不得就地从艺,擅立门户,辱师欺尊。


玉屏城是呆不下去了。王金山搬出城外,到了城东叫宋寨沟的小寨子上继续生产。宋寨,虽离城只五六里远,但地归湖南晃县,不属贵州地盘,师傅力所不及。寨民们对王金山欢迎拥戴有嘉,从他那里学到了制作箫笛的技艺,生产些半成品卖到城里的店铺里,换回些家用的油盐盘缠。


王金山低调苟且,产品虽然大都仍销往城里,但尽量不与师傅家发生冲撞。三两年不经过去,他见师傅不再计较,便准备上好的礼品,登门请师傅原谅开恩。“郑芝山”的掌门人郑步青郑丹青兄弟,见徒儿技精人贤,言辞诚恳,于是既往不咎,正名师徒。王金山拜头叩谢后,由此名正言顺地返回城里,打出了 “王金山箫笛”的店号。


民国老龙萧(贵州玉屏王金山款)


王金山头脑灵活,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一方面是刻意钻研技术,在箫笛的外观美化上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赢得了市场慕名而来的非演奏人士的青睐。另一方面,与政界高官交往频繁,达官贵人路过,县府政要便引领其至王家店号选购,久而久之,“王金山”的名号悄然鹊起。


,途经玉屏返京的军政大员骤增,他们每每要带上一些箫笛回去。一天,,叫县长郑一平帮助选购箫笛;郑县长自然引领着来到了王金山的店号。王金山二话没说,先是设宴款待,再是好箫好笛赠予。,便投桃报李说:你要做火做大,就得创品牌,提高知名度,,让全国知道你王金山是箫笛大王。


不敢当,不敢当。王金山一听说箫笛大王四个字,赶忙摇头摆手,脸露羞赧。


不,要赚钱就得敢出头,怕什么,你又不是不会做。这样吧,你申请注册商标,这事包在本某身上了。


,高兴地怂恿道:好事好事,赶快申请商标注册。


王金山于是连夜绘制商标图案:两边是箫笛,中间是上下两座山,意寓飞凤山和太阳山。次日,将图案和注册费一并交给京城要员。


才短短一两个月时间,,证件同时授予王金山 “箫笛大王”称号。


王金山又惊又喜。而后,喜滋滋地将这玉屏历史上第一个政府注册的商标,用镜框悬挂店中,并将店名也作更换,特地请来县长为匾揭彩。

此后,,生意短暂红火,昙花一现。毕竟全国卷入内战,烽火硝烟,民生凋敝,生意每况愈下,日趋萧条。


解放后,王金山与郑辉蒸等人组建了玉屏箫笛厂,出任教练技师,传授技艺。一九八八年病逝,享年八十二岁。




玉屏箫笛,始制于明万历年间,工艺精湛,音质清越,古为宫廷贡品,今为民乐奇葩,是“贵州三宝”之一。在近五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从鹿皮道人授艺郑氏,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勇夺金奖,到2005年玉屏箫笛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产生了众多有关玉屏箫笛的民间传说、奇闻轶事,如粒粒散落的珍珠,璀璨夺目。“微玉屏”特刊载贵州省作协会员、县作家协会主席翟河贵搜集整理的《玉屏箫笛撷华系列》,以期更好地普及传承发展玉屏箫笛文化。


微玉屏投稿邮箱:weiyuping198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