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真友文化,免费关注文化美文。
公众微信号:KBS7758
箫,也称为洞箫,是中国古老的气鸣乐器。早在几千年前,箫就在中国民间流传了。关于它的来历,要从排箫说起。排箫在几千年前刚形成的时候,它就被称为箫。后来人们在吹排箫的过程中,发现在一支管子上开出距离不等的孔,也能吹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于是箫逐渐由多管组成的排箫,演变为单管数孔的洞箫。
今天的箫在汉代就有了,但当时被称为”羌笛”,羌笛原为居住在四川、甘肃一带的羌族人民的乐器,公元前1世纪时流传到黄河流域,经过发展,逐渐演变成六孔,和今天的箫非常相似。
箫的构造比较简单,形状和笛子非常相像。它一般用紫竹、黄枯竹或者白竹制作,管身比笛子稍长一点,顶端用竹节封口,封口的边缘上开有一个吹孔,管身正面还有五个音孔,背面靠上的部位还有一个音孔,另外,管身下端的背部还有三到四个出音孔和助音孔,用来调整音准,美化音色和增大音量。
箫的音色柔和、典雅,低音区发音深沉,弱奏时很有特色;中音区音色圆润、优美。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但它的灵活程度远不如笛子,不宜表现快捷花哨的内容,只适合于吹奏悠长细腻、恬静抒情的曲调,多用来表现大自然的美景和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箫的表现力很丰富,它可以用于独奏、重奏和合奏,还用于江南丝竹、福建南音、广东音乐等民间器乐乐种里,另外它还用于一些地方戏曲的伴奏。
箫一般为竹制,也有玉制的玉箫和铜制的铜箫等。
箫的种类分为:
洞箫:直径为2.2厘米左右,开前五后一六 个音孔通常民间流行的就是这种箫。有种改良洞箫,开前七后一八孔,音量比较大,转调比较方便),洞箫一般用于独奏。
琴箫:直径比洞箫略细,开前七后一八个音孔,音量比洞箫小,通常用于与古琴合奏。一般琴箫会在中间接个铜节,为两节箫或三节箫,目的是为了在需要调调时可以更好地调整曲调以达到与古琴音调一致。方便。
玉屏箫:直径在1.05厘米左右,比琴箫还要细,开前五后一六个音孔,常采用贵州玉屏产的黄色竹子制作,这种箫音量更小,箫外有时雕龙刻凤,一般用于自娱或作为工艺品。
紫竹洞箫,管身较粗,节数不限,音色低沉宏亮,多用于独奏或合奏。
九节箫,管身上有九个节并刻有各种图案或文字雕饰,有的还在下端嵌着牛骨圈。身外涂黑漆的又叫黑漆九节箫。这两种九节箫,发音淳厚、音色优美,适用于地方戏曲或轻音乐,有时也用于独奏或合奏。
现代八孔箫,有一种八孔箫,管径采用洞箫的尺寸,音孔像琴箫一样开了八个音孔,称为八孔箫,吹奏方法与六孔箫(传统洞箫)完全一致,仅在指法上略有不同。这种八孔箫的优点是:音量大,转调方便。一般在艺术院校最常用。
萧的构造较简单,用紫竹、黄枯竹或白竹制作,全长70~78厘米,比曲笛稍长而细,管身内经1.2~1.4厘米,上端留有竹节,下端和里面去节中空。吹口开在上端边沿,由此吹气发育音。在箫管中部,正面开有5个音孔,背面有1个音孔,用以控制音的高低。平列在管下端背面的两个圆孔是出音孔,可用来调音。在出音孔下面的两个圆孔为助音孔,起着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拴系飘穗(装饰绦带)用。
箫的音质优劣,与选用的竹材和制作关系很大。要选用冬至到春分期间采伐的竹子,竹质应坚实、分量较重,紫竹以竹花均匀,呈紫褐色的为佳,无虫蛀、干缩、劈裂、蜂腰和大腹等缺陷,管身圆满、纹理细密顺直。
制作时,吹口和音孔须在一条直线上,吹口上方下圆,音孔要圆,并都掏成向内的倾斜形,孔壁要光,内膛应光洁,竹节磨光,两端平整,两端口径不能相差过大,漆饰应美观。在音质上,音阶应准确,不论轻吹重吹,音响都应清丽,不能有空洞或差异的声响。音色应淳厚、优美、圆润。
萧与笛的主要区别:笛子大多横吹且有膜孔,箫竖吹且没有膜孔,但有后音孔。
箫的演奏技巧与笛类似,但不如笛灵敏。
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叠音和打音等,但灵敏度远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垛音等表现富有特性的技巧,而适于吹奏悠长、恬静、抒情的曲调,表达幽静,典雅的情感。
箫的定调不一,常见的为G调,6个音孔全闭时,筒音为(d1),通过超吹,音域由(d1~e3),有两个八度另一个大二度。箫的音色柔和、典雅,低音区发音深沉,弱奏时很有特色;中音区音色圆润、优美;高音区发音紧张。箫的音量较小,乐队用几支箫同时演奏效果较佳。单用一支箫演奏时,配器上要注意音量对比适度。
箫不仅适于独奏、重奏,还用于江南丝竹、福建南音、广东音乐、常州丝弦和河南板头乐队等民间器乐合奏,以及越剧等地方戏曲的伴奏。在古曲《春江花月夜》中,一开始洞箫奏出轻巧的波音,配合琵琶模拟的鼓声,描绘出游船上箫鼓鸣奏的情景,在整个乐曲中,箫声绵绵,流畅抒情。
此外,琴箫合奏,相得益彰,委婉动听,更能表达出乐曲深远的意境。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萧笛演奏家张维良先生演奏的传统曲目《梅花三弄》吧。
真友文化第十七期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也可以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平台唯一微信号:KBS7758
(真友文化尊重原创、分享,部分文字美图素材来自网络。对原文作者深表敬意。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