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1368年~1398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建国后不久,他在景德镇珠山设立的御窑厂,成为明代景德镇最早的官窑,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真正带洪武官窑纪年款的瓷器实物。但是从南京和江西等地区出土的大量民窑实物标本来看,洪武朝的青花花瓷制作都带有元代遗风。
器型以墩式碗或折腰盘、折腰碗为多,大都沿袭元未旧制;青花色泽偏灰,胎体厚重;图案装饰线条粗疏豪放,改变了元代层次多,花纹满的风格,趋向多留白;扁菊花纹使用较多,葫芦叶的绘画却不如元代规矩。
典型器
洪武青花瓷器的传世品不多,目前尚未发现真正带有洪武官款的器物,意见比较—致的是—些考古出土物:南京博物院曾于明故宫玉带河遗址发现的青花云残盘和其他青花残片,虽然是残瓷,但从其制作的精细上判断,应为洪武官窑器。
浅弧壁和宽板沿被模压成相等的八棱形,内外壁和板沿上的纹饰依次为16瓣仰莲纹、16组成双回纹、缠枝纹和8组折枝莲纹,每层纹饰均按模压的尺寸均匀排列;,外围凸脊以承杯,再外是缠枝菊纹;白釉黏稠,气泡密集,器底无釉,火石红显著。
价值评估
近年来在海内外的拍卖会上,洪武瓷器屡创佳绩,吸引了不少行家的眼光。由于洪武年间的瓷器传世极少,又多采用“釉里红”手法,青花瓷很少见,因此洪武青花瓷器的市场升值的空间很大。对于细路官窑来说,一件青花大盘的价值在百万元人民币以上,小盘小碗的价格也都在几十万元人民币左右。但民窑写意简笔画瓷器价格仅几百元,与细路官窑瓷的价格相差甚远。现代市场上洪武朝的青花瓷仿品多为青花缠枝莲纹罐、大盘等,收藏时要小心查看。
器型
在造型上多少继承了元代枢府瓷古朴敦厚的风格,一般为大件器物,有罐、大盘、棱口盘、碗、玉壶春瓶、执壶、盏托等。尤其是民窑器,如撇口盘、碗类,中部以下胎体逐渐厚重,有的与元瓷一样,或者折腰,或者器心留有叠烧的垫饼痕迹。官窑器则有所创新,着意于摆脱元瓷厚重的风格,为秀美飘逸的永乐瓷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胎釉
洪武青花瓷的胎体比较厚重,但比元代同类产品薄,呈现白色或者灰白色。因为瓷土淘洗的粗细不同,胎质也有粗有细。官窑器因为工艺精细,一般瓷化程度较高,因而胎体致密细白。民窑器则大多数胎体略含杂质,呈浅灰白色。釉层肥厚光润,呈青白色,也有的民窑器因为胎体稍粗而呈青灰或灰白色。玉壶春瓶、执壶和大碗的底足多刷白釉浆,薄处泛黄,厚处呈乳白色或青色。其他器物多是砂底,刷上洪武特有的赭红色浆,可见刷浆痕迹。青花色泽偏于暗灰,不如元青花那么浓翠,可能是因为当时的战争环境中断了进口青料的来源,而采用含铁量低、含锰量高的国产青料造成的。
图案纹饰
洪武青花的纹饰多简练流畅,豪放生动,以各种折枝、缠枝花卉纹为主,菊纹比较多见,多绘成扁椭圆形,非常具有时代特征;折枝或者缠枝莲纹大都呈螺丝状,而元代的缠枝莲纹多为葫芦状;同时元代叶形较大,为大花大叶,至洪武时则明显缩小,昔日的硕叶纹饰不复再现。
图案的布局渐趋疏朗,开始改变元代装饰多层次、满花纹的风格。云龙纹的龙纹形象不如元代凶猛,出现五爪龙,但仍以四爪、三爪多见;云纹呈品字形排列。民窑青花绘画简练豪放,创造了明代早期的“一笔点划”。绘画题材广泛,如蕉叶、松、竹、梅、兰、水藻、卷云、八宝、人物、动物等。官窑器的画凤多精细清秀,民窑器的则更加自然写实。
胎足结构
洪武朝瓷器底是中心有乳状突起,是元代器足的遗风。这种处理方法,是当时处于主流地位的工艺,具有明显的时代标志。有各种形式、种类繁多的圈足,常见的有圆涡形厚底足、高足、内壁斜削外倾斜式圈足等。此外,民窑青花碗,底面无釉,圈足深高,有的挖足过肩,残留刮削痕及同心圆跳刀痕,和元代器物相同,洪武朝的瓷器一般为砂底,露胎处均可见星点状或大片的火石红。后仿胎足的火石红斑,是人为点染而成,收藏时如仔细观察,不难看出破绽。
藏品拍卖
明·洪武 龙泉窑刻洞石花卉莲瓣纹执壶
高:32cm
拍卖时间:2017-06-18
拍卖价格:RMB 800,000-1,200,000
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执壶又称注子、注壶,自隋代始出现,后经历代发展。此式执壶造型即为明洪武官制执壶标准样式,其造型源于西亚铜器。除龙泉青釉器外,还见有青花器制品。壶腹一侧设长弯流,流与颈之间以云形板连接,极富美感,设计巧妙。另一侧置曲形柄。器型线条雍容秀美。通体刻画洞石花卉为饰,层次丰富,布局得宜。所绘纹饰气韵生动,秀美而不失浑厚,尽显明初皇家风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数件定为明初的相似例,著录于2011年台北出版《碧绿-明代龙泉窑青瓷》,图版60-63号,可供参考。洪武瓷器数量稀少,在造型上保留了元瓷那种硕大雄厚、古朴凝重的风格,但同时亦在演变中展示自身鲜明的个性,纹饰层次较元代疏朗,本品即是其中难得的一例。
明·洪武 青花缠枝花卉纹梅瓶
43.9*12.8*14cm
梅瓶小口,圆唇外卷,短颈,丰肩,肩下渐收,圈足。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牡丹、菊花等花卉图案,繁密有致,豪放生动,构图饱满,胎质白中微泛灰,釉面莹润。形体高大,端庄规整,纹饰精美,堪称明洪武时期大件器物中之精品,体现了洪武时期高度的制瓷技艺。
注:文中部分图片、文字均整理自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