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片来自陈鸿宇《浓烟下的诗歌电台》专辑封面。
也算个文学系的学生了,可以斗胆谈谈这个话题。
今年是我接受“汉语”这门熏陶的第19年,也是正儿八经接受语文教育的第12年了。我们专业有一门课叫中国现当代文学选读,讲课的老师是一名读书万卷的大牛,一节课能列出好几部作品让我们回去研读。他对中国的语文教育深恶痛绝,大意是把学生锁在教室里,学生对作品对作家都毫无了解,硬生生地剥裂了兴趣与教育。谈及此,他总是目露凶光,语气抑扬顿挫,让在后排划水的我深感不安。
从小到大,教过我的语文老师大概6个,风格迥异然而都很优秀,不至于让我在语文课上昏死过去或者干其他什么杀人放火偷鸡摸狗的事儿。但说到兴趣,我也没觉得学校的语文课是怎样扼杀了我的兴趣,起码我也乐意听老师讲讲唐宋八大家的八卦,就着一段残缺的《雷雨》片段浮夸地演起来。
所以一直到高考,语文分数成了挽尊的那一科,然后跌跌撞撞地进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文学系,我都不敢轻易地去批判现有的语文教育。我觉得挺好的,真挺好的,只要不是老师抽着鞭子逼你背书,那么中国的语文教育成人与否那就不应该完全让学校来背锅。语文课本都编得不错(特别是诗词歌赋这一块),文章出处和作者都作为注释在书里写着,学生爱不爱看是自己的事儿。
前几天,作为一个没胆子翘课的大一狗,我上着上着课刷朋友圈,突然见到2017年高考大纲出来了。高三过去三个月突然改考纲,。其中语文改成了这样↓
有人骂吗?当然有人骂了。其实几乎每一次高考改革面临都面临重重问题,改难改简单都不公平,分分钟被打成反智主义和本本教育。作为一个高考的过来人(居然能这么自称了),还是想说说自己的想法。
中心思想我自己来总结:1.语文考试要好好考,2.语文可以花样去学。
以高考语文为最终目的的教育形式,能带给我们什么?
毕竟我也是高三做了百来套卷子,真情实感地分享一下我考试十来年的一个感想。其一,我在卷子上真的读到了好文章和好诗,也的的确确被感动过,买了不少安利,了解到了很多真实的血肉。其二,我在卷子上也真的写了感动了自己的东西,把两页答卷填满后自豪感油然而生,暂且不论这种自豪感是出于装逼成功还是顺利摸鱼。其三,我觉得特别重要的一点——我通过考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的地得,不写或少写病句。
并且我敢打包票,如果我不上那种锁在教室里的语文课,我做不到这一点。
语文是什么?顾名思义,是语言学+文学。现在的中文系一般有两个专业是“汉语言”和“汉语言文学”,这其中二者区别之大不难理解。前者是十分枯燥的语法、训诂、字音、字形,后者才是让大家略有兴趣的诗词歌赋小说散文和这些写出了文章的人们。在一个个方块字组成文章之前,我们也须关注这些方块字本身。
而语文课,我觉得,能让我们关注到这些方块字,这离开了课本就没有人关注的东西。当然沦落到做题,什么病句成语题往往矫枉过正。我也有做成语题做到摔笔并骂“会不会说人话”的经历;高三的语文老师是个实诚的小天使,他也做错过病句,一边笑一边摇头,“我觉得这么讲没什么问题啊。”
不过正常人觉得“有病”的抠字眼,可能就这个问题能出一本学术专著。汉语作为一门学问,是需要这种近乎苛刻的深挖的。之前忘记是看钱钟书还是哪位民国大家的书,他自己“生造”了一个在现今看来完全没有问题的组合名词,他写完以后觉得不放心,在后面写了注释说为了避免理解上的误会特此说明,为了避免歧义还是需要构建更加清晰的现代汉语语法结构啊。民国离我们并不遥远,然而彼时现代汉语却还是新生的、需要慢慢完善的东西;我们现在张口就来随手乱写,背后却有一代又一代有着强迫症的学者。发射火箭要靠超级计算机算到小数点后几位,而研究我们每天说的话,也是一种崇高的事业。
然而现代汉语至今也还没有发展得十分的完备,汉语之所以能被称作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就是因为它的语法结构至今不是清晰明了的。有兴趣的可以搜一搜一个语言学上的经典难题叫“王冕死了父亲”,这个句子的成分划分有无数种说法。你觉得为了这句一看就明了的句子而争论不休有必要吗?当然是有必要的。
至于要不要延伸到高考,先不论应试考试的选拔功能,反正我觉得有必要啊,当然有必要,对那些在文学上实在没什么天赋的学生,难道还不给他们靠病句成语得几分啦?语文课在语言学上的功用,我觉得还是能促进学生在语言上的严谨性的,这种严谨或许的确和文学灵气没有关系,但对学生来说非常具有竞争力。毕竟大家都想看头脑清晰的人写结构清晰的文章,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夹杂着各种错别字的街边广告。
所以呀,好好学语文,好好考语文,你所不屑的那些风花雪月,背后也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呀。
忘记是我的哪一位语文老师,他教我的第一节课就说过,“语文就是生活本身。”新考纲也明确规定了传统文化在考察中比重的加强,所以我觉得,文学、生活、传统文化这三者,本就该密不可分。如果真的说中国的语文教育有什么弊病,那可能是渠道和熏陶这两方面做得不够好——但这不只是学校的锅呀对吧。
非常幸运的是,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当一部分地带动并活跃了这三者。下面我开始卖安利啦!!!
CCTV10 中国成语大会
B站UP主:风芸
*真的墙裂安利央视爸爸的这个节目,轻松活泼有趣尺度刚刚好,主持人评委和选手都特别好玩特别可爱,看节目特别涨姿势。今年应该是第三届了。上面这个cut是我觉得特别高能的猜词环节,让你见识什么才叫文化人(不。B站有第二届全集。
故宫博物院·奏折笔记本
故宫博物院·仪仗书签
故宫博物院·雍正亲书情侣T恤
故宫博物院·官银存钱罐
苏州博物馆·纸胶带
苏州博物馆·文征明《赤壁赋》文件夹
苏州博物馆·祝允明《乐志论》帆布包
苏州博物馆·春秋吴越菱形暗格纹剑书签
@关爱卷福健康成长:真的好想看博物馆奇妙夜出中国版本啊!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始的一切都聚在一个博物馆中,酒气微醺执笔泼墨的李白,门前常年聚集一票大腕粉丝的谢灵运,秦皇汉武同论江山,说起话来咿咿呀呀嗓音动人的青衣花旦,龙、凤凰和麒麟懒洋洋地躺在屋顶上,周身泛着金光的十二生肖……有太多可以想象的故事啦
@云欧巴家的狗是M属性:一群山顶洞人拉着准备跳景观池的屈原,痴汉杜甫跟着李白大大到处找酒,西施貂蝉正在接受众人的选美投票,千年楼兰女尸从棺木里爬出来说我也要参加,几个皇帝最无聊,在角落比着谁的『朕知道了』写得最好看……凌晨5点左右,龙低吼一声“要开工了”,于是大家都走回自己的位子站好,一二三木头人。
@话痨小红龙:【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白雪落在琉璃瓦上的景象简直美死了,月光照进菱花窗…编钟叮咚唤醒历史
@M大王叫我来巡山:诸子百家,开唐盛世想想就激动,不过历史这么长恐怕要拍上下集…
这一开始只是网友们的脑洞,不过后来阿里爸爸买了版权,大家真的可以期待一下啊!
@作业静:支持绍兴市政府开发「鲁迅失乐园——鲁镇」,专门针对死样怪气人群,鲁镇分为几个区:三味书屋,百草堂,咸亨酒店,风情园等等,人物IP主要有:祥林嫂,孔乙己,闰土,阿Q,藤野先生,小尼姑,赵老太爷,林二嫂,华老栓,夏瑜,长妈妈,阿发,九斤老太。大家每到中午十二点开始巡街。……总之这个热门IP的开发,还希望横店大亨们考虑一把!
以及讨论的周边如下(已标注原梗出处)
猹毛绒玩具【故乡】
「何以多看我一眼」赵家的狗毛绒玩具【狂人日记】
「吃人」日记本【狂人日记】
闰土纪念版银项圈【故乡】
「」草莓果酱【药】
「你也配姓赵」手机壳【阿Q正传】
孔乙己墨镜【孔乙己】
杨二嫂圆规【故乡】
祥林嫂同款竹篮【祝福】
「早」书桌印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四个茴字茴香豆套装【孔乙己】
「我真傻,真的」T恤【祝福】
「我想同你困觉」毛毯【阿Q正传】
「仿佛许多只鸭」盐水鸭三只装【药】
「直面惨淡的人生」穿衣镜【记念刘和珍君】
「孺子牛」牛奶【自嘲】
阿Q跳跳糖和阿Q橡皮【阿Q正传】
*原微博评论下面说绍兴真的这么搞过,似乎不怎么成气候。不过我真的好想要上面那些周边啊!
*还有好些歌QQ音乐没有版权,不贴了。真的十分期待各路英雄好汉把高考必背古诗词全都谱上曲唱出来拯救苍生(。诗歌嘛,诗歌当然要唱呀!
最意想不到的地方也有搞头
*日本设计品牌ASIAMOKU的三国人物耳坠手环系列。看起来特别好笑脑洞特别大但真的很美啊!怎么花样挖掘传统文化真的要学习一下隔壁11区><
上面这些有趣的案例或许也能或多或少地激发小朋友们的一些兴趣吧?讲真,文化和历史都是活生生的血肉,通过这些来了解自己的文化进而学语文再好不过了。这些看似不正经的熏陶,会成为改变一个人的东西。至于能不能反映在语文试卷上……唉,咱们不要那么功利了嘛!
这篇推送到这里差不多就讲完了,中心思想前面也总结过,不重复。
逃脱了应试教育的环境以后,保持对语文的热情真的很重要,更别说在学生阶段已经有大量的人把语文课当成了自习和睡觉课。文学和文字真的很美,只要大家想办法去感受,真的就能内化成气质与远见。
最后——大家真的要爱语文啊!笔芯!!!放最喜欢的子瞻卖萌!
by 一个特别可爱的微博博主@懒相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