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门音乐 >【89集】东湖附近“苏州范儿”雅致小馆,夜夜可听美琵琶

【89集】东湖附近“苏州范儿”雅致小馆,夜夜可听美琵琶

2021-09-12 04:26:25

(题图为白伯骅的画作《琵琶行诗意图》)


老男人如果有了爱好,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他能坚持多久、不变心呢?


比如,我最近认识的一位朋友,武汉收藏界“大叔”老白,他酷爱听琵琶和琴、筝等古曲——


此事需安静、安静、再安静,去人头攒动的音乐厅或歌剧院是不成的。


武汉哪里能寻得一处古意浓浓的地儿?


他干脆约同三俩知己,在东湖附近开个茶馆,把自己的收藏爱好都摆上,再悄悄在二楼造就“小苏州”似的亭台楼阁……


每晚8点到10点,待静夜阑珊,邀请专业古乐高手入场弹奏,免费供诸位茶客们静听欣赏。



弹奏者是来自湖北省歌舞剧院的专业乐者,费用自然不菲。


不过能在本城找到如老白般的纯纯知音,实属难得,姑娘们也欣然前往。


令人惊讶的是,此举夜夜从未间断,琵琶、琴、筝、笛、箫——这一听就是两年!


个中最爱,自是琵琶,“中国弹拨乐器之王”。


我夸赞老白是“武汉最风雅大叔”,武汉之最,当之无愧。


【夜探】

它在武昌存在了整整两年,我这么一枚“琵琶迷”,居然浑然不知。


小馆名叫“楚韵茶馆”,虽离东湖不远,却在喧闹细长的黄鹂路旁,挨着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它奇特的飞檐斗拱大门,在大街旁很是突兀惹眼,如同一处古代洞窟浮雕。

(馆内也诸多石墙壁雕)



我赶到时,琵琶声从二楼隐隐传来,姑娘已经弹了近半个小时,眼下正弹的是熟悉的《琵琶语》,贯穿电影《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的主曲。


小桥流水,红鱼自游,灯笼暖融。


场内已经坐了五六位茶客,都默不作声,各自品茶听音。


弹奏者隔桥端坐,一名来自省歌的90后专业演奏者,身着珍珠粉色拖地裙,妆容隆重。



接着,姑娘应茶客们的要求,又弹了几曲邓丽君的老歌翻谱演奏,韵味伤情别致。


几曲弹毕,姑娘在小憩的间隔,笑意盈盈,询问场内诸位,想听什么。我脱口而出:“《十面埋伏》”。


姑娘讶异停顿了几秒,刚回头准备重新戴上指甲,老白说:“今夜不适合,换首舒缓轻悦的吧。”我想了想,“那就《春江花月夜》吧。”


不论是听琵琶或是古筝,我都爱听古曲,觉得它们是中国民乐的灵魂。


(馆内清幽,居然还有一口井)


老白想了想,“她累了,你来吧。”,他望过桌对面,一位面容姣好的素颜年轻女子,一直默不作声,放下茶杯,起身接过琵琶。


我暗想,呀,今天不仅台上有角儿,座中还藏着高手。


【小孙】


我叫她小孙老师,武音毕业,目前工作也在省歌,90后。她的琵琶是“童子功”,有家传底蕴。


她爱喝茶,是茶馆的常客,老白的朋友,也是这里的琵琶主角之一。


她干脆就坐在我们面前,调好音,收敛笑容,怀抱琵琶,直坐凝神。


一抖手:一串铿锵脆绝的音,从指间滚出,接着一连串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大珠小珠滚滚落……


(手机昏暗拍照,小孙老师真人要漂亮多了,气质内敛女)



众人听得痴,我脑子里满是诗句翻滚“春江潮水连海平”、 “滟滟随波千万里”……


这首《春江花月夜》被她弹得太画面感了!这弱女子,没想到纤细的指头,弹起来气场如此了得!


一曲终了,余音缭缭。姑娘微笑谢过,放下琵琶,若无其事,重新喝茶。


和她一比,老白这满墙满屋的几十年珍藏似乎都逊色许多。




我忍不住和她攀谈起来。


琵琶如她,貌似柔弱,其实气性烈,似乎即使是坐在壶口瀑布的崖上,演奏也淡然如此。


很多乐器的音乐,适合当陪衬,我们可以吃饭、可以聊天……


可这琵琶,弹奏古曲时那份先声夺人的主角气韵,让人无法分心其它。


小孙老师说,其实在五六十年代以前,琵琶用的多是蚕丝弦,声音远不如眼下的金属弦清亮悦耳,她也有一把蚕丝弦琵琶。


她又说,中国本土的琵琶,其实是阮,她也会弹。现在的琵琶,是从龟兹传过来的。


我拍手笑说,好啊好啊,老师如果有空,可否组织一场《琵琶研究会》,让我们现场听听,从本土琵琶阮、蚕丝弦琵琶、到现代金属弦琵琶,比较辨识一番。


小孙老师嫣然一笑。


【老白的收藏】

那晚,老白招待我们喝的什么茶,已然忘记。只是他端出的一款茶点,颇为喜欢。


因为老白在云南有普洱古树茶山,每年去几趟,会顺便带回当地的云南的野蜂蜜在店里卖,属于赤蜜,红棕色,很贵很醇香。


咋吃最香甜呢?他装了一盅核桃,他山上的古核桃树结的果子,叫我们剥仁蘸着野蜜吃,甘苦交织,口感奇妙。



听完琵琶,和小孙老师一起在他的二楼瞎转转,发现墙上挂的,都不是普通的纸画,而是瓷版画。


老白耐心地,逐一讲给我们听,哪一幅和“珠山八友”有啥关系,哪一幅是“青花王”王步的作品,哪一幅出自王锡良之手……


简单一句,都是历时历代景德镇大师们的杰作。


瓷板画的收藏在武汉并不多见,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


有意思的是,画师们绘画时,用的颜料并无法分辨颜色,而经过窑炉高温烧制后,才奇妙地出现万紫千红。


它的难得,在于你即使泥坯好了、绘画精了,可出窑时,烧裂了,一切作废。


(这幅本是烧裂了的,创作大师心一动,将裂的半截锯掉,居然美得很)



我最喜欢这幅,它的工艺很奇怪,叫“剔青”:按我的理解,就是先抹上一大版厚厚的蓝色,然后用刻刀细细地剔除出白色、浅色……


景德镇的一位大师发明的。

(你用手摸,能体会到薄薄浅浅的刀法)



【万盏千杯赏青花】

二楼有诸多包房可以喝茶,一楼呢?


你和我一样,是“杯子控”吗?


老白混景德镇多年,迷恋青花,古人、花鸟、蜂蝶、孩童、桃李、纹饰……摆满了整整三个大木架。


如此多花色的青花小盏,同出一个店里,武汉真不多见。


逐一看下来,只只玲珑剔透,人物眉眼表情皆生动精美,爱不释手。当然价格也不菲,从数百到数千一只,收藏级。


老白自己用的啥杯子?我特意留意,发现是一只再粗鄙不过、笔法混乱,满满画着一圈奥义不明的“鬼画符”,杯底还潦草写了一个“二”。



老白呵呵一笑,说这个杯子可不要小瞧它,它代表着景德镇的古老传承。


从古自今,烧窑大器都是用它们垫脚,它们身上的图案,不是瞎画,从未改过,不过无人知晓它的确切意思。


【如何去】

馆名:楚韵茶馆


地址:武汉市武昌黄鹂路65号(近湖北日报侧门,省博物馆斜对面)


中国传统民乐演奏:每晚20点到22点(免费)


停车:门前可停车


电话:027-88315556




如果你周末有空,心里烦闷的时候,可以去老白的小馆坐坐,静静喝一杯茶、听一曲《春江花月夜》。


老白说,这里离东湖近,等气候合适,做一次户外的琵琶和茶的雅集小会。


祝你运气好碰到小孙老师弹琵琶!


**********************************
出品人:高小蛮

微信公众号:“周末策划师”(订阅我,请点击右上角的按钮)

每周四上新,帮武汉人想如何新鲜有趣地过周末和假期。

联系我:510214846@qq.com(收邮件,不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