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蓝字《涡水文苑》,关注阅读。
生活如歌
现实生活中,只要人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挖掘,用心地体会,你定会发觉:生活其实并不枯燥,很温馨,也很甜美;它既似诗,又如歌。
无论什么职业,不论何处入围,时间久了,不乏有趣的故事,诙谐的谈论,动听的歌声,还有来自山水、天地间,自我的陶醉,……。
像一坛成年老酒,绵长香淳,可口入味。有的过往,已镌刻到了心灵的深处,成为人生美好的藉慰。
在我的心海里,就有这样一些似诗如歌的甘甜故事,伴我终身吟味:
记得高考制度刚刚恢复的八十年代初期,我就读的泼河高中,有一位中等身材、偏胖,年近花甲的老人,他学识渊博,为人和蔼可亲,且说话幽默、诙谐。听人讲,他原是某所大学里,一位颇有名气的副教授,不知何种原因,才被下放到我们这所高中的。他就是代我们历史课的毛麟若老师。
毛老师讲课很生动,同学们都喜欢听他的课。记得有一次历史课测验考试,有位同学的试卷上,出现了大量的“错别字”。为了帮助这位同学改掉写“错别字”的坏习惯,让其多长点记性。毛老师面带微笑地走上讲台,没有直呼那位同学的名字,这样说:“我们有的同学,你是吃“错别字”长大的吧?一份短短的历史试卷,就出现那么多的别字、错字,我怀疑呀,你肚子里的错字、别字过把抹!”话音刚落,同学们哄堂大笑,而那位写“错别字”同学当时的心情,定会是五味杂陈、羞愧难当吧?
接着,他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关于“错别字”的故事:从前,有一位教书先生叫他的学生,以“枇杷”为题写一篇作文。大家知道,枇杷是生长在东南方的一种热带果木,又名“芦橘”。因其叶子形状十分像乐器“琵琶”,所以,有人取“琵琶”的谐音字“枇杷”来替代“芦橘”了。
不知是粗心,还是文字功底太差的缘故,有个学生在为文过程中,将“枇杷”写成“琵琶”了。据说,从前的教书先生,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不是以打分数多少论高低,而是以“优秀”、“中上”、“中”、“中下”批语的好坏分胜负。
这天,先生把批改好后的作文,下发到同学们各自的手里,而那位同学的作文后面,根本就没有上述任何一条批语,取而代之的却是一首七言绝句:
“枇杷不是此琵琶,
只恨当年识字差。
若是琵琶能结果,
满城乐器尽开花。”
故事讲完后,同学们又是一片哗然!
时至今日,没见到毛老师已快37年了。如若健在,应该是期颐之寿的老人了吧?!就是他的那一节“错别字”纠错的授课,深深根植于我的心海里,故而留下没齿难忘的人生最美好的记忆!
谢谢您:毛麟若老师!
也正是受到了上述故事的启迪,我毛遂自荐地当了一把以诗句作批,去纠正学生错别字的自封的“教书先生”。只是,这个学生不是别人,他就是我的顶头上司-主管大人。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2016年11月23日,主管新婚燕尔的侄子,为“秀恩爱”,故意把“我怒了,我让你(新郎的妻子)浇花、伺候花,就给我弄成这个样子?回家,看我不找你算账”的内容,晒在微信的朋友圈里。这位主管大人,不知深浅,毅然决然地在那微博的评论处,小试牛刀地动起了手笔:“你找谁算账?你就会吹!回家你就得贵。”看后,让人忍俊不禁!
我揣摩他想表达的意思应该是:“回家就得跪”吧?至于他到底是手误,还是故意而为之,无从考证,姑且存而不论。
为了踅摸点生活的诗情画意,更为了替我微信圈内的亲亲弄点乐子,我的手笔在手机荧屏上几经哆嗦,就完成了对“领导学生”上述作文的批改工作。姑且算是旁敲侧击地敲打一下,这位爱写错别字的顶头上司吧:
“此贵高贵贵人贵,
彼跪低贱贱人跪。
如若跪贵相易位,
涂歌里咏好社会。”
可不咋的,当今广大农村,精准扶贫搞得如火如荼,就是要让广大乡村的贫困人口,摘掉贫穷的帽子,拔掉积贫积弱的根子。大有不将“贵”“跪”易位誓不罢休的势头。我说:这“涂歌里咏的好社会”,非当今的中国莫属!因为:她顺应了13多亿国人的民心;因为她接了96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地气!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位主管大人似乎歪打正着了吧?!哈哈哈……。
生活似画,岁月如歌。提起上述诗文纠正错别字的故事,我自然而然又会想到,自己和儿子经纬之间的“图片兑寄语”的一段鲜为人知,至今让爷俩津津乐道的暖心故事:
我和儿子分别生活在南北相距四千多华里的,两座不同城市。他在靠南的省城读大三,我在靠北的县级小城履职敬业;由于路途遥远和职业的局限性,我们父子俩一年之中,很难见上一次面。我想他的时候,信息送话;他想我的时候,微信传声。一来二往,手机就充当了我们联络情感的信使:
2016年11月27日,儿子所在的省城,迎来本年度的第一场大雪。结果,他用微信给我传来两张雪景照片:一张是校园里茂盛枝头上,覆盖着皑皑白雪的松柏图片;一张是孩子们在校外抓拍的,无冠、粗干且四周被顽童用白雪贴砌而成的,数只昂首老鳖爬梧桐树的照片。我读懂了儿子:一来是想告诉我老家的天气变化情况;二来想告诉我,一个人在外要多多保重身体;三来是怕我孤独,特意给我送来意外的惊喜,想逗我开心。
我看着儿子千里迢迢电传过来的2张照片,当时的心情,可以用成语喜忧参半来形容。喜的是:孩大懂事了,知道关心起老爸了;忧的是:老爸远在天边,不能时常陪伴在儿子的身旁,长此以往,怕他误了自己的学业。
看着手机荧屏中雪压枝头的葳蕤松柏,看着无冠树干上爬满老鳖的雪中梧桐。我沉重地抬起手笔,在上述荧屏中的每幅图片下面,对症下药地给儿子题下了回赠的二首寄语:
《经纬寄语.题松柏》
松柏葳蕤裹银装,
校园厚土育栋梁。
多金年少勤努力,
莫负人生好时光。
《经纬寄语.题梧桐》
冬雪依旧蓄力发,
守梦梧桐掩冠华。
跬步不辍效跛鳖,
不信枝头少凤家。
随即,用微信图文并茂地发给了儿子,作为回馈。此时的儿子,也同样读懂了此刻的老爸。眨眼功夫,他微信传话:“老爸,您就放心吧,儿子不会荒废自己的学业,我会努力的;不要多想哦,雪鳖那张图片,是别人校外抢拍传给我的!”看到儿子的回音,我的心宽慰些许。“好!加油!!”我立刻点键,回信于儿子。
看着彼此电传的图文及留言,爷俩会心地乐了。
是呀!无论是文中提到的老师纠正学生“错字”的诙谐故事;还是微博中为“秀恩爱”,而引起以诗纠正“别字”的笑谈;抑或是爷俩“图片兑寄语”的会心一瞥。它们都是生活的歌声;是人世间爱的集结;它们予人以力量、甜美;也必将成为那些细品生活有心人的,美好人生的道道靓丽风景。
“生活似诗,岁月如歌。”愿读者朋友在未来人生的旅途中,享受生活,甜甜美美!
根 系
给我一块闲田菜畦,自给自足,解决温饱问题;给我一间乡村的小屋,竹篱茅舍不计。不怕小屋简陋,只为容身栖息。惟愿:墨宝齐全,书籍一一;另有网线,为所需及汲。
农忙的季节,守候着稻穗飘香,享受豇豆挂果的惬意;带月荷锄,是我的向往;漫步夕阳,置身林溪,徜徉于乡土气息里。
闲暇的日子,侍奉在双亲的膝下,寻找那儿时的记忆,陶醉于父母耳提面命里的甜蜜;和心爱的人谈人伦,同知己的朋友说义理;剩余光阴,畅游书山学海,其喜洋洋者矣!
繁华的都市,我怕喧嚣;灯红酒绿、颐指气使的生活,不在我人生的字典里;腰缠万贯,也是一日三餐;披金戴玉,也活不上两辈子。缺乏精神的物质生活即使再富有,未免显得太俗气,不罕稀!
“纵使千年铁门槛,难当一个土馒头。”短短的人生旅程,我们应该成为精神的主宰,切莫沦落物质的奴隶。
做一个真正的自己,活出质量、尊严、骨气!活出孝道!活在根系里!
文/袁 辉 编辑/映山红
【作者简介】袁辉,昵称三尺天,男,60后,河南,企业财务。行走半生,唯文字寄情;回首往昔,且冷暖自知;迟暮年华,待笑看落花。微信:wxid_s5fhknxc0hhv22电话:15246741429
【约稿事宜】
“涡水文苑”是文艺爱好者的领地,是安放心灵的佳苑。
平台以文会友,以情交流,面向全国文艺爱好者,致力于文化思想传承、推介,教育教学叙事、交流,文艺创作、欣赏,时事关注、评论,主要推介范围:散文、诗歌、小说、杂谈、故事、歌词、书画、教育叙事及图说生活等。
来稿务必注明作者姓名、微信等联系方式,附作者简介、生活照。投稿两周内未采用,可自行处理。
平台每周推送不少于三期,择优编发。稿件须是未在其他微刊上发表的原创作品,忌一稿多投,讲究诚信,文责自负。一周内作品赞赏的80%算作稿酬以红包形式打给作者本人,赞赏5元以下不再发放,其余用于平台护理。
投稿者可添加磐石的微信:18656778932。统稿:蒲苇 主编:磐石 编辑:映山红、虾米。【投稿邮箱】蒲苇:847824278@qq.com
涡 水 文 苑
长按下方二维码 关注涡水文苑!